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为什么只有徐达逃脱诛杀
Posted 平江
篇首语: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为什么只有徐达逃脱诛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朱元璋几乎杀尽功臣,为什么只有徐达逃脱诛杀
开国功臣们有一大弊病,就是功高盖主,居功自傲。战争年代,这些人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人杰,只有开国之主镇得住。而到承平时期,连朱元璋这样英明神武的皇帝都管不过来,明初的党争就是一例。 飞鸟尽、良弓藏,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可叹!然而,有一个人却能茕然孑立,善始善终,他就是被封为右丞相、魏国公徐达。徐达因何得以幸免?我们细细道来。 群雄逐鹿,徐达曾自愿做人质换过朱元璋的命。 朱元璋刚创业的时候,实力比较弱鸡,跟着郭子兴混。但郭子兴跟合伙人孙德崖不对付,于是就把孙德崖给绑了。孙德崖也不是善茬,他的部下以牙还牙,把朱元璋也给绑了。双方一时僵持互不相让。 徐达知道后,自告奋勇,只身一人到孙德崖的地盘谈判,成功解救了朱元璋,自己则留下来做人质。这种卑微时一命换一命的交情,在双方的信任度上打下了坚实的烙印,是其他开国功臣无法比拟的。 他人功高盖主,徐达却能给朱元璋满满的安全感。 凡大事必请示 1366年,徐达以大将军的身份,带20万大军攻打张士诚,所向披靡,一举攻克湖州,把张士诚围在了平江城(苏州)。按双方的力量对比,平江唾手可得。换作别人,机不可失,一定一鼓作气拿下,不给对方喘息机会,以免夜长梦多。 然而徐达却并没有直接攻城,他做了一件事:向朱元璋请示下一步怎么办。 为什么徐达不攻城呢?因为张士诚不是一般人,如果其才能为我所用,何乐不为?徐达必须知道朱元璋对张士诚的看法,此人究竟是留还是不留。 朱元璋得信后立即回复: 「 ”将军谋勇绝伦,还要事事报告,这说明将军的一片忠心啊,我很赞赏!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便宜行事,我不会插手。” 后来的事我们知道了,朱元璋对张士诚招降,但张士诚拒绝,兵败自缢而死。 这件事看似主将缺乏主见,实际恰恰说明徐达考虑细致、全面,以及对朱元璋的尊重。将领本来只需考虑攻城略地,如何取胜,徐达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 为主操心 洪武3年,扩廓攻打兰州。 扩廓是元朝将领,这人很有两把刷子,虽然元朝灭亡,但他根本不理朱元璋的招降,在中西部兜兜转转,「 ”游击战”打的特别上瘾,而且常常让明军吃败仗,被朱元璋誉为「 ”天下奇男子”。 这次进攻兰州,朱元璋派徐达出兵。两军交战,扩廓果然实战经验丰富,悄悄派精兵偷袭东南阵地,给守卫此处的胡德济一个大惊喜。胡德济没料到这一招,仓促应对、指挥失措,明军自相扰乱。关键时刻,幸亏徐达及时增援才不至于溃败。 按军法,胡德济这种操作是要杀头的。但是胡德济是谁呢?他是开国元勋胡大海的儿子。徐达斟酌后,决定把胡德济押解回京师,让朱元璋处置。 朱元璋并没有治罪。他告诉徐达,以后你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但徐达的做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考虑了老皇帝的感情。所以此事杀不杀胡德济都没有对错,关键是朱元璋觉得徐达把纪律放在了第二位,把情放在了第一位,若不是重情之人,怎可能想到这一点? 越有功越谦虚 大明建国后,天下并没有平静,徐达年年都要春天出征,年底才召还。徐达每次回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大印交上去。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并不简单,它表明:我徐达完全不贪恋权利。 朱元璋往往赏赐徐达泡个热水澡,然后一起喝酒。席间,朱元璋更是和徐达以兄弟相称,但徐达却因此更为恭谨。 一次朱元璋闲聊说: 徐兄功大,未有宁居,可赐以旧邸。 徐哥,你这么大功劳,还没买房,我把我的旧房子钥匙给你吧。 旧房子指的是朱元璋做吴王时的房子。但徐达坚决不要,因为这不是房子的事,而是朱元璋住过的房子的事,那种荣耀是谨慎的徐达所规避的。 后来朱元璋又叫徐达喝酒,这次故意把徐达灌醉,蒙上被子,抬到自己的床上。徐达醒来后,吓得跪在地上直喊死罪,而门外偷看的朱元璋则十分高兴。「 ”帝觇之,大悦。” 胡惟庸当丞相时,很想结交徐达,徐达看不上他的人品,置之不理,就算贿赂了徐达的管家也没用。此后徐达屡次和朱元璋说起胡惟庸,说此人无法胜任宰相一职。后来胡惟庸果然因为结党营私被杀了头,这让朱元璋更加看重徐达了。因为,这一案先后3万多人牵连伏诛,包括开国功臣李善长等众多高官,而徐达显然出淤泥而不染,所以「 ”帝益重达。” 徐达心善不为恶,人品受到朱元璋认可 早期和陈友谅相争,徐达和常遇春在九华山下打败陈友谅,当时斩首近万人,俘虏了三千余人,这些俘虏该怎么处理?常遇春的意见是杀掉,这些人都是精兵,放走后患无穷。 