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吴三桂坐拥一方势力又荣华富贵 为什么不选择养老而是反清呢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互补的人容易一见钟情,相似的人适合一起变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吴三桂坐拥一方势力又荣华富贵 为什么不选择养老而是反清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吴三桂坐拥一方势力又荣华富贵 为什么不选择养老而是反清呢

还不知道:吴三桂为什么不选择养老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清军问鼎中原后,明朝的残余势力都退缩到广东、云南、福建等地,这些地方的地形非常复杂,朝廷不愿意动用很大精力进行大规模清缴,但也不能不管。由于满清贵族和八旗都不愿意到偏远地区,朝廷只好将几位汉人异姓王派遣过去。>经过几次调整,就形成“三藩”的格局:平西王吴三桂驻守云南、靖南王镇守福建、平南王镇守广东。> >吴三桂>康熙元年,吴三桂打进缅甸,抓捕了南明的永历帝,除掉了清朝的心腹大患。朝廷为了嘉奖吴三桂,又晋封吴三桂为平西亲王,连同贵州也一并划给他。>爵位多了一个“亲”字,意义就不一样了,这是朝廷在表明,与吴三桂称兄道弟了,也是在告诉天下人,三桂虽然是汉人,但不是外人。>朝廷下令,云贵督、抚皆由吴三桂节制,地方人事安排也听他的。吴三桂本人也没讲客气,对于赏赐,他是照单全收。> >吴三桂>吴三桂在各地安插自己人,手下的都统吴应期是他的侄儿,他的女婿胡国柱、夏国相以及郭壮图也都是都统,许多高级将领也是其旧部。>正是由于吴三桂拥有大量军事力量以及各种行政权,才会形成独立王国。甚至当地许多百姓,只知道有平西王,不知道有帝王。>“三藩”养着大量军队,但他们却不自掏腰包,而是要求朝廷拨款。朝廷仅就“三藩”的花销问题,就不堪重负。> >康熙>康熙除掉鳌拜后,“三藩”就成了他的当务之急。为了牵制三藩的权力,康熙委派大量人员出任云南、贵州、广东、福建的地方官。吴三桂看出康熙的意图,为了麻痹这位年轻皇帝,他借口“眼睛有毛病”,要求朝廷解除他云贵事务。康熙立即下令表彰其功劳,还表示慰问。>康熙一边安插人手,将三藩的部分权力收归朝廷;一边又摆出信任三藩的姿态,笼络他们。1668年,康熙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提拔为太子太傅,平南王、靖南王的子孙也被奖赏,此外,还派吴应熊回云南探亲。> >吴应熊>历史上鸟尽弓藏的事情层出不穷,三位藩王也提心吊胆,为了留后路,他们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并在适当地交出部分权力。尽管如此,但最重要的军事问题依旧没有被触动,吴三桂等人还是土皇帝,这对朝廷的安定是个大的隐患。>就在此时,尚可喜突然提出,想回家养老。康熙看到尚可喜得奏折,甚为高兴,借坡下驴地裁撤尚可喜,为下一步裁撤吴三桂做准备。> >尚可喜>吴三桂见势不妙,也上书表示自己想退休,主要是为了试探康熙的态度。他觉得自己有汗马功劳,与先帝有盟约,自己也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做后盾,只要自请“撤藩安插”,向朝廷表明自己没有“贼心”就能大消康熙的猜忌,让他永远驻守云南。>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康熙动真格了,你吴三桂要养老,那我就准你所请吧,还给你发养老金。接着,康熙迅速派遣钦差大臣进驻三藩,商讨权力交接。>康熙的“撤藩令”让吴三桂措手不及,摆在他眼前的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配合康熙的命令,做好交接工作;二是抗旨不遵,与康熙撕破脸,也就是谋反。> >康熙>吴三桂的荣华富贵,都是依靠军队打下来的,一旦失去军权,他就只能接受人走茶凉的现实,搞不好还会人头落地。这种失去权利造就的不安全感,让吴三桂不得不认真考虑。>此外,吴三桂的手下,都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李定国、孙可望的旧部也对他忠心耿耿,他的党羽遍布各地,陕西提督王辅臣、四川总兵吴之茂、贵州提督李本深都是他的心腹。而清廷这边的军备完全是另外一番景象,八旗兵的战斗力已经大不如从前。>坐轿子的吴三桂不愿意停,抬轿子的人也不愿意停。吴三桂周围的人,对于朝廷裁撤三藩也极其不满。他们跟随吴三桂多年,也都升官发财了,并且还在云南安居乐业。如今要他们离开四季如春的云南回辽东,谈何容易。他们纷纷鼓动吴三桂,只要揭竿而起,必然天下震惊。> >吴三桂>吴三桂有个谋士叫方光琛,此人文韬武略,自比管乐,与吴三桂是世交,两人经常讨论天下形势。吴三桂对是否起兵还犹豫不决时,去找他咨询。>第一天登门拜访,吴三桂稍微表达谋反的心意,方光琛笑而不语;>第二天再次拜访,吴三桂明确表达谋反的意思,方光琛还是不张口;>第三次天还没亮,方光琛还未起床,吴三桂已经坐在他身边,迫不及待地询问谋反之事。方光琛觉得吴三桂反意已绝,就开始与其讨论朝廷与三藩的力量对比。吴三桂听得很激动,立刻拜其为学士中书,专门为其出谋划策。> >吴三桂>既然决定反清,就要开始准备工作。吴三桂派亲信把守云南的交通要道与关隘,所有来往的人员只许进不许出,与外界严密隔绝。台面上,他假意配合朝廷撤藩工作,还派人安敷衍差大臣,但背地里一再拖延。>为了与部下形成统一意见,吴三桂特地设宴招待将领,并发表煽情的演说,大打感情牌。这些将领都是吴三桂的心腹,彼此的利益紧密相连,自然是愿听吴王差遣。>笼络了部下,还需要民心,要对抗康熙,还需要借口。所以,吴三桂举起了明朝的旗帜,企图激起汉人对故国的思念之情,从而加入到他的阵营。> >吴三桂>起兵的那天,吴三桂与将领全部换上明朝服饰,齐聚永历陵墓前痛哭,陈述当年是出于无奈而降清,而朝廷却背信弃义,才会有现在的局面。>随后,吴三桂在郊外检阅士兵,誓师反清。他披甲上马,连发三箭,皆中靶心,显示自己宝刀不老。接着又拿朱国治祭旗,将朝廷派来的两位钦差大臣一并软禁。> >一切准备好后,吴三桂自封“天下都讨兵马大元帅”,还发布一道讨清檄文,号召天下英雄反清。>秋媚说:吴三桂反清,一方面是想维护既有的荣华富贵,毕竟辛苦了一辈子,谁也不愿意风烛残年;另一方面也是被康熙给逼反的,康熙裁撤三藩的力度过大,节奏过快,下手过狠,让吴三桂感觉从温水突然跳入了开水,不得不“跳”起来反清。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崇祯为什么退守南京之后再建立南明,而是选择自杀呢

