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轨简介
Posted 刺史
篇首语:只要还有什么东西不知道,就永远应当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轨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轨简介
张轨
www.cha138.com(255~314)西晋凉州刺史。十六国时期前凉建立者张寔之父。字士彦。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家世儒学,少年时受张华器重,在洛阳任散骑常侍。永宁元年(301)出任凉州刺史,在州兴办学校,安抚人民,击败入侵的鲜卑族。
西晋以来河西荒残,缣布代替钱币,人民不便。张轨时经济恢复,又用五铢钱。从此钱币流通,人赖其利。西晋末年,中原大乱以后,凉州比较安定,流移人士纷纷来此避难。他效忠西晋皇室司马氏,几次派兵到洛阳,意在保卫京都,匡扶王室。愍帝入关后,又派步骑两万到长安。张轨的后裔保据河西六十余年,俨然独立,但始终尊奉东晋王朝,几次通过成汉、苻秦控制地区,与江东联系。376年苻坚灭前凉,前凉主张天锡被俘。肥水之战苻坚败后,张天锡乘机渡江回到东晋,为十六国君主亡国后唯一投附江南者。张氏政权在河西的政治、经济、文化措施,给以后河西地方若干以凉为名的政权奠定了基础。
相关参考
名字:张轨籍贯:东晋称呼:前凉太祖民族:汉族张轨的平生介绍 张轨(255年-314年),字士彦,安定乌氏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家族世代举孝廉,以专攻儒学著名。张轨的祖父张烈为曹魏外黄县令,父
名字:张肃别名:君矫民族:汉族国籍:东汉张肃的人生简介 张肃,字君矫,张松的兄长,蜀郡乃至益州世家大族,益州别驾从事,刘璋的部下。长得很伟岸,气度威严。曾奉命出使结交曹操,被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
历史人物 张温的生平事迹_张温和张轨的关系_张温和孙权的关系
名字:张温别名:惠恕民族:汉族国籍:三国时吴国人张温的人生简介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黄武三年(224
身逢乱世,独霸一方,却不失臣节的西晋凉州刺史张轨。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张轨是西汉开国功臣常山景王张耳十七世孙。父祖均为三国曹魏的官员。张轨自幼聪明好学,颇有大志,才能出众,因逢乱世
张(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宁(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竖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身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消亡后,张于
张(271年―320年),一作张实,字安逊,安宁(今甘肃泾川)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的竖立者。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八世孙,他是前凉武王张轨之子,张轨身后继任凉州刺史。公元316年十一月,西晋消亡后,张于
前凉前凉王朝是十六国时期西晋凉州刺史,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市)人张轨建立的。张轨,字士彦,家世孝廉,以博学著称,深得朝廷中书监张华的器重。张轨历任尚书郎、太子洗马、散骑常侍。291年“八王之乱”开
成语典故:补阙拾遗 【释义】阙,通「缺」。成语「补阙拾遗」用来形容补录遗漏、缺失的内容。 【出处】《晋书。张轨传》 西晋后期,汉常山景王张耳第十七代孙张轨,占据凉州,很有声望。张轨死后,世子张寔
哥哥死后弟弟继位,弟弟临死又传位给侄子,史上唯一完美政权交接
前凉是五胡十六国时期,北方一个重要的汉人割据政权。它是凉州刺史张轨建立的,这也是当时北方汉人仅存的一块乐土。公元314年,张轨病逝后,儿子张寔继承父业,继续把前凉政权发扬光大。当年张轨是侯爵,晋朝廷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