但徐达不同意杀战俘,就上报了朱元璋。聪明的常遇春打了个时间差,当晚就活埋了一大半。得知消息,朱元璋很不高兴,命令把剩下的全部释放。自从这件事起,朱元璋就开始授权徐达监督其他将领的行为。 后来攻打张士诚,攻破苏州之前,徐达就和常遇春说好,进城之后自己在城左扎营,常遇春在城右扎营。并且发布军队纪律:掠夺百姓钱财者死,烧百姓房屋者死,离开军营二十里者死。因而进城之后,苏州百姓的生活和原来一样,就像没发生过战争。 洪武元年,徐达率军水陆并进,攻克通州。第二天,大军攻入北京城。除了不投降的大臣杀头以外,徐达「 ”其余不戮一人”。然后把皇宫的府库上了封条,图书宝物清点录入。还命令指挥张胜带一千兵力把守宫门,派宦官伺候宫里的皇后妃子,禁止士兵扰乱。老百姓一看,这日子和昨天没什么区别啊,所以超市都照样营业,「 ”市不易肆。” 从这几件事可以看到,徐达心善,不愿意荼毒百姓,这是天性使然。但同时,与常遇春的不同在于,徐达非常明确领导意图——朱元璋要得天下,必须赢得民心,而贪杀之人是决不可能拥有天下的。即使偶然为王,国祚也难以长久。所以,这样的徐达是不可能得不到朱元璋的赞赏和信任的。 朱元璋对徐达的评价 帝尝称之曰:「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朱元璋这样称赞徐达:「 ”受命出征,总能凯旋归来,却从居功自傲。不爱妇女、不贪图钱财,为人正直,毫无瑕疵,人品像日月一样正大光明。天下之大,这样的人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而已。”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哇哦历史】,历史让我们wow!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朱元璋几乎杀了所有开国功臣,为什么唯独汤和能够善终
汤和以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最终得以安享晚年,死后也受到追封,极尽哀荣,这在朱元璋统治期内,是很罕见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生性猜疑,心狠手辣,开国功臣几乎被老朱诛杀殆尽,即使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
徐达(1332—1385年)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
自古便是“狡兔死走狗烹”,在这件事上,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更是深得其中精髓。在朱元璋称帝以后,那些跟随他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们,从刘伯温、李善长,到蓝玉、朱文正,几乎都因为各种原因遭到了杀害。那么,朱元璋
读《明史》《传》,有一句话,颇费思量。「洪武诸,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此句字面,当好理解。当年协助朱元璋打下大明天下的诸,只有大将军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杀的杀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徐达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封建王朝在建国后,开国皇帝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置开国功臣,毕竟他们都掌握了军队,有的甚至功劳高过了皇帝,因此头痛的皇帝可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作为主子,在这种事情上,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能够比得上朱元璋血腥了。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强化统治,他不是学赵匡胤来个杯酒释兵权,而是一个字——杀。第一个诛杀的就是胡惟庸,胡惟庸一个人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作为主子,在这种事情上,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能够比得上朱元璋血腥了。朱元璋登基后,为了强化统治,他不是学赵匡胤来个杯酒释兵权,而是一个字——杀。第一个诛杀的就是胡惟庸,胡惟庸一个人
还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不杀徐达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的出身很低,他侥幸做了皇帝后,心里很没安全感,第一件事就是大肆屠杀功臣,几乎所有的功臣都未能躲过帝王的屠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