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大杀功臣为何独留汤和一人

Posted 朱元璋 明太祖 汤和

篇首语:人还是要乐观,心碎了就对自己说,碎碎平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大杀功臣为何独留汤和一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大杀功臣为何独留汤和一人

2、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为何独有汤和一人能够善终

明太祖朱元璋大肆大杀功臣为何独留汤和一人

伴君如伴虎,这话还真不假。历史上有很多为国建功立业的元勋、大将军等,他们均是善始未能善终,结果都被皇帝老儿给杀了。当然了,历史上像这样大杀功臣的皇帝不胜枚举,笔者不在一一累述了。下面,笔者就来讲一讲明太祖朱元璋,他未做皇帝之前,就是一个放牛娃,还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生活穷困潦倒,经常是食不果腹。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猜忌刻薄、嗜杀成性的天性就逐渐暴露了出来。

朱元璋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杀功臣,有的获罪被杀,有的无罪赐死,例如中书左丞相李善长、左丞相胡惟庸、太子太傅蓝玉、大将军叶升、太子太师冯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太子太师傅友德……特别是借助胡惟庸案,数万人牵连其中被斩,然而信国公汤和却能够幸免于难,得以善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据笔者分析,信国公汤和之所以能够善终,有以下四点原因:

其一、汤和本就是一个沉稳敏捷,善于谋略的大臣,又是朱元璋的同乡,对他的了解知之甚多。明朝建国后,汤和看出了朱元璋的心病,他害怕公爵王侯手中所握之权会对明朝构成威胁。于是汤和就顺水推舟,以“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为由主动交出手中的军权,并辞官回家养老。汤和识相知趣,正好迎合了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为此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修建了府第,让他衣锦还乡。所以,汤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

其二、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汤和和朱元璋一起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在郭子兴麾下效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成为首领,当时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之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惟独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据《明史》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汤和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是铭记于心的。

其三、汤和有一颗常人做不到的平常之心,对待功名利禄从不过于追求,亦不争功。他待人宽厚,处事谨慎,在受到朱元璋的批评后也从不发牢骚,朱元璋对他的表现大为赞赏。后来汤和做了信国公后,从来都不骄不躁,亦不傲世轻物,仍以一颗平常之心处事待人。故而,朱元璋对他非常放心,从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其四、汤和衣锦还乡后,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尤其是汤和晚年,他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一语也不敢向外泄露。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据《明史·汤和列传》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汤和的这些所作所为毫无半点贪恋权力的欲望,令朱元璋放心,故而未遭到他的毒手。

就这样,汤和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去世,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汤和死后,朱元璋下诏追封他为东瓯王,谥襄武。葬于安徽蚌埠市龙子河以东的曹山南麓。

朱元璋大杀开国功臣为何独有汤和一人能够善终

伴君如伴虎,这话还真不假。历史上有很多为国建功立业的元勋、大将军等,他们均是善始未能善终,结果都被皇帝老儿给杀了。当然了,历史上像这样大杀功臣的皇帝不胜枚举,笔者不在一一累述了。下面,笔者就来讲一讲明太祖朱元璋,他未做皇帝之前,就是一个放牛娃,还在皇觉寺做过和尚,生活穷困潦倒,经常是食不果腹。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后,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但是他猜忌刻薄、嗜杀成性的天性就逐渐暴露了出来。

朱元璋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杀功臣,有的获罪被杀,有的无罪赐死,例如中书左丞相李善长、左丞相胡惟庸、太子太傅蓝玉、大将军叶升、太子太师冯胜、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宋濂、太子太师傅友德……特别是借助胡惟庸案,数万人牵连其中被斩,然而信国公汤和却能够幸免于难,得以善终,这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呢?

