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 战胜国的压力难于招架——德国鲁尔危机爆发

Posted 协约国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百科 战胜国的压力难于招架——德国鲁尔危机爆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百科 战胜国的压力难于招架——德国鲁尔危机爆发

战胜国的压力难于招架——德国鲁尔危机爆发

?凡尔赛和约》像一根粗大的绳索,把战后初期虚弱的德国紧紧捆绑住,德国魏玛共和政府难于招架来自战胜国的压力和国内各种极端势力的冲击。其中,德国的战争赔款问题,是困扰德国并深深影响英法美与德国关系的大问题,更是法德关系中最敏感的“神经”和法德鲁尔危机爆发的导火线。

《凡尔赛和约》没有规定德国的战争赔款,只提出组成一个专门委员会去研究。因各战胜国利益不同,目的不一,协议难成,委员会只规定德国须在1921年5月前先交出200亿金马克。德国借口经济困难,到1920年底才交付80亿金马克。协约国扬言要重新出兵占领德国的鲁尔矿区,德国被迫同意裁减军队和向协约国每年提供2400万吨煤,但赔款总额仍未定。

1921年1月,赔款委员会在巴黎召开会议,将德国赔款总额定为2260亿金马克,42年付清。并要以德国的全部财富,尤其是关税收入作为赔款担保,如德国一旦拒付,赔款委员会就没收德国全部海关收入,接管德国海关。德国强烈要求取消此项赔款担保,遭到英法拒绝。3月3日,英法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德国交出战犯,裁减军队,缴付赔款,若在3月7日前不遵守通牒,协约国将出兵占领莱茵河岸的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城市。德国拒绝了这个通牒。3月8日,法国和比利时军队立即占领杜伊斯堡等城市,在莱茵河上设立海关,征收关税。德国费伦巴赫政府提出抗议,并请美国斡旋。但美国只建议德国提出新的赔款计划,重开谈判。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赔款委员会规定德国赔款总额为1320亿金马克,66年内付清。协约国以最后通牒方式要求德国接受赔款方案。这引起了德国内部的政治危机,导致费伦巴赫政府辞职,维尔特组成新政府,接受通牒。

维尔特政府如期支付了第一期10亿金马克赔款后,财政完全崩溃。1921年8月一个月,政府从各种税款中总共才收到1亿金马克。维尔特政府请求延期付款,被法国拒绝。1922年7月,德国致函赔款委员会,声称已无力付款,再次请求延长期限。法国提出在得到“有效担保品”后可以延期付款,即要求德国将鲁尔煤矿和莱茵省森林交协约国开采。但英国并不支持法国的要求,赔款问题因此悬而未决。内外交困迫使维尔特政府辞职。1922年11月,古诺任总理,并走上公开抵制赔款的道路。这时,法国已经在一次由陆军部长和赔款委员会主席参加的内阁特别会议上,制定了占领鲁尔的军事行动计划。

鲁尔危机中,法军自行车旅开入鲁尔工业区

1923年1月2日,协约国赔款委员会在巴黎再次召开会议,讨论德国延期付款问题。法国代表态度强硬,坚持原有立场,并一再声称,德国若不履行义务,协约国有权对鲁尔区域的任何部分实行军事占领。为给出兵找到借口,赔款委员会主席巴尔都组织了专门调查。实际情况是,德国已如期支付了规定限期内的现金,尚欠2400万马克的煤和木材。但巴尔都操纵赔款委员会通过了认定德国故意违反赔款义务的决定。10日,法比两国照会德国,为监督和保证德国煤业辛迪加严格履行供货义务,将派军队保护一个专家委员会去鲁尔。

1923年1月11日,法德边界上空战机飞掠,地上战车滚滚,法国和比利时的首批8000余人的军队,在强大火力掩护下,开入鲁尔地区,旋即占领埃森、波鸿和多特蒙德。到2月,鲁尔地区几乎全被占领,3月,法比占领军达到了10万余人。

德国政府在1月12日向法国和比利时提出抗议,召回驻巴黎和布鲁塞尔的外交使节。1月13日,古诺宣布在鲁尔地区实行“消极抵抗”,停止向法比供货付款,拒绝与法比谈判。但消极抵抗使德国经济更陷绝境,同时,法比也背上了军事占领的沉重包袱。1923年9月,在英美等国调停下,鲁尔危机终于逐步缓和下来。

相关参考

世界历史 鲁尔危机——法国一战后最为失败的外交动作

1923年1月11日,因德国拒接战争赔款,法国出兵十万占领了鲁尔区,此为鲁尔危机。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中心,法国这样做似乎也有很大的震慑力,但是结果会如法国期望的那样吗?为什么法国要出兵占领鲁尔乍一

德国 鲁尔事件始末

鲁尔事件始末1923—1924年间的鲁尔事件,是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在欧洲问题上的集中表现。1923年1月,法国以德国未能按照《凡尔赛和约》规定,向法国交付赔偿为名,伙同比利时派兵进占德国

关于德国鲁尔区的特点

历史上德国鲁尔工业区煤炭、铁矿石和钢铁生产厂位于同一地区,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等重工业为核心,形成部门结构复杂,内部联系密切、高度集中的地区工业综合体。鲁尔区是以采煤工

德国 德国·1905年1月鲁尔煤矿工人大罢工

1905年1月鲁尔煤矿工人大罢工19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劳资矛盾迅速激化,罢工斗争风起云涌。1889年5月鲁尔煤矿工人进行了第一次大罢工。罢工后建立了莱茵兰-威斯

德国鲁尔区的经济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

“五·四”运动的爆发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战胜的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如何惩治战败的德国,签订对德和约问题。“和会”在帝国主义大国的操纵下,无理拒绝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政府的正当要求,竟然把原来德国在我

鲁尔工业区的历史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

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

1948年6月18日,美英法三国公布了“关于改革植国货币制度的法令”;6月21日,正式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了“B”记德国马克。这一行动成为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的导火线。6月22日,苏联宣布在东占区

德国 1932年7月9日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洛桑协定》签署

1932年7月9日关于德国赔款问题的《洛桑协定》签署1929年,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爆发了经济危机。1931年6月20日,鉴于经济危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美国总统胡佛发表了“胡佛延债宣言”。据此,美、英、法

历史百科 柏林危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爆发的第一次冲突。1948年前后,西方三国加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分裂德国的活动。苏联采取反击措施。1948年3月30日苏联通知美方,从4月1日起,苏方将检查所有通过苏占区的美国人的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