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汤飞凡简介_汤飞凡与第一支青霉素_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_汤飞凡简历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汤飞凡简介_汤飞凡与第一支青霉素_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_汤飞凡简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汤飞凡简介_汤飞凡与第一支青霉素_汤飞凡若在,何至于此_汤飞凡简历

中文名:汤飞凡

外文名: Dr. Tang

别 名:幼名瑞昭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湖南醴陵汤家坪

职 业:医学病毒学家

毕业院校:湘雅医学院(现中南大学)

主要成就: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汤飞凡–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出生在湖南醴陵汤家坪。清朝咸丰以后,连年战乱、灾荒。汤氏祖辈多是读书人,不善理财,故而家道中落。其父汤麓泉是位乡绅,为维持家计设塾馆教书。汤飞凡是他的次子,幼名瑞昭。汤飞凡6岁时,就读于何忠善创办的义塾。汤何两家是几代世交,何忠善之子何键与汤麓泉过往甚密。何键除读经史外还修新学,见飞凡读书勤奋,认为是个可造之材,特地为他辅导算术和自然。汤飞凡天赋并不过人,但倔犟好胜,学习极为刻苦,进步很快。清末废除科举,汤麓泉决定送他进学堂。汤飞凡遂于12岁那年随叔父到长沙,进了城南小学。

  汤飞凡幼年常听父老谈论维新、改革,“学西方、学科学,振兴中华”。这些思想不知不觉地透进了他幼小心灵。他从小在家乡看到穷苦农民贫病交加,中国被人讥笑为“东亚病夫”,就立志学医,意欲振兴中国的医学。小学毕业后,由于没有学医的机会,他考进甲种工业学校。1914年湖南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首届招生,汤飞凡报名投考。湘雅入学考试要考英语,但他没有学过,他未气馁,请求主考的美国牧师胡美暂免试英语,随后补考。胡美被他的勇气和决心所感动,答应了他的请求。他终于被破格录取了。此后,他开始拼命学习英语,一年翻破了一本英文字典,眼睛也变成高度近视,终于克服了英语语言障碍。这件事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使他树立了一个信念:有志者事竟成!辛亥革命后,政府改革教育制度,汤麓泉只好解散塾馆,这样一来,汤家的经济更加困难,对汤飞凡和他弟弟(汤秋帆在武昌读文华大学)的学费,难以供给。汤飞凡在医院药房找了一个调剂生的工作,并当了英语家庭教师,挣了钱补贴自己和弟弟的费用。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第一班招生30名,但经严格考试选拨,到1921年毕业时只剩下10名,汤飞凡是其中之一。他这七载寒窗自然要比其他同学艰苦得多,但却锻炼了他的坚强意志。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微生物学发展的黄金时代,大部分传染病的致病菌被一个跟着一个地发现,使汤飞凡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成了他最崇拜的偶像。日本有个北里柴三郎是科赫的学生,因有重要发现被称为“东方的科赫”。汤飞凡对人说:“中国为什么不能出一个‘东方的巴斯德’呢?”。他暗下决心,树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1921年,他自湘雅毕业,到北京协和医学院细菌学系进修。该系的教授田百禄注重实验,强调基本训练,凡来进修的都要从准备工作开始。这些工作简单而烦琐,日复一日地重复,十分单调。一般进修生把它看成是工人干的活,迫于规定,不得不走个过场。汤飞凡则不同,他干得非常认真,还常帮助做实验的人观察动物,作病理解剖,分析试验结果,很快引起了田百禄的注意,不久被提为助教。汤飞凡在协和进修三年多,读了许多书,扎扎实实地掌握了各种实验技术,并确立了他一生恪守的原则:搞科学研究必须手脑并用。

  1925年,汤飞凡被推荐到美国深造,进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细菌学系。系主任秦瑟教授是世界闻名的学者,他的研究重点正转向立克次体、病毒等微生物。他见汤飞凡训练有素,就叫他直接参加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此时病毒学正处于拓荒时期,汤飞凡参加了开拓者的行列。

  1928年秋,汤飞凡接到颜福庆的信,希望他回国到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前身)任教。颜福庆是中国第一代现代医学教育家,曾任长沙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校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长,当时任中央大学医学院院长,他主张公医制,反对私人开业,这对汤飞凡有一定影响。颜福庆在信里没有向汤飞凡许诺什么“良好条件”和“优厚待遇”,而是如实地摆出了困难,希望他回国共图祖国的医学教育大业。汤飞凡本就有着振兴中国医学的志向,但只不过是抽象的理想,颜福庆的信将使他的抽象理想变成现实。汤飞凡在哈佛与秦瑟合作默契,研究工作进展很顺利。颜福庆的邀请使他心情十分矛盾,可是祖国的召唤使他下了决心,终于在1929年春回到上海,就任中央大学医学院细菌学副教授。

