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有哪些
Posted 战争
篇首语: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历史上的对外战争有哪些
隋炀帝王伐高丽 唐太宗时期介入朝鲜半岛内战,也与当时日本干涉军交过战. 南宋曾与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交过战. 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 明朝与当时越南的冲突 明朝抗倭战争,明末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战争. 明朝与葡萄牙人的海上冲突 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康熙与沙俄的边界战争 清朝与缅甸的边界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与八国联军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只象征性的派了劳工) 北洋军出兵协助干涉苏俄革命 29年中苏中东路事件冲突 918,1.28与日本的冲突 抗日战争 朝鲜战争 中苏边界冲突 对印还击作战 西沙群岛海战(与美国扶植的南越政府) 对越南还击作战与边界冲突 ”我这里再补充一下。
战国后,还有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的战争(发生在安史之乱前,唐帝国败的很惨)。
汉和西域小国也有冲突。
元朝好战,下面都是元朝发动的战争。
对高丽的侵扰 1218年蒙古联合高丽击败侵入高丽的契丹叛部,双方结盟。
后来蒙古向高丽肆意诛求,屡次兴兵入侵,激起高丽人民的强烈反抗,使蒙古未能达到灭亡高丽的目的。
忽必烈即位后,高丽成为元朝的属国。
元朝迫使高丽国王以子弟入质,强迫高丽纳贡,向高丽征兵。
除派达鲁花赤进行监督外,并于1283年(至元二十年)在高丽置征东行省加强统治,也常派兵压境或入侵。
为了避免高丽上层统治者反抗,蒙古统治者也采取笼络手段,封官赏赐或以皇女下嫁,1274年(至元十一年)忽必烈将皇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嫁高丽王。
对日本的战争 1274年(至元十一年)派忻都、洪茶丘率兵出征日本,因矢尽船毁而还。
1281年(至元十八年),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唆都率蒙古、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今浙江宁波)浮海北进。
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对安南、占城的战争 1282年(至元十九年)派唆都出兵占城,遭占城军民反抗,1284年引兵还。
同年,镇南王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今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
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隐蔽在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
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军。
唆都战死。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脱欢再度出兵安南,但无进展,次年罢兵而还。
对缅国的战争 1277年(至元十四年),云南行省派兵征缅,招降三百余寨,三千余户,后因炎暑还师。
1283年(至元二十年)宗王相吾答儿再度率师攻缅,缅王遣使请和。
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缅王庶子废国王自立,内讧纷起,云南王率军乘机进至蒲甘,缅国无力反抗,纳贡降服。
对爪哇的战争 1292年(至元二十九年),史弼、亦黑迷失、高兴等率军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今印尼爪哇岛)。
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与北方诸王之战 忽必烈战胜阿里不哥以后,蒙古宗王的反抗并没有因而终止。
在忽必烈统治时期,从西北到东北,蒙古诸王的战乱一直不断。
直到武宗时才大体平服。
海都、昔里吉之乱 1269年(至元六年),窝阔台后王海都、察合台后王八剌在塔剌思河畔召开大会,划分各自的势力范围,并联合反对元朝。
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命皇子北平王那木罕率诸王镇守阿力麻里。
次年,海都援立八剌子笃哇为察合台汗,骚扰天山南北诸地。
至元十二年(1275)正月,笃哇等以兵十二万进围哈剌火州达六月之久,畏兀儿亦都护纳女求和。
忽必烈派右丞相安童辅佐那木罕同守北边。
1276年夏,随从那木罕北征的诸王昔里吉(蒙哥子)、明理铁木儿、药木忽儿(阿里不哥子)、脱黑帖木儿等发动叛乱,将那木罕、安童捕送海都处。
但海都拒绝与昔里吉合兵。
于是昔里吉等劫持宗王撤里蛮(蒙哥孙),退据额尔齐斯河上,大掠吉利吉思五部,东犯和林。
应昌弘吉刺部只儿斡带、六盘山霍虎起兵响应。
忽必烈命灭宋主帅伯颜率南征军主力北征,伯颜、土土哈部在鄂尔浑河上大破昔里吉军,收复了和林。
1283年,从叛诸王归降忽必烈。
1284年(至元二十一年)牙忽都、土土哈等曾击败海都军,但海都仍有强大的势力。
1285年,驻守西北的宗王阿只吉军被笃哇击败。
忽必烈又命伯颜代阿只吉总领北边诸军镇守。
相关参考
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中法战争。中法战争(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中国在这次对外战争中,本来有可能取得最后胜利,只是由于清廷的妥协,签下不平等条约。使得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
历史问题:评价拿破仑所进行的对外战争从积极方面来说,拿破仑战争涤荡了德意志诸邦、意大利各国、波兰、比利时的封建制度,传播了大革命的原则,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但另一方面,拿破仑是反革命大资产阶级的代表
阿拉伯军 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战争前后持续逾百年,占领了多处地区,促进了文化交流。此战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首先取决于拜占庭和波斯帝国连年战争,国力衰竭,无力抵抗阿拉伯人的进
我国近代是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1840-1841鸦片战争英国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1894年7月末~1895年4月,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37年7月7
秦、汉两代帝国,均有过大规模对外战争,且皆具备获胜的记录。这在不少后世人的眼里,成了不可磨灭的盛世象征。似乎用武力解决问题,就是民族尊严的体现。除去上纲上线外,少有人探究帝国对外战争的原因。毕竟,所谓
西汉中期算是汉朝最强盛的时段。景帝死后,太子刘彻即位,即汉武帝,一上台便改“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派卫青和霍去病对外三度攻匈奴,把匈奴驱逐至漠北地区、打通西域,造成“丝绸之路”;对内则实行“推恩令”,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战役都是对内的王朝更替战争,以促进历史发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有不少的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事中,到底有哪三大胜仗和哪三大败仗呢?其实这所谓的三大,并不是纵观历史全程跳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有名的战役都是对内的王朝更替战争,以促进历史发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也有不少的对外战争,而这些战事中,到底有哪三大胜仗和哪三大败仗呢?其实这所谓的三大,并不是纵观历史全程跳出来
我是西蒙,请点击文章右上方的关注哦!大家对于明朝战争的印象,大多还是停留在国内战争的范畴,其实在整个大明朝,也发生了很多起和外国军队的战争,最终都是以明朝军队的胜利而告终,而在明朝的这些敌人中,有的甚
“隋炀帝王伐高丽唐太宗时期介入朝鲜半岛内战,也与当时日本干涉军交过战.南宋曾与蒙古(今蒙古的前身)交过战.朱元璋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明朝与当时越南的冲突明朝抗倭战争,明末万历年间抗日援朝战争.明朝与葡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