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养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做一个俗人,要知世俗而不俗世,知世故而不世故。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养兵不费百姓一粒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养兵不费百姓一粒米

  卫所制度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卫所制度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深以创设这一军制为荣>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代从京师到府州>都设立了卫、所。按照明制>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自卫指挥使以下军官都是世袭的。卫所军队都有固定的戍所。卫所由朝廷根据各地的防卫、战略需要而设置>或数府一卫>或一府数卫>视各地战略地位之重要与否而定>固定驻屯戍守。>  明代山东以其连接两京的重要形势>成为朝廷最为关注的地区>设卫之多、设卫之早>尤其不同他省。明政府为了巩固大运河这一朝廷经济大命脉>加强山东境内运河沿岸卫所的军事力量>有的扩充卫所军员>有的则增设卫所。而山东之内又以鲁西北与沿海地区最为要害>山东多数卫所和主要兵源皆布局于此。>  而位于鲁西的东昌>位于京杭大运河河道上。元为东昌路>明初改为东昌府。东昌府南接济南、充州>北连临清>「襟卫河而带会通>控幽蓟而引淮泗>泰岳峙>漳水西环>实齐鲁之会也。」>  明初的东昌府为练兵、驻兵重地。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年)七月>「敕徐达诏山东诸将会兵东昌」。洪武十年(1377年)正月>「都督佥事蓝玉练兵东昌」。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闰四月>「东平侯韩勋、西凉侯濮兴、沈阳侯察罕、左军都督佥事王宪练兵东昌」。大量的官军驻扎在此>不仅因为东昌具有适合练兵的广阔平坦地形>还因为其地处交通要道>便于派遣和征调。可见>东昌府沿袭元代而设卫>是因其位于运河沿岸>有便于南北交通的水路和陆路优势。>朱元璋>  明代东昌府内设有平山和东昌二卫。平山卫于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建>史书记载>「城中有二阜>谓之平山>明初建卫于此>因名。」治所在东昌府内。而东昌卫系湖广武昌卫调至东昌>于宣德六年(1431年)而建。其时明朝处于建国以来最为稳定之时>大运河位于东昌府城东门外>为了保护大运河的畅通>因而增建东昌卫。>  在羊使君街东段路口西南角刻有「东昌卫」的石碑是两个卫所的分界线。平山卫主要负责界碑以南至龙湾减水坝之间运河漕粮的运输安全>而东昌卫不仅负责该界碑以北至梁水镇之间的漕粮运输>还负责东昌府辖区的治安。>  明中期以后>各地卫所官军大量逃亡>虽然卫所数量及建置方面已经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实际存在的卫所官军人数与规定数额相差甚远>卫所官军战斗力大大削弱>已经名存实亡。>

相关参考

描写稻穗的语句有哪些

1.稻子一天天走向成熟,空气里弥散着稻香。2.一粒米是稻子献给人类的庇荫;一粒米是是一种温暖的光泽;一粒米营养着人类的肉身和灵魂。 3.这是稻子生命历程里幻出的又一道奇丽的风景:这看似轻飘的

明明粮仓粮食足够百姓吃50年,隋炀帝:一粒不给

隋朝的灭亡有很多原因,隋炀帝杨广的暴政是其中之一,他在位时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开凿大运河,修建宫殿等,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民不聊生,百姓时常饿死,最后引得民怨沸腾,纷纷起义推翻了隋朝的统治。隋炀帝

知识百科 力气最大的昆虫

力气最大的昆虫虽然蚂蚁长得很小,可是它们的力气却大得惊人:蚂蚁是动物界中有名的“大力士”,能搬动相当于自己体重20倍的重物。如果一只蚂蚁在外出的途中遇到一条大青虫或是一粒米等食物,它就会用尽全力把它拖

财力惊人的富宋,宁可到处送岁贡,也不养兵备战

中国历代王朝中,宋朝是最小的一个统一政权,北有手握「”燕云十六州”的契丹辽国和南宋时抗辽自立的女真金国,西有党项,后成「”西夏”,而在西南,又有大理独立。不过,虽然领土相较历代为少,可宋朝的国力之盛却

三国历史 诸葛亮:我死后请在我口中放七粒米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能排兵布阵,而且深谋远虑;只可惜在北伐途中,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不过,懂得玄学的诸葛亮早已算到自己大限将

三国历史 诸葛亮:我死后请在我口中放七粒米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能排兵布阵,而且深谋远虑;只可惜在北伐途中,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不过,懂得玄学的诸葛亮早已算到自己大限将

雪地里5昼夜粒米未进仍能战斗,直到敌人剖开他的肚子才揭开真相

1931年9月18日,日军入侵沈阳,几十万东北军不战而退,短短几天,东北大部分地区就沦陷敌手,被后人称为国耻。不过,东北军不抵抗,不代表中国人就都是孬种!当时,中共派了一批军事人才到东北组建抗日武装。

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什么临死前放七粒米在口中 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在众多英雄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最受世人爱戴的一个人。而人们之所以敬佩他,就是因为他的智慧,他善于用计策大败敌人,经常会出现以少胜多的案例。而且他在刘备还很

将自己地产过户给洋人 民国时期百姓为躲避赋税

古代中国很不平等,穷苦百姓有一口人就得交一口人的人头税,有一亩地就得交一亩地的农业税,而特权阶层却享受着免粮免税免劳役的优待,哪怕家有良田万顷,也不用缴纳一粒公粮。老百姓瞧着当然眼气,为了减轻负担,他

将自己地产过户给洋人 民国时期百姓为躲避赋税

古代中国很不平等,穷苦百姓有一口人就得交一口人的人头税,有一亩地就得交一亩地的农业税,而特权阶层却享受着免粮免税免劳役的优待,哪怕家有良田万顷,也不用缴纳一粒公粮。老百姓瞧着当然眼气,为了减轻负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