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末名将袁崇焕奋死保卫大明江山,为何最后被当做汉奸凌迟处死
Posted 太极
篇首语: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努力奔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末名将袁崇焕奋死保卫大明江山,为何最后被当做汉奸凌迟处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末名将袁崇焕奋死保卫大明江山,为何最后被当做汉奸凌迟处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袁崇焕究竟是不是汉奸,为什么他被凌迟处死后,被百姓分吃了肉?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假若袁崇焕在宁锦之战中力战而死,那么他当之无愧会是明末的英雄。有人说,将军的最好归宿,便是在最后一场战役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这个理论还是有一番道理的。
将军的最佳结局不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而是战死沙场。自古功勋卓著的战将很多,有些人能活着从战场回来,有些还能位极人臣、享受荣华富贵,但其中善终者少之又少。好比西汉的周亚夫,在平定七国之乱后,升任宰相,位高权重,不过周亚夫不是搞政治的料,最后饿死在监牢之中。
再比如南宋岳飞,他是抗击金军的绝对主力,为国家立下举世战功,最终却冤死在风波亭。明初的常遇春死在战场,从而避过了朱元璋的杀戮,南宋的杨再兴战死在小商河,成为无可非议的民族英雄,可见这才是将军的最好归宿。
袁崇焕是明末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直到现在,对他的争论仍没有结束。那么袁崇焕是汉奸?这个答案是否定的,不论袁崇焕做了多少什么无厘头的事,但他绝不是汉奸,我们来大致分析下原因。
首先,皇太极到了京城脚下,袁崇焕仍誓死抵抗: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绕过宁锦防线,突然从龙井关等地进入关内,明廷大为震惊,袁崇焕也立刻率兵勤王。袁崇焕在勤王的路上没有主动和敌军交战,在蓟州、通州等地没有拦住后金军,一直让皇太极攻到了京城脚下。
如果袁崇焕是叛徒,那么此刻他的目的已经到达,他可以和皇太极合兵一处,况且他手下可是有二万关宁军,京城八成会被攻克。然而袁崇焕并没有这么做,在崇祯告知他不得入城后,袁崇焕在城外列阵,和敌军奋力厮杀,这才逼迫皇太极暂时撤退。
史料记载:
“崇焕以士马疲敝,请入休城中,不许。出与大军鏖战,互有杀伤。”
皇太极攻入到皇城脚下时,是反叛的最佳时刻,天时地利具在,但袁崇焕选择了誓死抵抗,哪怕他必死无疑。从袁崇焕的经历来看,他是主动去的辽东,并在宁远之战中击伤了努尔哈赤,宁锦之战中打败了皇太极,他的心中一直有光复辽东的信念,或许她性格有些偏激,但绝不会是叛徒。
其次,明知对他不利,还要进城见崇祯:
崇祯二年,在皇太极攻到京城脚下后,袁崇焕也到广渠门外镇守,此时崇祯马上召见了袁崇焕。袁崇焕把皇太极“引到”京城,这已经犯下大忌,作为蓟辽督师,袁崇焕应该很清楚。假如袁崇焕是个叛徒,为何他还敢去见崇祯,这不是自投罗网。
史料记载
“帝立召见,深加慰劳,咨以战守策,赐御馔及貂裘。”
崇祯这个人疑心很重,如果不是还需要袁崇焕的帮助,那么他当时就会直接把袁崇焕拘捕,面对如此风险,袁崇焕仍然听从诏令去了。在皇太极被暂时击退后,袁崇焕第二次被崇祯召见,而袁崇焕同样也去了。
袁崇焕的智商不会有问题,而当时京城谣言四起,袁崇焕已经被人钉在了耻辱柱上了,难道他不清楚被召见的风险有多大?而且袁崇焕进城是不能带兵的,换言之,只要崇祯想抓袁崇焕,那是手到擒来。
除此之外,袁崇焕叛变的理由是什么?他已经是明朝最大的地方官,权力极大,辽东已经是袁崇焕的天下,当地官员都要以袁督师唯马首是瞻,对此袁崇焕应该是满意的。皇太极的地盘小,资源也少,想要袁崇焕出降,很明显皇太极没有那个筹码。不论袁崇焕做了多少糊涂事,但他不会是叛徒。
处死袁崇焕的刑罚是凌迟,这是最最残酷的刑罚,只有罪大恶极之徒才会有如此待遇。很明显,袁崇焕背上的罪名是谋逆,只有谋逆大罪,才有可能被凌迟处死。
可是,刽子手割肉的途中,围观的百姓争相吃他袁崇焕的肉,这是为什么呢?