据笔者分析,信国公汤和之所以能够善终,有以下四点原因:

其一、汤和本就是一个沉稳敏捷,善于谋略的大臣,又是朱元璋的同乡,对他的了解知之甚多。明朝建国后,汤和看出了朱元璋的心病,他害怕公爵王侯手中所握之权会对明朝构成威胁。于是汤和就顺水推舟,以“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为由主动交出手中的军权,并辞官回家养老。汤和识相知趣,正好迎合了朱元璋的心思,朱元璋为此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修建了府第,让他衣锦还乡。所以,汤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从此以后,汤和每年一次上京朝见。

其二、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汤和和朱元璋一起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在郭子兴麾下效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成为首领,当时诸将大多是朱元璋的同辈,都不肯居于他之下,汤和比朱元璋大三岁,惟独他认真谨慎地听从指挥,朱元璋为此非常高兴。据《明史》记载:“汤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汤和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是铭记于心的。

其三、汤和有一颗常人做不到的平常之心,对待功名利禄从不过于追求,亦不争功。他待人宽厚,处事谨慎,在受到朱元璋的批评后也从不发牢骚,朱元璋对他的表现大为赞赏。后来汤和做了信国公后,从来都不骄不躁,亦不傲世轻物,仍以一颗平常之心处事待人。故而,朱元璋对他非常放心,从而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其四、汤和衣锦还乡后,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尤其是汤和晚年,他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一语也不敢向外泄露。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据《明史·汤和列传》记载:“和晚年益为恭慎,入闻国论,一语不敢外泄。媵妾百余,病后悉资遣之。所得赏赐,多分遗乡曲。”汤和的这些所作所为毫无半点贪恋权力的欲望,令朱元璋放心,故而未遭到他的毒手。

就这样,汤和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以七十岁的高龄去世,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汤和死后,朱元璋下诏追封他为东瓯王,谥襄武。葬于安徽蚌埠市龙子河以东的曹山南麓。

相关参考

明太祖朱元璋滥杀功臣为何汤和能寿终正寝

朱元璋汤和至正十二年,也就是公园1352年,出生在濠州钟离一个农民家庭的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率领的红巾军,并邀请儿时的玩伴朱元璋一同加入,由此可见朱元璋和汤和的关系并不一般,这两位天煞孤星就注定被按排在了

朱元璋杀光功臣为何独独放过他?原因让人佩服

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功臣几乎被他杀绝,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其原因何在?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朝如此,明代尤甚。猜忌刻薄的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

开国功臣汤和屡遭质疑,为活命被迫妥协,为何被朱元璋记恨?

开国功臣汤和屡遭质疑,为活命被迫妥协,为何被朱元璋记恨?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也许提起汤和这个人大家并不太熟悉,但是提起朱元璋大家一定不会陌生。朱元璋是明朝开国皇帝,虽然他出身贫寒,但凭

朱元璋十分忌惮功臣,汤和不仅被封王为何还能善终

对汤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与朱元璋都是同乡,而且两个人住的还非常近就在一条街上。汤和比朱元璋年长三岁,他最先带着十几个同乡参加起义军,随后又写信给朱元璋拉他参加起义军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统治者日益黑暗残酷,引起了人民的反抗。1352年郭子兴聚众起义。后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世人皆知伴君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朱元璋之...

朱元璋几乎杀所有功臣为何却只留下了一人?

...郭子兴病故,朱元璋接手兵权,登上了历史舞台。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世人皆知伴君如伴君如伴虎。朱元璋猜忌刻薄,登上皇位后,便把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几乎杀了。朱元璋之...

朱元璋的贴身保镖,一箭射死陈友谅,晚年善终,不是汤和

朱元璋打天下时,身边有武将如云,最出名的莫过于徐达、常遇春、李文忠等人,这些人在明朝初年立下赫赫战功,但到了朱元璋晚年,为了帮孙子稳定朝局,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除了死的早的,基本上都难逃此劫。在朱元璋

揭秘汤和如何在太祖朱元璋眼下保全自己?

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在朱元璋身上很好的体现了,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等,为何汤和安然无事。汤和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朱元璋与他是发小,性格沉稳,善于谋略。1352...

朱元璋为何不杀汤和

新的王朝建立之后,有些开国皇帝为了江山的稳定,就开始对开国功臣下手,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汉高祖刘邦,就以造反的罪名,先后干掉了彭越、韩信等人,而萧何、张良却得以善终。无独有偶,同为草根出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