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特点
Posted 鲁尔
篇首语:你对人人都喜欢,也就是说,你对人人都漠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特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特点
历史上德国鲁尔工业区煤炭、铁矿石和钢铁生产厂位于同一地区,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
鲁尔区是以采煤工业起家的工业区,随着煤炭的综合利用。
发展了炼焦、电力、煤化学等工业,进而促进了钢铁、化学工业的发展,并以其为基础,兴起了机械制造业,特别是重型机械制造、氮肥工业、建材工业等。
同时为大量产业工人服务的轻工业,如服装、纺织、啤酒工业等也有了很大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消费量逐渐增加,鲁尔区的炼油业和石油化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70年代以后,电气、电子工业有了很大发展。
现在,鲁尔区生产全国80%的硬煤,90%的焦炭,集中了全国钢铁生产能力的2/3,电力、硫酸、合成橡胶、炼油能力、军事工业等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战后在世界一些以采煤工业期间的老工业区严重衰退的时候,鲁尔区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与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调整区内的经济结构与部门结构分不开的。
化学工业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部门之一。
德国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发源地,其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目前,德国是世界第三化工生产大国,约占全球化工营业额的10%。
德国化工原料已从以煤炭为主转为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部门结构从以基本化工为主转为基本化工、有机化工、化肥并重。
在有机化工中,塑料、合成纤维与合成橡胶是三大重要部门,产量居世界前列。
鲁尔区是德国和西欧重要的化工基地。
休斯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是鲁尔区最大的化工中心,有二十多个化工厂,生产三大合成产品。
相关参考
鲁尔事件始末1923—1924年间的鲁尔事件,是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欧洲问题上的集中表现。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未能按照《凡尔赛和约》规定,向法国交付赔偿为名,伙同比利时派兵进占德国
1905年1月鲁尔煤矿工人大罢工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劳资矛盾迅速激化,罢工斗争风起云涌。1889年5月鲁尔煤矿工人进行了第一次大罢工。罢工后建立了莱茵兰-威斯
战胜国的压力难于招架——德国鲁尔危机爆发?凡尔赛和约》像一根粗大的绳索,把战后初期虚弱的德国紧紧捆绑住,德国魏玛共和政府难于招架来自战胜国的压力和国内各种极端势力的冲击。其中,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是困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
1923年1月11日,因德国拒接战争赔款,法国出兵十万占领了鲁尔区,此为鲁尔危机。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中心,法国这样做似乎也有很大的震慑力,但是结果会如法国期望的那样吗?为什么法国要出兵占领鲁尔乍一
1923年1月11日鲁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重要国际事件。巴黎和会以后,德国战争赔偿问题仍悬而未决。协约国赔偿委员会曾于1921年作出决定,要求德国在30年内赔偿战胜国330亿美元巨款。德国于192
1969年3月海涅曼当选联邦总统海涅曼于1899年7月生于鲁尔区。基督教徒。早年得过政治学和法学博士学位。1936-1949年,是莱茵钢铁公司的经纪人。二战后,他进入政界,参与建立基督教民主联盟。19
鲁尔工业区的发展、衰落与整治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结合,促使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便捷的水陆交通,为鲁尔区原料的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阶级和阶级斗争论民主德国关于阶级斗争问题的一系列看法。该理论在社会不同发展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建国初期,民主德国认为,阶级斗争的基本问题就是与想尽一切办法阻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伟大
世界四大耳机品牌是指:德国的拜亚动力、德国的森海塞尔/声海、奥地利爱科技/AKG和美国歌德。拜亚动力:总体来说声音清晰,直白,不美化,注重线条的清晰感,是典型的德国声(富有理性,音染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