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Posted 特征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什么是中国梦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

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

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

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实现途径:

梦想照进现实,关键在于行动、在于实干.

只有行动第一、实干第一,才能为“中国梦”照进现实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根本保障.

坚持求真务实.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让我们今天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要求我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夙夜在公、勤勉工作,杜绝追求表面文章,不讲实际效果、实际效率、实际速度、实际质量、实际成本的形式主义,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蓝图、实现梦想.

勇于攻坚克难.“中国梦”的实现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圆梦的征程中,还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可能会遇到巨大的阻力,遭受巨大的压力,需要趟过深水区、踏过地雷阵.这会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的行为模式不再管用、不再能用,需要我们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大的政治觉悟和热情,突破制约“中国梦”实现的利益固化的藩篱,消除阻碍“中国梦”实现的不正当行为,为“中国梦”的实现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善于开拓创新.从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梦”是以开拓创新为支撑的梦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背景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发展中国家的基础上建设现代化,在13亿多人口的国度中实现共同富裕,在为西方主导的世界格局中实现大国的和平发展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全新事物、全新探索、全新实践.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梦”也是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一个崭新的梦.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寻常的做法,更不能因循守旧,而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新方法、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采取新举措,用创新走出新路,用创新实现新梦.

相关参考

“中国梦”的提出有何背景

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国际方面:当今世界经济全球,政治多元化。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的远景规划。太平洋彼岸有曾孕育出世界上有名的“美国梦”。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怀揣梦想来到美国的人们已没有当年的

为什么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

斯认为应该提到中国梦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从历史的方面说,中国梦就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说的更准确些,中国梦就是中国理想。从狭义上讲,它包含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从广义上讲,她是中华民族5000年来

西方人的 ”明朝梦”,十七世纪的中国,欧洲为中国着迷的时代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历史教授史景迁在《纽约时报》举办的对谈中说,综观人类过去一千年的历史,他希望活在1540年前后(明嘉靖年间),住在杭州西湖的边上——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教养和最富于文化的时代。史景迁是

中华民国的航母计划 中国第一次航母梦

中国要建造航空母舰八十年前就有了计划。当时虽然还是航空母舰诞生的初期,也就是距离1917年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百眼巨人”号诞生的十一年后,国民党海军将领陈绍宽就曾提出过一项建造航母的计划,但由于政治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是什么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

历史秘闻 中国梦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是什么

“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无论面对多少挑战、多大困难,始终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智慧为底蕴,给人以希望、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近代以来中华民族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 中国梦一词南宋时就已经出现

据考证,最早使用“中国梦”一词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思肖。他在《德祐二年岁旦》的诗中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下泉》诗是《诗经·曹风》中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和对南宋王朝的不满

历史人物 吴王夷昧,寿梦之子 继承余祭之位

简介吴王夷昧(约前580─前527年),姬姓吴氏。又称吴度王。前527年,夷昧去世,欲传弟季札,不受,遂传子僚,即吴王僚。时代背景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的始祖为太伯。当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

中国梦:古代最早将“中国梦”入诗的爱国诗人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这是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笔下《德佑二年岁旦二首》中的第一首诗。郑思肖在国家存亡之际写下的这首流传千古的

李世民做了三个梦,梦到三个去世的人,这反映了他怎样的焦虑

唐太宗李世民喜欢做梦。专家说,中国历史上,像他这样,连做的梦都被频频记入正史的,绝无仅有。那么,他都梦见过哪些人呢?《旧唐书》记载——杜如晦去世之后,「”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