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什么?与郑板桥有关的故事?
Posted
篇首语: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什么?与郑板桥有关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什么?与郑板桥有关的故事?
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画家,与金农、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号称“扬州八怪”。虽然有扬州八怪这一说法,但是历史上却有几种不同的说法,统的说来就是那么几个人。
郑板桥真正闻名于后世的是他的画作,在今日一副板桥先生的真品,少则几十万,多则上千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实际上郑板桥的书法也是不错的。作为他书法的代表作品《难得糊涂》,绝对是集艺术、情意于一身的佳作。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当年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观碑所写,除了“难得糊涂”,他还写了“聪明难,糊涂尤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一般人多半会触景生情,写一首诗词。像郑板桥这样,写了一句“难得糊涂”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他这个“难得糊涂”到底有什么意思?为什么他会写下这么一句话呢?
就小编看来,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两种说法。
官场是一个非常复杂而黑暗的环境,能在这里面生存的人,都是无比精明的人。他们精于“糊涂”一道,能默许官场的一些潜规则,所以能在官场生存。而郑板桥则是与这些在官场驰骋之人相对的人,他正是难得这种“糊涂”,所以才难以在官场中长期存在。郑板桥也知道自己这种迎难而上,独行其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很难在官场中生存,于是便干脆的弃官而去。
还有一种解释是说,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一种看透世态的心态,为免多惹烦恼,不妨糊涂一点。所以他后面才会说:“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
郑板桥虽然没有在官场上登至高峰,但是却在书画一途获得极高造诣,为后世留下不少的宝贵财富。所以不管他的“难得糊涂”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小编却感谢他的“难得糊涂”。
说到与郑板桥有关的故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绝对是“梁上君子”的故事,无他实在是这个故事太巧太精妙了。
说的是郑板桥致士归家之后,两袖清风,实在贫困。全家上下,统共就只有黄狗一条,兰花一盆。有一天深夜之时,正是月黑风高,暴雨滂沱,郑板桥辗转难安,未能入睡。更凄惨的是,贫寒的家中还来了个小偷。
郑板桥听到小偷动静之后,想了想,若是自己此时高呼,万一惹急了小偷,受伤的还是自己,于是心思翻转,翻身闭眼说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小偷听到声音先是一惊,还不待有所反应,郑板桥又说:“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一听这话,转顾四周,的确没什么好偷的,于是转身想走。这时又闻:“出门休惊黄尾犬。”一听有狗,小偷便准备翻墙而出,这时郑板桥又说道:“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说来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是郑板桥的机智却让人钦佩。郑板桥娶妻的故事和他嫁女的故事,同样很具有戏剧性。
郑板桥虽然很有才,但是奈何生活穷困,所以一直到二十多岁才娶了老婆。据说他有一日路过一个人家,发现别人门前贴的对联是自己的。于是便敲门,询问户主个究竟。那户主名为绕夫人,家中有一位待字闺中的女儿。听到来人是郑板桥,当即回答自己的女儿因为欣赏郑板桥的文采。随后又将自己的女儿交出,双方交流一番,便做主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郑板桥。此后夫妻琴瑟和鸣,举案齐眉。
再说嫁女一事。嫁女放在现在,也算是一项大工程,更不用说重礼的古代了。郑板桥有两子一女,他加女却非常的干脆。据说等他的女儿长到可以出嫁的时候,便见自己的女儿带到了自己一个书画之友的家中,对女儿说:“此汝室也,好为之,行且琴鸣瑟应矣。”就这样,非常干脆的将自己的女儿给嫁了出去。
相关参考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板桥道人,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任山东范县县令、潍县知县。郑板桥一生,以写
《板桥三娘子》是唐代传奇小说,也是《河东记》中的压卷之作,作者是薛渔思。我们来看看古代人是怎么写传奇小说的吧,他们的脑洞也挺大的! 说的是唐朝汴州城西有一板桥店,老板娘人称“三娘&r
金农金农与郑板桥都是“扬州八怪”之一,两人一样的“离经叛道”,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引领清代书画。那么,世人都是如何看待金农与郑板桥二人的?金农与郑板桥>康熙、乾隆时代的书法界正是“帖学”一统天下。金农和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享年73岁。许多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享年73岁。许多
郑板桥与吴敬梓是同时代人,一生历经清康、雍、乾三朝。郑板桥,兴化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月二十五日(1693年11月22日),卒于乾隆三十年乙酉十二月十二日(1766年1月22日),享年73岁。许多
都说成王败寇,胜者书写历史,败者只能惨淡离世。中国封建几千年历史中,有多少皇子对皇位虎视眈眈,但皇位却只有一个,失败者远比胜利者多的多。 康熙末年夺嫡风波,九子争战,最终以四阿哥胤禛的胜利而告终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几乎写尽了人世间的所有情感与现象,甚至在写给盗贼的诗词中也不乏精品,试举几例与大家共享。“趁着月色赶豪门”一天深夜,一个小偷钻进了清代名人郑板桥家的院子。郑板桥为官清廉并
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几乎写尽了人世间的所有情感与现象,甚至在写给盗贼的诗词中也不乏精品,试举几例与大家共享。“趁着月色赶豪门”一天深夜,一个小偷钻进了清代名人郑板桥家的院子。郑板桥为官清廉并
历史人物 康熙最有才的儿子 书画“本朝宗藩第一” 与郑板桥是忘年之交
康熙皇帝子女众多,除了电视剧经常演绎的“九子夺嫡”的那几个,其余都不怎么起眼。当然,除了几位很有政治才干的儿子外,他还有几个颇有文学、艺术才华的儿子,而胤禧就是其中之一。胤禧>爱新觉罗·胤禧是康熙帝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