一是袁崇焕有议和前科:
宁远之战后不久,努尔哈赤便去世了,袁崇焕派人前去祭奠,还发出了议和请求,议和不论真假,却是发生过的事实。当时的袁崇焕只是辽东巡抚,他是没有权力这么做的,袁崇焕代表不了明朝政府,而且当时袁崇焕并没有及时向朝廷汇报。
史料记载:
“崇焕初议和,中朝不知。及奏报,优旨许之,后以为非计,频旨戒谕。”
也就是说,袁崇焕想要和后金议和,是袁崇焕自己做主的,虽然他后来是给朝廷打了报告,但这同样是先斩后奏,这操作流程实在是不规范。
袁崇焕也许只是假借议和来探听情报,而他没有事先向朝廷申请,于是落下了口实,成为谣言的“确凿证据”。
二是拜谣言所赐:
有人说,谣言止于智者,这话没错,但明代的百姓中智者应该不算多,因为当时大多数人文化水平都不高,况且通讯手段极为有限,给谣言的传播创造了土壤。皇太极在武力进攻的同时,也在搞舆论战,他想用谣言来杀死袁崇焕,并且真的做到了。
皇太极派人入城造谣,这事情很简单,只要在战前派人混入京城就可以了。为了坐实袁崇焕的罪行,皇太极还抓了几个宦官,并用虚假消息骗了这几个人,这消息便是袁督师已和后金达成某某约定。
史料记载:
“朝士因前通和议,诬其引敌胁和,将为城下之盟。帝颇闻之,不能无惑。”
随即皇太极找借口放走了这几个宦官,于是消息也传到了崇祯耳中。一系列的打击也容不得崇祯不相信,袁崇焕没有在蓟州、通州等地拦住后金军,反而一路跟到了京城脚下,这不仅让崇祯怀疑,也让百姓产生怀疑。
三则是崇祯帝的多疑:
袁崇焕的无厘头做法,坐实了谋逆的罪名,也让百姓认定,他就是那个叛徒。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袁崇焕是汉奸的谣言,就这么传播到大街小巷,让没有分辨能力的群主深信不疑。
一方面,崇祯帝不信任袁崇焕,另一方面,也担心他功高盖主,只是最后用凌迟处死的方式处理袁崇焕,实在是让人寒心。
直到行刑之日,袁崇焕已经是百口莫辩了,袁崇焕最大的悲哀不是被凌迟处死,而是这冤沉海底的屈辱。
而最终吊死在煤山的崇祯帝,是否会记得,曾经有一位猛将,在拼死护卫着大明王朝?
而袁崇焕被割掉的肉,却被百姓分吃,期待可以治病,实际上,脑残和愚昧是治不了的!
相关参考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末大将袁崇焕曾在辽东任职,有幸得到孙承宗赏识镇守宁远,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明思
从秦始皇以下,重要历史人物当以百万计。但是,真正能够震撼中华民族的心,袁崇焕是其中一位。袁崇焕先后在宁远、锦州等地击败后金,挽回了明在关外的危局。皇太极叹服袁崇焕的有胆有识,又顾忌身后的毛文龙。崇祯元
从秦始皇以下,重要历史人物当以百万计。但是,真正能够震撼中华民族的心,袁崇焕是其中一位。袁崇焕先后在宁远、锦州等地击败后金,挽回了明在关外的危局。皇太极叹服袁崇焕的有胆有识,又顾忌身后的毛文龙。崇祯元
在崇祯时代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那种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崇祯朝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官员,远远多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如熊廷弼、王化贞、杨镐,他们要么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么死于
在崇祯时代担任政府高级官员,尤其是那种独当一面的高级官员,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崇祯朝非正常死亡的高级官员,远远多于中国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如熊廷弼、王化贞、杨镐,他们要么死于当权者制造的冤狱,要么死于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后来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罪论处,最后受活刮之刑而死。袁崇焕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关于袁崇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就算是放在现在,也仍然有“挺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后来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罪论处,最后受活刮之刑而死。袁崇焕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关于袁崇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就算是放在现在,也仍然有“挺袁派”和“倒
明思宗是大明王朝最后一位君王,他不同于一般的亡国之君,明思宗朱由检有着很强的气节,同时也将自己一生献给了大明江山社稷,但最终大清入关自缢身亡。明思宗出生于1611年,朱由检是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因为明嘉宗...
袁崇焕,大明的顶尖将领,为何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的罪人?诬陷?有人拿他跟岳飞比……可笑岳飞对国有功对社稷有益死是死在政治低能妄图迎回旧主站在主政角度他有死的原因,但没有死的必要。而袁督杀毛就足够让我觉得他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曹文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提起明将曹文昭,想必世人对他不甚了解,作为明末时期袁崇焕手下的第一猛将,曹文昭一度被誉为世间少有的杰出将领,就连大将袁崇焕以及猛将洪承畴都认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