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代的杂剧家乔吉生平成迷但在文学成就非常高
Posted 杂剧
篇首语: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代的杂剧家乔吉生平成迷但在文学成就非常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代的杂剧家乔吉生平成迷但在文学成就非常高
乔吉是元代的杂剧家,他的一生才不遇,所以将所有的精力都花费在创作散曲和杂剧,他的杂剧都是关于爱情和婚姻的,他在散曲方面的创作也十分有成就,著有《金钱记》《扬州梦》等。 个人生平>版本一>章第六编第二章第三节:>乔吉(?—1345),字梦符,一作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山西太原人,流寓杭州。剧作存目十一种,今传三种:《两世姻缘》,写韦皋与青楼女子韩玉箫的恋爱;《扬州梦》,写杜牧与歌女张好好的恋爱;《金钱记》,写韩翃与王柳眉的恋爱。这三种剧都假托历史上的著名文人,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戏。>版本二>袁第六编第六章第三节:>乔吉(1208?—1345)是南方戏剧圈中重要的作家和散曲名家。他字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道人。原籍山西太原,流寓杭州近四十年。钟嗣成在《录鬼簿》中说他:“美姿容,善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又作吊词云: “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百年光景还争甚?空赢得,雪鬓侵,跨仙禽,路绕云深。”从中约略可见乔吉的为人与处境。乔吉作剧11种,今存3种:《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都以才子佳人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风格与郑光祖相近,但语言更为清丽,与所叙写的爱情故事相得益彰。>版本三>北第六编第五章第四节:>乔吉(1280?—1345),一作乔吉甫,字梦符,一作孟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原籍太原(今属山西),流寓杭州(今属浙江)。钟嗣成《录鬼簿》记载他至正五年(1345)二月病卒。他一生飘泊江湖,〔折桂令〕《自述》说:“不应举江湖状元”。《录鬼簿》记载他“美容仪,能辞章(一作“能词章”)。以威严自饬,人敬畏之。”他与与不少青楼女子交情深厚,仅从他的散曲中得知的就有十多位。他有《天风》、《环佩》、《抚掌》三部文集,可惜均未刊行。乔吉撰写了11种杂剧,现存《扬州梦》、《金钱记》、《两世姻缘》3种,都以爱情婚姻故事为题材。>文学成就>乔吉现存杂剧作品都是写爱情、婚姻故事的。《金钱记》写韩翊与柳眉儿恋爱婚姻故事,以私情始,奉旨完姻终。语言华美工丽,富有藻饰。《扬州梦》以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悻名"命意,又采用了杜牧《张好好诗》的部分细节,虚构了杜牧与青楼女子张好好的恋爱故事。剧中对商业城市扬州的繁华景色描绘得颇为生动。《两世姻缘》的故事,本于唐末范摅《云溪友议》,是写青楼女子(小说中为婢女)玉箫与韦皋的爱情,两世才得结为夫妇。剧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玉箫沦落青楼的痛苦生活。乔吉的杂剧曲辞清丽,立意亦求新巧,但在题材上却没有脱出才子佳人、风流韵事的窠臼。朱权论其曲作“如神鳌鼓浪”,有“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乔吉的散曲创作,成就高于杂剧,明、清人都把他与张可久相提并论。在他的散曲中可以看到他客居异乡、穷愁潦倒的生活经历。如〔绿幺遍〕小令写:"不占龙头选,不入名贤传,时时酒圣,处处诗禅,烟霞状元,江湖醉仙。笑谈便是编修院,留连,批风抹月四十年。"就是他落魄江湖的身世的自我写照。由于一生不得志,作品中寓有对现实的不满,如〔卖花声〕《悟世》、〔玉交枝〕《闲适》等曲。然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啸傲山水、寄情声色诗酒为题材,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消极颓废的思想。相关参考
元朝人物中文名:郑光祖别名:郑德辉国籍:元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出生日期:元世祖至元初年(公元1264年)逝世日期:不详职业:杂剧作家、散曲作家主要成就:“元曲四大家”之一
杂剧名伶朱帘秀,艺名珠帘秀,是著名元杂剧表演女艺人。她的表演艺术极高,“杂剧为当今独步”。散曲家胡祗遹(号紫山)在《朱氏诗卷序》里具体地描绘了她演技的高超,说她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和尚道士,无论男女,演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关汉卿是元代时期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更是元曲之首,被人们称之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因为当时元代封建的落后时代背景,使得关汉卿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很多作品,《窦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关汉卿是元代时期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更是元曲之首,被人们称之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因为当时元代封建的落后时代背景,使得关汉卿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很多作品,《窦...
元朝人物本名:高文秀所处时代:元明清时代出生地:东平人职业: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作品《双献功》是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的杂剧。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孙妻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
元代杂剧元曲一词,主要包括元散曲和元杂剧两类文体。散曲是元代我国北方民间新兴起来一种口语味比较浓厚的雅俗共赏的新诗体。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戏剧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它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广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自号东篱(公元1251年-公元1321年),大都人士(现北京),元朝时期著名杂剧家、戏曲家,后人称其“马神仙”,“曲状元”美誉,马致远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自号东篱(公元1251年-公元1321年),大都人士(现北京),元朝时期著名杂剧家、戏曲家,后人称其“马神仙”,“曲状元”美誉,马致远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郑光祖(公元1264年~?),字德辉,汉族,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平阳襄陵(今山西临汾市襄汾县)人,郑光祖所作杂剧众多,目前可考只有《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
张可久张可久别名张小山、张伯远,是元代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张养浩并称“二张”,与乔吉合称“双壁”,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那么,张可久的代表作都有哪些呢?张可久简介>张可久(约1270~约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