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的由来

Posted 月牙泉

篇首语:好汉不吃闷头亏,好鸟不钻刺笆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鸣沙山月牙泉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鸣沙山月牙泉的由来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

占地面积3.12万平方公里,包括鸣沙山,其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

古往今来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的奇妙景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月牙泉与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二绝",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月牙泉、鸣沙山。

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

鸣沙山位距敦煌市南郊5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

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1994年被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荣获“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等荣誉称号。

2015年7月20日,被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16年1月,国家旅游局和环保部拟认定甘肃省酒泉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

相关参考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的历史沿革

月牙泉在有限的史料记载和诗词歌赋中,一直是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水草丰茂,与鸣沙山相映成趣。在当地老百姓中有铁背鱼、七星草和五色沙三件宝的说法。直到1960年前,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

简要概括出鸣沙山和月牙泉的特点

一、鸣沙山鸣沙又叫响沙、哨沙或音乐沙,它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

鸣沙山的月牙泉,是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还是弄虚作假的人工湖

去过甘肃敦煌旅行的朋友一定知道,敦煌除了有驰名中外的敦煌莫高窟以外,还有举世闻名的鸣沙山里的月牙泉,因为在大家的普遍认知中,沙漠是人烟稀少而且水资源极度匮乏的地区,但是月牙泉不但有水,而且外形酷似月亮

月牙泉的形成原因和图片

月牙泉是怎么形成的月牙泉古名沙井,自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月牙泉的奇异之处是其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之间仅隔数十米,却相安无事,相映成趣。沙和水本是难以共存的,但千百年来,鸣沙

月牙泉旁的仿唐楼阁简介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在漫长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这里曾经是中西文化名流荟萃之地。由于彼此之间的取精用宏,相互交融,创造了世

鸣沙山的历史记载

鸣沙山已经形成3000多年,而鸣沙的记载也由来已久。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这里沙角山即为敦煌鸣沙山。魏晋《西河旧事》中记载:“沙州,天气晴明

神奇的鸣沙山

神奇的鸣沙山文/寅公————情归西部之六??“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

历史人物 包青天的额头真的有一个月牙么?月牙有什么寓意?

包青天也算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人物之一了,不管是我们的父母还是自己肯定都看过和包青天有关的影视剧。不过小时候我们一定很好奇,为什么包青天那么黑,额头上还有一个月牙呢?其实这也只是包青天的影视形象而已,因为

包拯额头上为什么有个月牙

  传说包青天夜断阴,日断阳,查清了无数疑案,为老百姓伸张正义。很多电视剧也以包青天包拯为原型,讲述了关于包拯的许许多多精彩故事,可是为什么电视剧中的包青天大人的额头上总是顶着一个月牙呢?这个月牙到底

敦煌历史故事

莫高窟的历史故事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