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朱元璋几乎杀了所有开国功臣,为什么唯独汤和能够善终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只跟自己学习经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朱元璋几乎杀了所有开国功臣,为什么唯独汤和能够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朱元璋几乎杀了所有开国功臣,为什么唯独汤和能够善终
汤和以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最终得以安享晚年,死后也受到追封,极尽哀荣,这在朱元璋统治期内,是很罕见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生性猜疑,心狠手辣,开国功臣几乎被老朱诛杀殆尽,即使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徐达(据说钦赐的那个鹅,虽然没毒,但老朱心里明白,徐达背上的瘤是不能吃鹅肉的)、李善长也没能幸免,更别说明朝开国第一猛将蓝玉,最后也被株连九族。>>可是汤和却能寿终正寝。那么,汤和躲过朱元璋的诛杀手掌,其玄机在哪儿呢?其实汤和能寿终正寝,是因为他具有特殊的政治智慧——大智若愚。>一、汤和了解自己的领导人朱元璋的秉性>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作为朱元璋的发小汤和却非常了解朱元璋的为人。他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而且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朝夕相处,他就很清楚朱元璋的秉性,知道他的喜恶和忌讳。>他大智若愚,明哲保身,逃过朱元璋诛杀的手掌。本该说朱元璋应该感谢汤和和徐达等人,要不是汤和徐达引领他参加起义,投奔光明,走上正确的道路,哪有他老朱的天下。>可是朱元璋这人不这样想,他当上皇帝后,想的是如何保住朱家的江山,而不是考虑和他的出生入死的兄弟如何分享天下。>二、汤和大智若愚,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汤和这个人很聪明,他不参与任何政治派别的斗争,采取中庸之道。大家知道,朱元璋的天下是仰仗一帮能人打下的,其中有两大核心集团,一派是来自朱元璋老家的淮西集团,如常遇春、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汤和等。>另一派是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两集团之间互相争斗,水火不容。而汤和的聪明之处恰恰就是极少参与这两派的政治斗争,从而使自己没有陷入到这个政治斗争的漩涡当中。>三、汤和从来不敢小瞧发小,自始至终尊重发小>我们知道,汤和与朱元璋是自小的玩伴,参加起义军也早于朱元璋。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时,汤和已经是一位小头领,但他对朱元璋言听计从,甘愿接受朱元璋的领导。>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渐渐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快也当上了领导,而且位置在汤和之上。汤和不仅没有半点嫉妒,反倒更加拥戴。恰恰是这一点朱元璋对汤和也比较放心。>而其他一些蠢材,自以为和朱元璋一起出生入死,功高盖主,他老朱的天下也有自己的一份,对老朱不恭不敬,不把发小放在眼里。有些甚至恃功而骄,大大咧咧,与已经是皇帝的朱元璋称兄道弟,结果可想而知。>>四、汤和随遇而安,看淡功名,舍得放手>明朝初建时候,朱元璋打下天下后,开始封赏功臣。一开初封了六位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如果论战功,汤和也并不在这些人其下。论资历,更是深厚,但汤和竟只被封了侯爵。对此汤和却毫无怨言,他看淡功名,随遇而安,仍然兢兢业业工作。>而其他一些人,就因为不满封赏而有所抱怨,引起朱元璋的忌恨。后来,朱元璋又给汤和加封为信国公,他也不惊不喜。等朱元璋平定天下,当上皇帝后,不等朱元璋开口,汤和又主动找到朱元璋,说自己年事已高,指挥军队力不从心,要辞职还乡享清福去。>朱元璋一听高兴极了,正和他的心意,立马恩准汤和回家养老,还下令给汤和在凤阳修建了府第,封赏金银。>>五,汤和看清风向,低调做人,不妄议朝政>汤和回乡以后不参与政事,不妄议朝政,低调做人。他还限制家人的行为,不谈国事,不参与地方政事。他还每年去京城拜见朱元璋,向朱元璋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决口不提政事,消除朱元璋对他的疑虑,这使朱元璋对他很放心。>汤和以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最终得以安享晚年,死后也受到追封,极尽哀荣,这在朱元璋统治期内,是很罕见的。相关参考
伴君如伴虎,这话还真不假。历史上有很多为国建功立业的元勋、大将军等,他们均是善始未能善终,结果都被皇帝老儿给杀了。当然了,历史上像这样大杀功臣的皇帝不胜枚举,笔者不在一一累述了。下面,笔者就来讲一讲明
明朝开国元勋中,除了汤和等寥寥几人幸免于难,大多数人都不得善终:徐达发背痈吃蒸鹅而死;常遇春病故早亡,躲过一劫;刘伯温据说被胡惟庸授令毒死;但胡惟庸自己也没有得意多久,不久就被主子以“擅权植党”、“枉
朱元璋杀功臣这是所有人都知道,而朱元璋的所做所谓也让大家再一次的看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多么的实在,可是,在朱元璋杀尽功臣之时却独留一人,那人就是汤和,这是为何,朱元璋为何惟独把这个信国公汤和留下来?
朱元璋杀功臣这是所有人都知道,而朱元璋的所做所谓也让大家再一次的看到了伴君如伴虎这句话是多么的实在,可是,在朱元璋杀尽功臣之时却独留一人,那人就是汤和,这是为何,朱元璋为何惟独把这个信国公汤和留下来?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汤和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汤和26岁参加起义军,为人沉稳多智,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做饭了千户的职位。不过,就在朱元璋投军后,眼光独到的汤和看准了朱元璋的能力,自愿让出了自己的位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
明太祖朱元璋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的。明太祖朱元璋屠戮功臣为何偏偏留下了汤和?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汤和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那是一部用鲜血和苦难写成的历史,历代朝代的更替,无不是死伤无数。所有的江山都是依靠死伤无数的老百姓和士兵才打
历史人物 朱元璋杀光了几乎所有的功臣,为何唯独忍让胡惟庸七年
公元1368年,刚刚40岁的朱元璋称帝,改国号为大明,定都南京,从此,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大明王朝。>>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濠州钟离人(今安徽
对汤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与朱元璋都是同乡,而且两个人住的还非常近就在一条街上。汤和比朱元璋年长三岁,他最先带着十几个同乡参加起义军,随后又写信给朱元璋拉他参加起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