明朝在我国历史上仅仅存在了276个年头,明朝末年朝廷内忧外患,当时朝廷一方面要对抗来自后金崛起的势力,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来自吴三桂、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势力。>>面对这样的情况明朝最终不堪一击,当李

吴三桂统帅10万大军反清,却驻跸不前,贻误战机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在此之前以雷霆手段除掉擅权弄政的鳌拜之后,便开始着手解决三藩问题。这一年三月,镇守在广东的尚可喜和其子尚之信不和,上书康熙皇帝希望留守尚之信镇守广东,自己回到辽东养老。年轻的康熙帝

为何再次举起反清的大旗? 吴三桂隐忍三十年

清朝初年,国内的局势还不明朗,满清入关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汉人来安抚汉人,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西南的三个藩王就是代表,清廷一方面钱粮税收都下放给当地,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替清廷弹压边疆的叛乱。因为此

历史人物 吴三桂当初投降清军 为什么最后又开始反清了呢

吴三桂为什么反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吴三桂,大家都知道此人在1644年,大开山海关引入清兵入关,开启了汉族被少数民族统治的三百年岁月。很多人

为何再次举起反清的大旗? 吴三桂隐忍三十年

清朝初年,国内的局势还不明朗,满清入关之后,还需要大量的汉人来安抚汉人,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其中,西南的三个藩王就是代表,清廷一方面钱粮税收都下放给当地,另一方面,也需要他们替清廷弹压边疆的叛乱。因为此...

吴三桂为什么要反清

一提起吴三桂起兵的原因,有人说是他蓄谋已久,但是真正的答案往往是令人心寒的  “狼子野心、贼心不改、蓄谋已久、妄图僭越九五之尊”,这是某些“专家”的说法,也是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

历史人物 吴三桂反清的兵力几乎是清军一倍,为什么会失败?

还不知道吴三桂起兵反清,兵力几乎是清军一倍,却为何还是一败涂地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吴三桂叛乱,手中兵力大概二十万左右。所谓三藩叛乱,不过是吴三桂真刀真枪,其他两藩

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吴三桂的尸首

吴三桂能够从明朝驻守一关的一方大将,成为降清后最大的外姓藩王,其势力,能力,不可谓不大。就是这么一个外姓藩王,最后却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被杀,就连尸首都找不到。那么,康熙皇帝一直在寻找的吴三桂的尸首,为什

历史秘闻 为什么一直找不到吴三桂的尸首

吴三桂能够从明朝驻守一关的一方大将,成为降清后最大的外姓藩王,其势力,能力,不可谓不大。就是这么一个外姓藩王,最后却在三藩之乱的时候被杀,就连尸首都找不到。那么,康熙皇帝一直在寻找的吴三桂的尸首,为什

历史人物 清朝将领、平西王吴三桂简介,吴三桂反清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人物生平早年时期万历四十年(1612年)吴三桂出生于关外的汉镇中后所,祖籍江苏高邮。出身于辽西将门望族,自幼习武,善于骑射。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622年)如何在广宁之战中失利,辽东经略熊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