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拥护雍正帝即位的五大功臣,为何只有两人善终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如果梦想有捷径的话,那么这条路的名字一定叫坚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拥护雍正帝即位的五大功臣,为何只有两人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拥护雍正帝即位的五大功臣,为何只有两人善终
很多人都不了解雍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看看。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驾崩,终年68岁。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改年号雍正,是为雍正帝。在经过了十多年激烈的夺嫡之争后,雍正帝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即位之后,雍正帝开始着手铲除曾经与自己争夺皇位的“八爷党”成员(即以皇八子胤禩为首,成员包括: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皇十四子胤禵),同时也对拥戴有功的心腹大加封赏,如年羹尧、隆科多等皆为显官,权倾一时。但正应了那句“伴君如伴虎”的名言,这五个拥戴有功的心腹之人的结局却是大不相同,他们或位极人臣,或被抄家圈禁而死,只有两人得以善终。
佟佳·隆科多,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之子。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他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雍正帝即位之后,因为隆科多拥戴有功,封一等公、加太子太保衔,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殊遇。雍正帝即位之初铨选官吏,隆科多可以不经奏请,任意挑选,当时被称为“佟选”。隆科多极其受雍正帝的宠信,称呼他舅舅而不名。然而这样的好日子隆科多只过了三年多,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以隆科多招权纳贿,擅作威福等罪罢其职并收缴所赐诸物。雍正五年(1727年)秋,隆科多以结党营私、交结专擅,私藏玉牒之罪被抄家,定大罪四十一条,着永远幽禁于畅春园。其长子岳兴阿撤职、次子玉柱发配黑龙江。雍正六年(1728年)六月,隆科多死于禁所(死因未知)。
戴铎,是雍正帝在府邸时期的一个重要谋士,也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的原型。为了助自己的主子能够早日夺得大位,戴铎进言道:“当次君臣利害之关,终身荣辱之际,奴才虽一言而死,可少报知遇于万一也。”戴铎给了胤禛一个争夺帝位的16字真言,即对父皇和兄弟们:孝以事之(康熙),诚以格之(恪尽本分,收敛锋芒),和以结之,忍以容之(对兄弟)。并出了很多策略教雍亲王如何谦恭为王、韬光养晦,孝敬皇父、友爱兄弟, 以不争为争,静待其变以夺得大位。而雍正即位后,戴铎没有捞到什么好处,也许是因为知道的太多太多,他先被发到年羹尧处当差(实为要年对其严加看管),雍正五年,戴铎被雍正帝以朋党罪名处死,这位曾经努力钻营、处心积虑的为主子谋划大业的奴才不知道有没有想到另外一句话:“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历仕康、雍、乾三朝的老臣,门生故吏遍天下。康熙年间,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吏部左侍郎。在康熙末年的夺嫡之争中张廷玉坚定的站在了四阿哥胤禛这一边,并为之谨慎谋划。雍正帝即位后,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并对他赋予厚望。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病危之时,张廷玉与庄亲王允禄、大学士鄂尔泰等同为顾命大臣。但乾隆帝即位后,越来越不喜欢倚老卖老、左右朝局的张廷玉。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此举彻底激怒了乾隆帝,诏命罢其配享,免治罪,命张廷玉尽缴颁赐诸物,许其还乡。乾隆二十年(1755年),张廷玉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乾隆帝最终仍遵雍正帝遗诏,命配享太庙。
