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Posted 朱元璋

篇首语: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2、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 解析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日益黑暗残酷,引起了人民的反抗。1352年郭子兴聚众起义。后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朱元璋之所以杀功臣,是因为不管是他的儿子、还是他的孙子朱允文为人仁厚,性格软弱,维保大明江山千秋万代,朱元璋绝对不能容忍在他死后,还留下一帮老臣危害他儿子和孙子的皇位,而且还对对朱氏江山指手画脚。因而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等人无一能幸免,但却有一个人得以幸存,活了下来。这个人便是汤和。

汤和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朱元璋与他是发小,从小在一条街上长大。小时候的汤和便表现出了领导才能。与其他小孩子一起玩闹时,总是做老大,带着他们骑马射箭。长大以后的汤和身高七尺,性格沉稳,善于谋略。1352年,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很快便被封了千户之职。随后,汤和写信给朱元璋,邀请他来参加义军。朱元璋入伍后,因功升职,封为镇抚,职位在汤和之上。

1353年,汤和跟着朱元璋进攻大洪山,攻下了滁州,被授为管军总管。后来他又跟着朱元璋去打和州。当时很多将领与朱元璋都是同辈,不肯听从朱元璋指挥,独汤和虽然比朱元璋还大三岁,但还是恭敬地听从朱元璋指挥,朱元璋对此非常高兴。大概汤和与朱元璋从小一起长大,早已发现他并非池中之物,所以对他百般听从。这种相处模式一直到朱元璋登位。

1368年朱元璋登位,准备大封功臣。朱元璋并没有像对其他人一样封汤和为公,而故意降他一等为侯。但汤和不贪公,也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这一切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几年之后,被提升为公。汤和很善于捕捉朱元璋的心思。1388年,朱元璋年纪越来越大,他心中不愿诸将长期统领军队,只是还没有公开采取措施。当汤和意识到朱元璋要对这批老臣下手时,为保全自己,他开始采取措施。

在众多高级将领中汤和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他找了个合适的时机,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同意了,解除了他的兵权,还下令立刻拨款在老家凤阳给汤和修建府第。

当时明朝所面临的外患主要是倭寇,经常骚扰沿海一带。朱元璋对此很头疼,他把汤和召回来,让他前去解决此事。汤和到达沿海地区,了解了实际情况后,决定在江浙沿海一带修筑59座城来防范倭寇。一年后,59座城建好了,汤和便返京复命。这时,凤阳新宅也已建成。汤和带着妻子儿女去向朱元璋辞行,朱元璋赐他三百两黄金、二千两白金、三千锭纸钞、四十多套彩币,对汤和的夫人也是多次下诏褒奖,赏赐物品不断。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觐见皇帝。

汤和辞官回乡以后,朱元璋并没有就此放过他,朱元璋安排了不少耳目去监视他,他的一举一动每天都有人上报到朱元璋那里。汤和每天游山玩水,喝酒下棋,从来不和地方乡绅结交,也不谈论国家大事。他还严格要求子女,遵守法纪。渐渐地朱元璋对他放心了。

汤和懂得急流勇退。在功臣名就、位极人臣时,他选择了归隐,实在不能不说汤和非常聪明。他懂得揣摩皇帝心思,懂得自保,这大概是他能得以幸存的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惟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炆,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以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防止再出来个陈桥兵变的赵匡胤。有一次,太子朱标进谏说:“陛下您杀大臣杀得太多,恐怕会伤了君臣间的和气。”朱元璋听了以后不说话,沉默很久。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来,将一根荆棘扔在地上,命令太子去捡起来,面对长满刺的棘杖,太子觉得很为难。朱元璋说:“这根荆棘你拿不起来,我替你将刺磨干净了,难道不好吗?现在我所杀的人,都是将来可能威胁到你做皇帝的人,我把他们除了,是在为你造莫大的福啊!”

本来,汤和也属“荆棘上的刺”,在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其自保“经验”可圈可点,不无“考古”价值。他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认账的。

他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岔子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不怨天尤人,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并及时向皇上作出诚恳而深刻的自我检讨,这才被宽恕,几年后进封为信国公。

汤和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明史汤和传》记“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也就是说朱元璋对掌握军权的老臣开始不放心了,汤和就投其所好,与其等他“杯酒释兵权”,不如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和以间从容曰:‘臣犬马齿长,不堪复任驱策,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帝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哀荣。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所有功臣的,天网恢恢之下,汤和能成漏网之鱼,确实是个历史奇迹。可见,《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个“异数”。

相关参考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了人民的反抗。1352年郭子兴聚众起义。后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

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

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大杀功臣为何独留汤和一人

...举,笔者不在一一累述了。下面,笔者就来讲一讲明太祖朱元璋,他未做皇帝之前,就是一个放牛娃,还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生活穷困潦倒,经常是食不果腹。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猜忌刻薄...

刘秀也是平民起义 为何他不杀功臣

说到刘秀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这个人也挺不简单的,他也算得上是为数不多的平民起义的人了,但是这个刘秀和朱元璋却完全不一样,话说这个朱元璋是真的好狠啊,杀光了所有功臣,但是这个刘秀却好很多,他不杀功臣,都是平

朱元璋杀光功臣为何独独放过他?原因让人佩服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

朱元璋为何要杀光功臣?真相竟让人无法接受

...国开国大一统王朝中,要说杀功臣最厉害,最绝的绝对是朱元璋莫属了!其在世之日,几乎将开国功臣杀绝,几乎谁也没有放过!超过以往各朝代帝王,比杯酒释兵权的赵匡胤不知道要狠多少倍!那么朱元璋为何如此绝情,杀绝...

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为什么只有徐达逃脱诛杀

开国功臣们有一大弊病,就是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战争年代,这些人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人杰,只有开国之主镇得住。而到承平时期,连朱元璋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都管不过来,明初的党争就是一例。飞鸟尽、良弓藏,共患

开国功臣,朱元璋杀了30人,为何剩下这4人

在众多封建帝王中,朱元璋是杀功臣最多的。>开国后,朱元璋借助胡惟庸案,杀了3万人,借助空印案,杀了5万人,借助国桓案,杀了两万五千人。德庆侯廖永忠、永嘉侯朱亮祖被朱元璋鞭打致死,宰相李文忠被毒死,刘基

朱元璋为何杀明朝第一功臣李善长全家

第二天,朱元璋把太子叫到跟前,往地下扔了一根长满了刺的棍,让太子捡起来。太子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朱元璋就说,这棍上有刺你不敢捡是吧?我替你把刺去干净了。我杀的这些都是天下的坏人,我把内部整理清楚了,你

朱元璋过河拆桥杀功臣,为何对两个人,却极力给予回报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一方面,他终结了元末的混乱局面,建立了由汉人统治的大明王朝;并且他还在政治和经济等各方面都作出了重大改革,让中国再一次进入了一段高速发展时期。另一方面,不少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