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秘闻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啥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一个人使劲踮起脚尖靠近太阳的时候,全世界都挡不住她的阳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秘闻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秘闻 “天涯何處無芳草”的下一句是啥
本文作者:納蘭春蠶
下面是古詩詞小測驗時間,請讀者朋友在下列橫線處填空: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________________。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相信很多讀者一看到“天涯何處無芳草?”都會不假思索地在後面填上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的順口溜,這個答案當然是錯的。幾乎百分之九十的人都會填上這句順口溜,畢竟踏入社會還有閒情逸致背誦古詩詞的人已經少之又少,而剩下百分之十答對的人只可能是詩詞愛好者或在校學生了。下面公佈正確答案:
北宋·蘇軾《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蘇軾詞中“天涯何處無芳草?”是一個反問句,意思相當於“天涯處處有芳草”,形容春意盎然,遍地都是花花草草。由於這首詞的下闋又寫男主人公的一片痴心被無情拒絕,煩惱不已,於是後人又給杜撰了一句“何必單戀一枝花”的開解之辭。
“天涯處處有芳草”的順筆寫法更早出自一首唐詩,我們不妨對比一下這兩首詩詞的優劣。
唐·戴叔倫《江上別劉駕》:
天涯芳草遍,江路又逢春。海月留人醉,山花笑客貧。
離杯傾祖帳,徵騎逐行塵。回首風流地,登臨少一人。
陳述句與反問句,都是表達確定的意思,陳述句感情相對平淡,反問句則感情強烈,更能發人深思,起到了增強語勢的作用。因此“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反問寫法,在藝術特色上更勝一籌。不過這“天涯何處無芳草?”並不是蘇軾首創的。
“天涯何處無芳草?”反問寫法的鼻祖,出自屈原《離騷》:“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這世上哪裡沒有芳草鮮花?你何必一定要戀著自己的家園。屈原被楚懷王流放了,以他的才能,到其他國家謀求一官半職,完全不成問題。但屈原沒再去尋找什麼芳草鮮花,他的心始終懷戀著自己的家園。屈原聽說秦將白起攻破郢都的訊息後,投汨羅江而死。
如果您覺得我的文章還不錯,關注一下又不會懷孕哦!
【版權宣告】此文系本人「納蘭春蠶」原創文章,轉載請保留作者版權及連結資訊,違者必追究法律責任!
相关参考
情人眼里出西施的上一句是什么?春宵一刻值千金的下一句是什么?
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古诗词和俗语,但是很多人却只知道其中的一句,并不知道它的上半句或者下半句,完整的一个句子说的是什么,这就有些容易造成“断章取义”,然而现在的很多句子或者词语,早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无规矩不成方圆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Wúguījǔbùchéngfāngyuán。形容没有规矩,就不会有规整的方
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哪个典故出自《圆圆曲》,是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典故: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近年来被翻拍过许多次,几乎所有人都认为,86版的最为经典,至今都未能被超越。不管哪一次翻拍,猪八戒都会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他不仅好吃懒做,而且见到美女就走不动。记
王八吃秤砣 ——铁了心。意思:秤砣由铁制成,王八将铁制品吞入腹内,就如同长了一颗铁心,解释:民间在吃乌龟的时候,去除内脏,在乌龟肚中放入一个称砣,用来压住乌龟,另其在加热煮熟过中不漂浮起来,
“十年河东转河西”的意思是比喻世事无常,盛衰都有各自的变化,实际上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更加令人通俗易懂。这句话的典故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秦国早期并不属于一个强国,而且地处偏远,一直被魏国所压制。谁
三国历史中,曾有一位隐士,虽然不曾辅佐过任何一个人,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国最后的结局,此人就是司马徽,又被称为“水镜先生”。据说,司马徽是诸葛亮和庞统的师父,从这两位徒弟后来的表现来看
“人不可貌相“说的是谁人不可貌相的下一句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那么这句话里那个“不可貌相”的人是谁呢? 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不过他可不是武侠迷们熟悉的《萍踪侠影
道家哲學裏有句話叫“大道至簡”,這4個字用在武俠中是無招勝有招的武學最高境界,用在詩詞中則是無一生僻字卻能流傳千古的經典。本期就和大家來說一說詩壇的“大道至簡”之作。首先不得不說的自然是王維,“明月鬆
历史秘闻 众人只知“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谁知道后面一句是啥
三国历史中,曾有一位隐士,虽然不曾辅佐过任何一个人,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甚至早已算出三国最后的结局,此人就是司马徽,又被称为“水镜先生”。据说,司马徽是诸葛亮和庞统的师父,从这两位徒弟后来的表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