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自幼读书,颇有才识,进士出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立下赫赫战功,是四阿哥胤禛在外手握重兵的重要心腹。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川陕总督年羹尧受命管理西北军务。雍正帝即位之后,年羹尧更是倍受倚重,命其为抚远大将军,和隆科多并称雍正帝的左膀右臂。雍正二年(1724年),抚远大将军年羹尧率军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叛乱,以功晋升为一等公、赏赐双眼花翎、四团龙补服、黄带、紫辔等殊遇。之后权倾一时的年羹尧不仅在涉及西北的一切问题上大权独揽,而且还一直奉命直接参与朝政。在年羹尧管辖的区域内,大小文武官员一律听从年的意见来任用,时人称之为“年选”。此时的年羹尧,志得意满,进而做出了许多违制之事,恃上眷遇,骄纵妄为,行文诸督抚,书官斥姓名,甚至蒙古王公见到年羹尧也必须跪拜。雍正三年(1725年)四月,忍无可忍的雍正帝下诏解除年羹尧川陕总督职,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调任杭州将军。同年冬,群臣上奏年羹尧九十二款大罪,请求立正典刑。诏命赐年羹尧狱中自尽,其父年遐龄及兄年希尧夺官,免其罪;斩其子年富,诸子年十五以上皆戍极边。叱咤一时的年大将军以身败名裂、家破人亡告终。
爱新觉罗·胤祥,康熙帝第十三子。胤祥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亲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寻常。在康熙帝去世的第二天,入承皇位的雍正帝便任命拥戴有功的胤祥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晋升为和硕怡亲王,处理重要政务。之后胤祥开始总管会考府、造办处、户部三库、户部,参与西北军事的运筹,办理外国传教士事务。雍正三年底,胤祥除了继续以前的各项兼职外,加议政大臣,总理营田水利,领圆明园的八旗禁军,办理胤禛藩邸、陵寝事务,代行祭祀等诸多差务,职任之繁多,有清一代所未有。因胤祥对雍正朝的治绩助力甚大,遂得世袭罔替的许可,为铁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胤祥去世,时年45岁。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雍正帝赞曰:“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
相关参考
看过《雍正王朝》的朋友们可能都知道,雍正年间最受雍正皇帝宠信的三位大臣分别是年羹尧、李卫和隆科多,但是这三位宠臣的命运却各不相同。康熙末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或许是康熙皇帝太牛,生的儿子也
雍正能荣登皇位,除了靠的多年韬光养晦和隐忍不发外,他还有一个小集团,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雍正与隆科多、年羹尧和李卫交往甚密,夺嫡中通过隆科多稳住朝中大局,通过年羹尧间接控制西北地区局势,最终一举铲除
导读:无论是《雍正王朝》的演绎,还是历史史实的真实发生,在「”九王夺嫡”事件中坚定支持皇四子胤禛登基为帝的异母弟皇十三子胤祥,都落得了一个好下场。这个被雍正皇帝评价为「”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的「”
历史人物 西汉开国功臣都是安享富贵直至善终 为何被冤杀的功臣只有韩信一人呢
刘邦为什么只杀了诸侯王韩信?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汉高祖刘邦是位喜欢杀开国功臣的皇帝。但根据史书记载,开国功臣集团在西汉多年以
年羹尧是康熙和雍正两朝重臣,康熙时便为四川巡抚、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深受康熙帝信任。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帮助雍正帝登基,后又坐稳皇位。 因为这份从龙之功,年羹尧在雍正初年受到雍正帝极大的宠信。也因
清朝历史上,雍正皇帝一向以冷面皇帝著称。他在与众兄弟的夺权大战中胜出,表面不记仇,给大家一个个升官封赏,却在后期逐一把兄弟势力铲除,甚至连当时协助他登基的功臣也没有放过。历史上对于雍正的记录多是苛刻、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去世后,他悲痛欲绝,为了让皇位继续传于朱标一脉,朱元璋最后立了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正式即位,是为建文帝。朱允炆少不更事,对于国家大事毫无主张,在黄子澄等大臣的
雍正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
雍正帝15位兄弟的生死之谜: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一书中,就“谋父”、“逼母”、“弑兄”、“屠弟”、“贪财”、“好杀”、“酗酒”、“淫色”、“好谀”、“任佞”等十项大罪,进行自辩,颁行天下。然而,事与愿
还不知道:雍正宠臣为何只有李卫活下来了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雍正身边有8位宠臣,为何李卫身份低下得到善终?其他人都被处死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历史是再有才华和能力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