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左宗棠是清朝名臣,为何去世时,亲家郭嵩焘却送一副挽联辱骂他

Posted 挽联

篇首语:节俭是致富的秘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左宗棠是清朝名臣,为何去世时,亲家郭嵩焘却送一副挽联辱骂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左宗棠是清朝名臣,为何去世时,亲家郭嵩焘却送一副挽联辱骂他

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时年在任闽浙总督。在其追悼会当日,左宗棠的同乡兼儿女亲家郭嵩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 世须才,才亦须世; 公负我,我不负公。>>光绪十一年,左宗棠在福州病逝,时年在任闽浙总督。在其追悼会当日,左宗棠的同乡兼儿女亲家郭嵩焘为其写了一副挽联:>世须才,才亦须世;>公负我,我不负公。>短短十四字,却是跳跃在字里行间的愤懑与哀怨。后来,在家人的百般劝阻下,这幅挽联才没有送出。这对儿女亲家何以到了关系如此尴尬僵持的地步?这个中缘由还得从当年“督抚不和”一事说起。>“督抚不和”几乎是左郭二人关系的分水岭,在此之前,二人不仅是铁杆好友,郭嵩焘对于左宗棠还有知遇之恩。早些时候,太平天国运动红红火火进入了湖南地区,两人一同前往白水洞避难,此时郭力劝左抓住时机出任山东巡抚师爷。于是,左宗棠一生风生水起的事业便由此起步。郭嵩焘还曾“虎口”就左宗棠,当年总兵樊燮在圣上面前以“劣幕”为由参了左宗棠一笔,是郭嵩焘多处关系活动,才不仅救了左宗棠,还让圣上看清左的为人处事之才能,并从此加以重用。>说回“督抚不和”,当年,郭嵩焘和两广总督瑞麟交恶矛盾丛生,由于时值太平天国余党为彻底清除,解决“督抚不和”一事迫在眉睫,于是朝廷当即下旨命左宗棠彻查此事,念及自己和郭嵩焘有亲家的纽带关系,左宗棠想回绝避嫌,却不获批准。他只能奉旨彻查。>>同治四年九月,左宗棠就“广东督抚不和”一事向朝廷递交报告,报告里证实了瑞麟等人的罪责,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左的报告中却有着对郭嵩焘不同的评价:“郭嵩焘勤恳笃实,廉谨有余,而应变之略非其所长。”报告中客观地表述了在此事件中,郭嵩焘的处理方式欠妥当,更甚者还有“谕旨责其负气,责其不据实陈奏而称疾乞退,是郭嵩焘咎由自取”,四字“咎由自取”,虽未免过于言重,却也道出了郭嵩焘与瑞等人搞假团结导致纷争的严重性,以“臣下之利,非朝廷之利”概而言之。>这件事让郭嵩焘一直难以释怀。后来的私函中,左宗棠更是直言不讳地表达了郭为官“迂琐”之短。郭嵩焘“迂”在对于瑞麟等人的罪责是“知其非却默然”,等上头追查才为自己作为时已晚的辩解。郭嵩焘之“迂”必然导致其为官原则流于“琐”。时值广东陆路提督高连陞字奉左宗棠之命入粤围剿,却遭遇军饷补给未能及时供应,于是缓兵之计便是先由广东垫发,后闽饷到位,郭嵩焘却要求从中索取先前的垫款。虽为广东巡抚,在位却业绩贫瘠却对友军斤斤计较,此事让郭嵩焘饱受诟病。>>在迫切的形势下,当务之急就是换一个更有能力之人代替郭嵩焘出任广东巡抚,于是同治四年十二月,左宗棠上书举荐负责浙江饷务的蒋益澧。次年正月,郭嵩焘被召回京,圣谕言另有其用。>郭嵩焘的才华与见识充分得到后人之认可,一生仕途却不尽如人意,不仅因其思想超前,还因为其直来直往的性格,常常得罪功高权重之人。

相关参考

左宗棠与郭嵩焘的恩怨

张善亮同是湘阴人的左宗棠和郭嵩焘,不仅曾经是密友,还是姻亲(左的侄子是郭的女婿)。而且,郭于左有救命之恩。他们同为清朝重臣。左宗棠是著名湘军将领,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与曾国藩、李鸿

历史人物 郭嵩一代清正名臣,为什么会在官场里处处碰壁

郭嵩焘清正廉洁为什么在晚清官场处处碰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湖南淮阴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左宗棠,一个是郭嵩焘。很多人知道左宗棠的名头,是因为

历史人物 左宗棠与郭嵩焘是什么关系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左宗棠与郭嵩焘自小相识,感情深厚,但是价值观上却是两个极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左宗棠与郭嵩焘自小相识,感情深厚,可之后的为官生涯里。因为观念的冲突,两人数次交恶,甚至十数

历史人物 郭嵩焘是谁 郭嵩焘简介 郭嵩焘是洋务派吗

郭嵩焘郭嵩焘出生湖南湘阴,是清朝末年官员、将领、外交家,湘军的创建者之一,曾任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驻英公使、驻法使臣等职,是我国首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属于洋务派的一员,在看到西方与晚清截然不同的局面,

清朝首任驻外大使郭嵩焘鲜为人知的荣辱一生

中国的外交部最近很火,让各国都看到了中国在外交上面的硬气与大国风范。然而,在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并没有对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直到鸦片战争西方列强轰开了中国的国门,此时的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观念中苏醒

中国历史 郭嵩焘与《使西纪程》

郭嵩焘(1818—1891),字伯琛,号筠仙,别署玉池山农,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1876年,首任驻英公使,1878年兼任驻法公使。他是近代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外交使节。郭嵩焘富有外交才能,但因受副手刘锡

历史人物 郭嵩焘简介

郭嵩焘郭嵩焘(1818~1891)www.cha138.com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字伯琛,号筠仙,晚又号玉池老人,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少有文名,

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中国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字伯琛,号筠仙,晚又号玉池老人,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

历史秘闻 郭嵩焘

  郭嵩焘(1818~1891),中国清末外交官。洋务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近代最早主张向西方学习的人物之一。字伯琛,号筠仙,晚又号玉池老人,学者称养知先生。湖南湘阴人。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中进士。

西行-郭嵩焘,从个人悲剧到国家悲剧

妥玛不同意岑的说法。威妥玛既是外交官,也是著名汉学家,曾经发明用罗马字母给汉语注音的威氏拼音,还是第一首英诗的汉译者。威妥玛对中国官场的运作烂熟于心,他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并提出六条要求,其中一条,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