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郭嵩焘简介

Posted 太平军

篇首语: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郭嵩焘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郭嵩焘简介

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

www.cha138.com

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字伯琛,号筠仙,晚又号玉池老人,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少有文名,在长沙岳麓书院与曾国藩同学。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1853年(咸丰二年至三年)赞助曾国藩出办团练,建立湘军,与太平军作战,授翰林院编修。1856年至上海,开始接触西人西学。

1858年(咸丰八年)入京供职,次年奉旨随同僧格林沁办理天津海防,曾上书建议仿造西洋战舰,推求通悉外语人才,但旋因与僧议不合而辞去。1862年(同治元年)由李鸿章保荐,出任苏松粮储道。次年授两淮盐运使,并擢署广东巡抚。在粤三年,为湘军筹捐济饷,组织攻伐太平军余部和地方起义武装,后因人事纠葛解职回籍。闲居八年中,掌教长沙城南书院和思贤讲舍,从事撰述,仍不时议论时局,评说洋务。1875年(光绪元年)初授福建按察使,未到任,命入值总理衙门。曾上书条议海防事宜,力陈西方立国之本在政教,单单船坚炮利不可以自强,并主张民办企业,为当世宣传变法的先声。同年8月奉诏以侍郎候补充任出使英国大臣(后兼使法),赴英了结马嘉理案,为中国遣使驻欧之始。暂未行,又署兵部、礼部侍郎。1876年12月至1879年1月使外期间,认真考察西方“朝廷政教”和历史文化,有六十万言记述,得出“西洋国政一公之臣民,其君不以为私”,“中国秦汉以来二千余年,适得其反”的结论。记述的极少部分以《使西纪程》书名(又名《英轺纪程》)刊行后,受到守旧派的猛烈攻击,并受清廷申斥毁版,旋被召回国。此后未再起用,居乡讲学时仍向朝廷进言,促成中俄伊犁问题交涉改约。1891年9月病故。著作有《养知书屋遗集》、《玉池老人自叙》、《史记札记》、《礼记质疑》等。其《伦敦与巴黎日记》,1982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标点出版,收入《走向世界丛书》。

相关参考

中国历史 郭嵩焘与《使西纪程》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别署玉池山农,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1876年,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他是近代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外交使节。郭嵩焘富有外交才能,但因受副手刘锡

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中国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字伯琛,号筠仙,晚又号玉池老人,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

历史秘闻 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中国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字伯琛,号筠仙,晚又号玉池老人,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

历史人物 左宗棠与郭嵩焘是什么关系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左宗棠与郭嵩焘自小相识,感情深厚,但是价值观上却是两个极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左宗棠与郭嵩焘自小相识,感情深厚,可之后的为官生涯里。因为观念的冲突,两人数次交恶,甚至十数

左宗棠与郭嵩焘的恩怨

张善亮同是湘阴人的左宗棠和郭嵩焘,不仅曾经是密友,还是姻亲(左的侄子是郭的女婿)。而且,郭于左有救命之恩。他们同为清朝重臣。左宗棠是著名湘军将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

西行-郭嵩焘,从个人悲剧到国家悲剧

妥玛不同意岑的说法。威妥玛既是外交官,也是著名汉学家,曾经发明用罗马字母给汉语注音的威氏拼音,还是第一首英诗的汉译者。威妥玛对中国官场的运作烂熟于心,他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并提出六条要求,其中一条,就是

清朝首任驻外大使郭嵩焘鲜为人知的荣辱一生

中国的外交部最近很火,让各国都看到了中国在外交上面的硬气与大国风范。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并没有对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此时的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观念中苏醒

历史人物 左宗棠是清朝名臣,为何去世时,亲家郭嵩焘却送一副挽联辱骂他

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时年在任闽浙总督。在其追悼会当日,左宗棠的同乡兼儿女亲家郭嵩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时年在任闽浙总督。在

历史人物 郭嵩一代清正名臣,为什么会在官场里处处碰壁

郭嵩焘清正廉洁为什么在晚清官场处处碰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湖南淮阴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郭嵩焘。很多人知道左宗棠的名头,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