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是最大的
Posted 太守
篇首语: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是最大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太守、刺史和州牧哪个是最大的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守、刺史、州牧都是三国官职,其中刺史和州牧是同职官,但职权有所区别,太守的品阶要低一级。>刺史,也叫刺使,“刺”即检核问事之意,“史”为御史之意。刺史之职始于秦代,汉初得到发展完善,汉武帝时期,分天下为十三州,每一州设一刺史。从汉朝中期开始,刺史成为常设官制,这时候的刺史职能,还只有有检核问事之意,但依然为维护皇权,澄清吏治,特别是促进“昭宣中兴”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作为一州之主要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是相当大的,有“奉诏六条查州”之权,包括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他们横行乡里,打击地方地方官员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纠正打击地方官员执法不公,对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予以制止,对地方官员子弟以权擅法不姑息养奸,打击地方官员和地方大族相勾结。可见刺史在汉代的职权已经是相当大了,但是,刺史并非只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因为还有郡国的王和刺史互相监管。直到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才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刺史的职权得以最大化。> >汉成帝设州牧后不久,此职又摆停。到了汉灵帝时期,黄巾猖獗,天下大乱,为镇压农民起义,复设州牧 ,并大大提高其地位,成为居郡守之上,掌一州之军政大权的行政长官。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当过州牧的地方诸侯很多,比如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刘璋父子、徐州牧陶谦、冀州牧袁绍、豫州牧曹操等等,这些州牧往往霸占一州之军政大权,俨然一独立王国,三国的三名奠基人曹操、刘备和孙权,不是当过州牧就是做过郡守。>汉代的州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当时全国只设十三个州,有些州的管辖面积非常大,比如扬州,包含了今天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局部或全部。荆州下辖有九个之多的郡。州牧作为一州之军政长官,权力之大,令人难以想象,难怪东汉末年多诸侯。>州之下还设置了郡,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地级市,郡设“太守”,郡下面还有“县”,大县设“县令”,小县设“县长”。> >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始改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行政长官,上文说过,郡是低州一级的行政区,一郡之太守官级自然要同样低于郡守。太守在所在郡除了有治民、进贤、决讼、检奸之职权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太守这一官职的历史比较悠久,一直从战国延续到两宋,自南北朝以来,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已没有什么区别,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之任。此后太守成为只具象征意义而无实权的官职,明清以知府取代之一。三国时期当过太守的诸侯很多,比如辽东太守公孙瓒、汉中太守张鲁等。>综合来讲,州牧是刺史的升级版,职权要大大高于刺史,而太守,只是所在州下面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自然要服从于刺史或者州牧,因此是州牧最大,刺史次之,太守官最小。相关参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三国魏晋时期的将军职位有哪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看三国魏晋的史书也好,小说也罢,我们总是被各式各样的官职名称绕晕,文官还好,多看几遍也就明白了,像丞相、尚书、州牧、刺史、太守等
三国时期的州府简介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选朝廷重臣出任
公元227年,魏文帝曹丕去世,诸葛亮觉得北伐的机会已经来到,一篇《出师表》洋洋洒洒,感动了后来无数立志恢复故土的中国人,但显然没有打动蜀汉集团内部的另一个大佬——李严。奇怪的李严李严这个人是一个奇怪的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古代的“刺史”的由来和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便是草头王!汉末到三国是一个混乱的年代,谁能打谁就能当官。皇帝的命令就是一张纸,地方上的州牧和刺史才是王道,他们
秦汉的地方行政,基本上是郡县制。秦是单一的郡县制,两汉则郡国并行,仍以郡县制为主。秦统一六国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又增至四十余郡。西汉平帝时,凡郡国一百三,其中有郡八十三。东汉顺帝时,凡郡国一百五
三国时期,经常看到君主「”隔空封赏”,官员「”异地挂职”的现象,比如刘备的「”豫州牧”、关羽的「”襄阳太守”等,这其实是中国古代的两种特殊制度:虚封与遥领。三国时期的虚封与遥领较为盛行,有其独特的历史
一、太守,原为战国时代郡守的尊称。西汉景帝时,郡守改称为太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历代沿置不改。南北朝时期,新增州渐多。郡之辖境缩小,郡守权为州刺史所夺,州郡区别不大,至隋初遂存州废郡,以州刺史代郡守
严颜,字希伯,东汉末年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初仕刘璋,后归刘备。人物生平初为益州牧刘璋巴郡太守,镇江州(今重庆市渝中区)。建安十七年(212年),刘璋慑于北方曹操的威胁,遣法正于荆州(今湖北)迎刘
三国人物本名:赖恭所处时期:东汉末年出生地:零陵性别:男赖恭平生治理交州汉未,荆州刺史刘表为了掌握交州,派零陵人赖恭替代被手下区景戕害的张津为交州刺史。后与同期就任的苍梧太守吴巨反目,被吴巨逼走,回到
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初为荆州刺史傅群主簿,后私自投奔关羽,任为功曹。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因与尚书令刘巴不和,降为弘农太守。建兴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