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 诸葛亮:我死后请在我口中放七粒米
Posted 三国
篇首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在不幸中考察他。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国历史 诸葛亮:我死后请在我口中放七粒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国历史 诸葛亮:我死后请在我口中放七粒米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既能排兵布阵,而且深谋远虑;只可惜在北伐途中,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不过,懂得玄学的诸葛亮早已算到自己大限将至,无奈还未完成复兴汉室的愿望,因此曾经布了一个七星灯来为自己续命,但因为一个意外没有成功,临走前乃嘱咐下人在他死后「放七粒米在他口中」。
三国后期诸葛亮与司马懿展开了长期作战,而诸葛亮此时已经心力交瘁得了重病。他感觉到自己大限将至,心有不甘,于是想到了一个失传已久的法术,布了一个七星灯来为自己续命,无奈天命不可违,在诸葛亮快要达成七日灯不灭的条件时,魏延因为不知情而冒然闯入,带来的风便把灯给吹灭了,使得诸葛亮无法为自己续命,但心系蜀国的诸葛亮,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才想到用「七粒米含在口中」的方法。
但此为何意呢?根据史料记载,在上古有一种说法,太子含玉,诸侯含珠,大夫含米。民间有一种说法就是人死后口内含米,就说明他还和正常人一样吃饭,并且能保住自己的将星不会陨落;诸葛亮作为士大夫,按礼制理应含饭,因此他要求死后含米合乎礼制,七粒米的说法就是七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个星期。由于当时正值蜀魏两国交战,诸葛亮此举乃是想瞒天过海,骗过也懂奇门玄学之术的司马懿。
诸葛亮深知司马懿疑心病重,不打没把握的仗,司马懿虽知诸葛亮命不久矣,但只要他还在,就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诸葛亮用口含米粒的古法,暂时保住诸葛亮的将星不陨落,以达到骗过司马懿的目的,不让司马懿发现自己已经去世,让蜀国军队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撤退;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死都还不忘蜀国人的安危,真的让人由衷敬佩,也留下了几许感伤!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古代人死后都会在口中放东西 为什么诸葛亮死后会放七粒米呢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诸葛亮死后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于诸葛亮,大家可以说是非常的熟悉了,蜀国的军师,智慧超群,可以说是千年难有来者。27岁之前一直都是隐居的状态,27岁之后才开始辅佐
历史人物 诸葛亮为什么临死前放七粒米在口中 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三国时期出现了很多的英雄人物,而在众多英雄中,我们最熟悉的就是诸葛亮,他也是最受世人爱戴的一个人。而人们之所以敬佩他,就是因为他的智慧,他善于用计策大败敌人,经常会出现以少胜多的案例。而且他在刘备还很
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还记得,影视剧中曾有这么一个情节,诸葛亮曾在临死之前大喊了一句:“庞德公救我!”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这一生更是传出了很多佳话。那么为何临死前要喊上这么一句呢?而这庞德公
林语堂在《八十自述》一书中曾写道:「”我从圣约翰回厦门时,总在我好友的家逗留,因为我热爱我好友的妹妹。”林语堂口中好友的妹妹就是陈锦端,也是林语堂一生的挚爱。图|年轻时的林语堂1912年林语堂去上海圣
自古红颜薄命,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封建社会中皇权至上,凡是长得超级漂亮的,就会成为皇帝的老婆。三国时期,命运最坎坷的人莫过于那个叫做甄宓的女人了,一开始甄宓是袁绍的儿媳妇,袁熙的妻子。在袁绍大败之
历史人物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你知道这句话是出自哪个皇帝口中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是当前网路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如此霸气的话,到底是谁说的呢?其实是西汉时期的陈汤说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这句话的来源:>元光二年(前133年)至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
卫所制度是明代最主要的军事制度。卫所制度吸取了历史上的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明太祖曾深以创设这一军制为荣>他曾夸口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明代从京师到府州
1.我身边的历史作文“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每个人的身边都存在着许多历史,或大或小,但都难以忘却。我身边的历史源于我的爷爷身上,我从他们那儿得知到的故事,丰富得使我惊讶不已。从爸爸那儿知道,奶奶是地
慈禧太后死后葬于定东陵。她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依然奢华无比,陪葬的奇珍异宝不计其数。传说,慈禧临终时,嘴里被塞进了一颗夜明珠,据说可保尸骨不化。1928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的孙殿英
世界勤俭日时间:每年的10月31日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WorldThriftDay)最早是在1924年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储蓄银行大会上由意大利教授FilippoRavizza提出并最终于2006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