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焕?袁崇焕的历史影响
Posted
篇首语: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焕?袁崇焕的历史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评价明末著名军事家袁崇焕?袁崇焕的历史影响
袁崇焕是明朝末年著名将领,后来被崇祯皇帝以谋反罪论处,最后受活刮之刑而死。袁崇焕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关于袁崇焕的争议从未停止过。就算是放在现在,也仍然有“挺袁派”和“倒袁派”两系。
“挺袁派”认为袁崇焕之死,实际上是一场冤杀。他本是忠君为国之人,最后却被人以通敌卖国的罪名处置,随后更是被自己的君主活刮其肉,被自己守护的百姓喝血吃肉。袁崇焕之死,是明末之时,最大的一件冤案。
“倒袁派”则认为,袁崇焕此人的确存在有议和之心。他虽然表面上还在抵御清军,但实际上已经有了主和之心。
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惯来都是是非分明,一定要拍板定案,给个明确的说法的。所以历史以来,对于袁崇焕的评价才会争议颇多。但是如果自小编个人看来,评价袁崇焕其人,虽然说的确应当给他定一个性质,但是去其个人也确实需要一个全面的评价。
首先袁崇焕此人,绝对是一等一的将才。否则以努尔哈赤的雄心壮志,也不至于最后遗憾而死,死得推翻明朝,进入中原的志向,一直到清顺治帝时期才最终实现。
努尔哈赤作为后金的开国皇帝,清朝的太祖皇帝,其个人能力无需多说。以十三副铠甲骑兵,最终使得建州女真发扬光大,统一草原,建立后金,成为明朝北方最大之患。在明朝末年,国力衰微,国家大权由奸臣奸宦掌控之际,最终却未能成功入主中原,其中少不了袁崇焕的功劳。
我们看现在的许多电视剧中,努尔哈赤将袁崇焕视为自己最大的祸患,认为正是有此人在,所以使后金骑兵不能踏入中原。到了清太宗皇太极这儿的时候同样如此,皇太极首先想到的仍然是将袁崇焕给除掉。说袁崇焕一人,阻挡了女真铁骑入关,确实有些夸大,但是不能否认,袁崇焕的确颇受努尔哈赤重视,并且将其视为人生大敌。努尔哈赤:“朕用兵以来,未有抗颜行者。袁崇焕何人,乃能尔耶!”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的袁崇焕,确实当得起努尔哈赤的赞叹。
袁崇焕是一个生性倔强的人,这一个性特点有时是优点,有时则成为致命的缺点。孙承宗作为袁崇焕的老师和伯乐,曾经对于袁崇焕此个性颇有告诫。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性格哪里是那么容易改正的。
毛文龙作为袁崇焕手下大将,为袁崇焕助益良多,可以说袁崇焕获得宁锦大捷,少不了毛文龙在其中出力。但是后来袁崇焕说杀就将人给杀了,并且还丝毫不听周围人的劝告。就连他的恩师孙承恩也是时候得知,此前毫不知情。也就说袁崇焕是狠了心要将毛文龙处死,以至丝毫消息都未泄露。
可是也正是因为毛文龙的事,成为他日后通敌卖国罪名的另一巨大佐证。也正是有毛文龙之死在前,崇祯皇帝才对袁崇焕背主之事生信不疑。
王在晋说:“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之自陈,剧称其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世人对于毛文龙之死,同样存在争议。虽然世间对袁崇焕到底是忠臣还是卖国贼,存在极大的争议。但是就小编个人而言,袁崇焕虽然可能确实有主和的心态,但是绝不至于通敌卖国。若真是叛国之人,哪里会真的听从崇祯皇帝调令,就这么回去送死。
“当是之时,非无贤才也,袁崇焕以间诛,孙传庭以迫败,卢象升以嫉丧其功。此三人者,皆良将,国之宝也,不得尽其才而枉陷于死,使当日者有一张居正为之相,则间必不行,师出有时,嫉无所施,各尽其才,而明之天下犹可不至于亡。”这个说法一点也没有错。如果说袁崇焕此人最大的历史影响,大概就是对于明朝亡国之上。虽然明朝确实有衰亡的迹象,但是在袁崇焕去世之前,清军仍然被他牢牢的堵在关外。而在袁崇焕死后,短短不过几年的时间,就已经覆灭明朝,入主关内了。
另外,袁崇焕之死,还让当时许多已经 有些动摇,或者本有动摇投降之人,起了投降的心思。当时许多袁崇焕的部下,看见自己的主帅得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其后许多人都选择了降清。不说其他,只说吴三桂此人,当时大开关门,也曾有过这样的心思。所以说,袁崇焕之死,绝不简简单单只是他一人之死。以其一人,已经影响到了一国运势。
相关参考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苦练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清八旗军正面交锋的不败之神。 我们知道,明朝实行的是文官带兵制度,故袁崇焕被作为军事将领被推向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苦练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清八旗军正面交锋的不败之神。我们知道,明朝实行的是文官带兵制度,故袁崇焕被作为军事将领被推向了战争的前台。按说,
为什么袁崇焕争议那么大?清朝统治者为什么要给袁崇焕平反?袁崇焕的诗
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绝对不少,本文的主人公袁崇焕便是其中一个。袁崇焕作为明朝末年最著名的统帅之一,镇守辽东数十年,最后却被崇祯皇帝以九十九条罪名,处以凌迟处死之刑。 对于袁崇焕个人的评价,
关于袁崇焕功罪的争论,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挺袁”和“倒袁”两派。倒袁派以草根为主,多是依据各种史料证据中袁崇焕寡谋、损兵、丢粮、不救、议和、献媚、暮气、资敌、斩帅、纵敌、
(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祖籍广西梧州。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四月二十八日出生于广东东莞石碣镇水南乡,年十四随祖袁世祥,父袁子鹏迁至广西籐县(一说出生于广西布政使
在金庸小说《碧血剑》中,袁崇焕有一个儿子,取名承志,寓意继承其父亲的遗志。袁崇焕惨死时,袁承志年仅七岁,后被父亲的旧部救出,学习武功,要为父亲报仇。后来,袁承志经历了明末清初的动荡,还与李自成帐下的谋
关于功罪的争论,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依然存在着争论不休的「挺袁」和「倒袁」两派。> 倒袁派以草根为主,多是依据各种史料证据中寡谋、损兵、丢粮、不救、议和、献媚、暮气、资敌、斩帅、纵敌、败
...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在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时,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也得到了皇帝以及很多的朝廷重臣的...
雕像 只要是学习过明朝历史的人,大家都会了解袁崇焕。袁崇焕作为明朝最为著名的军事将领,最终却落的一个叛国罪名,被千刀万剐而死。那么,袁崇焕的罪名究竟是不是真的? 袁崇焕罪名 袁崇焕从进入官场
本文着重以毛文龙的经历为主,结合一下当时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探讨袁崇焕与毛文龙的是非恩怨,试图揭开二人背后的恩恩怨怨。毛文龙,生于1576年,钱塘人。年轻时善于骑射、晓畅兵法。后来他的舅舅沈光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