  汤飞凡到任时还没有细菌学系,更没有实验室。汤飞凡把自己的显微镜也捐了出来,才勉强装备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室。但他没有等待,他除了教学,利用简单的设备开始了研究工作,自1930年起陆续发表了多篇论文。1932年医学院脱离中央大学而独立,更名为上海医学院,汤飞凡升为正教授。同年,他应聘兼任上海雷士德医学研究所细菌学系主任。该所经费较充足,设备齐全,汤飞凡才有了进行较复杂研究的机会,他除了继续研究病毒外,还作了不少传染病病原学工作,如对沙眼、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流感、致病性大肠菌肠炎等的研究,还开始了当时很少研究的牛胸膜肺膜炎研究。短短几年,他发表了有价值的论文20余篇,可谓一帆风顺,但八一三事变爆发,打断了他的工作进程。

  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不到一个月,平津沦陷。1937年8月13日,日军又大举进攻上海,上海守军奋起抵抗。上海工人、学生、市民游行示威,掀起了如火如荼的救亡运动。热爱祖国的汤飞凡再也不能安心于试验室的生活了,他走出试验室参加了上海前线救护医疗队,到离火线只有数百米的急救站抢救伤员。汤飞凡在医疗队日夜冒着炮火抢救伤员,三个多月里只回过两次家。他在前线虽时刻有被炮弹击中的危险,但目睹了许多战士英勇牺牲的情景,使他忘却了自己的安危,他感到心情开朗,精神振奋,似乎多年来因见国家、民族遭受屈辱而郁积起来的压抑一下子得到了抒发。上海沦陷,他回到租界,虽然生活安逸,但令人窒息的压抑却又无情地向他袭来。华北大片国土沦丧,上海沦陷不久南京失守,日军向华中腹地步步逼进,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他哪里还有心思搞研究!他对夫人何琏说:“研究、研究、研究出再好的东西,作了亡国奴,又有什么用?”汤飞凡整天忧心如焚却不知干什么好,这时,正好接到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卫生署署长的颜福庆从武汉的来信,约他去长沙主持中央防疫处迁往内地的重建工作。中国连年发生战争和天灾,瘟疫流行猖獗,恢复防疫处显然是迫切需要。汤飞凡没有犹豫,携夫人奔往长沙,不久担任了中央防疫处处长。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汤飞凡是什么人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出生在湖南醴陵汤家坪。清朝咸丰以后,连年战乱、灾荒。汤氏祖辈多是读书人,不善理财,故而家道中落。其父汤麓泉是位乡绅,为维持家计设塾馆教书。汤飞凡是他的次子,幼名瑞昭。汤飞凡

历史人物 汤飞凡本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却被迫害屈辱而死

今天大多数人都已经不知道什么是沙眼,可在半个世纪前,这是一种流行极广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六分之一的人患有沙眼。在中国,沙眼发病率高达50%。在边远农村,还有“十眼九沙”的说法,最严重的会

知名人物 刘隽湘人物简介

·刘隽湘刘隽湘,生物制品学家。40年代,首次在我国分离出出血性黄疸钩端螺旋体和发现伊凡氏锥虫,参加了科恩氏低温乙醇血浆蛋白分离第10法的建立。1951年,协助汤飞凡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全国统一的生物制品规

历史人物 唐朝将军何昌期生平简介_岭南第一猛将何昌期_何昌期故居_何昌期后人

中文名:何昌期字:伯唐号:阳严家乡:阳山铜台何昌期——唐朝千牛卫上将军  何昌期,字伯唐(一作伯泰),号阳严(一作阳山),阳山铜台人(一说连州人)。何昌期的祖父何言,字于宣,为唐朝广东云浮镇将;父亲何

历史人物 何皇后董卓_三国何皇后_何皇后简介_何皇后的儿子

本名:何氏别称:何皇后、何太后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阳宛县去世时间:189年9月30日谥号:灵思皇后陵墓:文昭陵何皇后——东汉皇后  灵思皇后(?—189年9月30日),何氏,南阳宛县

历史人物 何威凤生平_何威凤简介_何威凤人物评价

本名:何威凤字号:翰伯所处时代:清性别:男别号:七癖何威凤  何威凤,字翰伯,号东阁、藻篁,别号七癖(因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嗜好)、梅芬、顾双、药嫦、药道人、盟石主人,中国贵州省贵阳市清镇人

历史人物 赵达简介_三国时期东吴方士_三国赵达有何神通_九宫一算术数

本名:赵达所处时代:三国东吴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主要成就:九宫一算术数赵达–三国时期东吴方士  赵达,河南郡(今河南洛阳)人,从小他就跟随汉朝侍中单甫求学,用心专一精细缜密。他认

第八章 再失守,连战连败_二、连败,再丢营口、田庄台

>  营口陷落>>  北路日军3月5日侵占牛庄之后,奥保巩陆军中将率领的第五师团,于当晚撤离,南下赴高坎,准备与第二军山地元治陆军中将率领的第一师团会合后,再共同进攻营口。>>  营口是东北唯一对外开

历史秘闻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啥

本文作者:納蘭春蠶下面是古詩詞小測驗時間,請讀者朋友在下列橫線處填空: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________________。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

历史人物 晚明第一猛将_刘綎是怎么死的_刘綎后人_刘綎简介_刘綎生平事迹

本名:刘綎别称:刘大刀,龚綎,黑虎将军字号:字省吾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南昌出生时间:1558(阴历5月27)去世时间:1619年4月18日主要作品:《各官大会永昌宴集赋诗》等主要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