板桥镇的历史悠久
Posted 板桥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板桥镇的历史悠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板桥镇的历史悠久
清乾隆以前,板桥街火灾频发,街民捐资修建魁星阁,以截断“火”源,并扎制青龙,全街戏耍,“以龙(水)治火”。
从此,“青龙街”成了板桥街的代称。
魁星阁又名环秀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建筑高二丈多,坐北面南,共三个开间,第二间横跨街心,设计精巧,匠心别具。
屋顶宝鼎镇中,四角风铃叮当。
阁楼中间,雕塑文魁星神像。
光尊寺始建于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依山形建成七进五院,占地15亩,是典型的三教合一寺院,有各式建筑物23幢,是滇西现存寺庙规模最大的建筑群。
于2003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云岩卧佛在板桥镇卧佛村境内,距保山城16公里,始建于西汉末年,是保山最古老的名胜佳景之一。
卧佛寺门眉正中有“永镇山门”四个大字,周围雕龙刻凤,色彩缤纷。
走进大门,是一塘清澈湖水,泉水从岩底喷涌而出。
池塘中央建一四方凉亭,名山阁。
池塘中游鱼穿梭,罕见的珍稀鱼种四须鱼巴 鱼(又称卧佛鱼)在此繁衍。
这种鱼吃葵花子能剥壳,成为卧佛寺一大奇观。
池塘正西面是过庭——“天王宝殿”。
过庭后是云岩山,岩下一岩洞,有门3道,使大殿与石岩相联,浑然一体。
洞深百丈,洞内钟乳、岩壁、石纹千姿百态。
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此,对这种特异的殿宇建筑结构,给予很高评价。
外洞高10多米,周围石壁塑有十八罗汉、五百阿罗汉,形象生动,神态各异。
南面有一石台,高4尺,台上卧一汉白玉大佛,身长1.6丈,左臂弯曲,手掌扶于头,右手平伸置于腿上,面容慈祥,庄严肃穆,双目微启,似睡未酣,似笑未露。
碧龙庵,位于距板桥镇7公里的厚庄,是隆阳区境内至今建筑物保存较完好的古寺庙之一。
始建于清乾隆以前,是聚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的寺院。
山门外碧水荷塘,清香四溢。
寺庙共有三进两院,沿石阶而上,第一进为文昌宫,第二进是现存最完好的一院,该殿雕梁画柱,门上图案栩栩如生,为清乾隆时艺人所作。
第三进为玉皇阁。
青龙街旁的万氏祖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面积约1500多平方米,有6个庭院,用青石铺成,正面大殿雄伟肃穆,左右两厢两耳与前照壁对应,形成方形天井。
有二百多年的古桂花树和九十多年的牡丹点缀,是青龙街一胜景。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名人
郑板桥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画家。他一生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那么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下
周口市太康县板桥镇概况辖33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面积90.2平方公里,人口5.6万人。许郸铁路、省道吴黄路及大广、永登高速穿境而过。为市级重点镇。名称来历唐末,始祖从山西洪洞迁此,居住河东,为方便
宋体扬州八怪郑板桥为什么叫“板桥”?郑板桥身世考证?郑板桥的诗
郑板桥,生于公元1693年,去世于公元1765年,是清代官员、著名诗画家。到今日大家提到郑板桥,便是“郑板桥”,但实际上郑板桥原名叫郑燮,板桥是他的号,人称板桥先生、板桥道
1.请问历史上郑板桥活了多少岁郑板桥(1693。11。22-1765。1。22),即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与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号称“扬州八怪”。虽然有扬州八怪这一说法,但是历史上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统的说来就是那么几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人称板桥先生,扬州八怪之一,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这一辈子只画兰、竹、石这三样东西,他曾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历史上
金农金农与郑板桥都是“扬州八怪”之一,两人一样的“离经叛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引领清代书画。那么,世人都是如何看待金农与郑板桥二人的?金农与郑板桥>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
郑板桥,原名郑燮,生于公元1693年,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 郑板桥的父亲也是一位读书人,所以郑板桥自幼受到了系统而良好的教育、郑板桥三岁识字,八九岁能作对子,少年时候跟随自己的
郑板桥简介郑板桥简介,郑板桥原名郑燮,号板桥,因此世人称他为板桥先生。是我国清朝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画家,生于1693年,卒于1765年。郑板桥的祖籍在苏州,他后来生活在现在的江苏省兴化县。郑板桥画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传奇小说,也是《河东记》中的压卷之作,作者是薛渔思。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写传奇小说的吧,他们的脑洞也挺大的! 说的是唐朝汴州城西有一板桥店,老板娘人称“三娘&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