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简介
Posted 李逵
篇首语:节俭是致富的秘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代戏曲作家高文秀简介
元朝人物本名:高文秀
所处时代:元明清时代
出生地:东平人
职业:元代戏曲作家
高文秀作品
《双献功》是以水浒英雄李逵为主角的杂剧。写李逵下山保护郓城县孙孔目与妻子郭念儿到东岳庙进香还愿。孙妻郭念儿与权豪势要白衙内私通,约定在进香路上一起潜逃。白衙内竟然随意借个大衙门坐堂,待孙孔目来告状时,借机把他打入死囚牢里。李逵知道此事后,并没有鲁莽地抡起板斧去劫狱救人,而是扮做一个呆头呆脑的庄稼后生,去囚牢里给孙孔目送饭,以笨拙的言行麻庳牢子,并骗其吃下放了蒙汗药的香饭,然后救出孙孔目,放走押在牢里的其他人。第二天,李逵又乔装打扮成一个“伺候人”,混进白衙内家中,趁白衙内醉眼朦胧,让人添酒之际,杀死白衙内与郭念儿,提着两个人头上梁山献功。这出戏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通过李逵只身深入敌人营垒,智劫牢狱、府衙杀奸等矛盾冲突,以及粗人用细这一喜剧性的安排,刻画了李逵在这一特定戏剧冲突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勇敢而机智的性格特点,歌颂了李逵不畏艰险救人危难的高贵品质。
高文秀水浒人物
史载“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河朔”。早期流传的水浒故事也都是三十六人,除宋江之外,其余史书不见姓名,至宋末开始出现三十六人的姓名和绰号。到了《水浒》,这三十六人变成了三十六天罡,另外又添了七十二地煞,合成了一百单八个头领。这个演变,一般都认为始于元杂剧的水浒戏,如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里,宋江登场有两句台词:“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的小喽罗。”其他《燕青博鱼》、《李逵负荆》里也有同样的话,于是据此就说这三十六大伙加七十二小伙,就是说的一百单八条好汉。
(历史lishixinzhi.com)这样说是错误的,这里所说的“伙”,是指许多起义群众结合起来组成的武装集团,根本没有指头领或单个人的意思,因此不能把这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说成是一百单八条好汉,也不能说成是暗寓一百单八人的意思。如果看得仔细一些,这几出戏里不仅不说一百单八人,而且剧中明确指出梁山泊这时还是只有三十六将。
图片
如在《双献功》里,宋江就说:“名达天庭,聚三十六员英雄将。”在《燕青博鱼》里,宋江说:“俺三十六勇耀罡星,一个个正直公平。”在《李逵负荆》里,李逵对宋江说:“我对着这三十六(按,应该说三十五)英雄,我可便说得知。”在《争报恩》里宋江说:“聚义的三十六个英雄汉,那一个不应天上恶魔星。”一个叫李千娇的妇女说:“不争害他第十一个头领,那三十五个就肯干罢。”以上有的是在同一出戏里,宋江在说完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之后,紧接着又说了三十六将,可见这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完全是指的小喽罗的集群,而决不是单个的头领。
在元杂剧里,水浒英雄还只是三十六人,那末,在《水浒》成书之前,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百单八人的说法呢?从现在看到的材料,最早还是开始见于《瓮天脞语》的宋江这一条,宋江在李师师家的题壁词里云:“六六雁行连八九,只待金鸡消息。”这六六加八九,正好是一百单八人,下一句暗寓盼望受招安的意思。这时大约是元朝初年,和元杂剧的时代差不多,而出处不同
高文秀剧目
《黑旋风敷演刘耍和》
《黑旋风敷演刘耍和》,一说非剧名,而是注文,“敷演刘耍和”意为黑旋风的敷演者是刘耍和,刘是由金入元的著名艺人。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重要角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以他为主人公,高文秀的剧作又占了黑旋风戏的半数以上。水浒戏在元代的戏曲行话中称作“绿林杂剧”,当时有专工绿林杂剧的演员。高文秀当是写绿林杂剧的能手。高文秀作品气调豪迈奔放,文字本色当行,形象鲜明生动,风格与关汉卿相近,《太和正音谱》评他的文词如“金瓶牡丹”。其作品多已散佚,今仅存杂剧5种,除上述两剧外,还有《赵元遇上皇》、《须贾谇范雎》及《刘玄德独赴襄阳会》。另,《周瑜谒鲁肃》仅存第二折曲词。高文秀还作散曲,今存小令两阕
《好酒赵元遇上皇》
《好酒赵元遇上皇》存元刊本及脉望馆钞校本。赵元好酒,受到岳父和妻子的嫌弃。当地府官意欲夺取他的妻子,遣他往西京递送公文。赵元途遇风雪,延误了期限,该问死罪。由于他曾经在酒店巧遇化妆为白衣秀士的赵上皇(宋徽宗),并结为兄弟,得以逢凶化吉,被任为南京府尹。明抄本中,剧中人物赵上皇改作赵匡胤。金院本名目有“上皇院本”10余部,均已佚失。杂剧《好酒赵元遇上皇》的故事题材可能与院本有联系。此剧传说色彩相当浓厚。赵元镇日酒醉醺醺,但他对官场、世事的议论却颇为清醒,带有一定讽喻意味。《襄阳会》存脉望馆钞校本,叙说三国时刘备的故事。前两折写刘备应刘表之邀,赴会襄阳;后两折写徐庶扶助刘备,大败曹兵。高文秀剧作取材较广,戏剧性强,对后世戏曲颇有影响。如明代传奇《绨袍记》(原作者不详,顾觉宇改编)及京剧、川剧演出的《赠绨袍》,李玉《连城璧》传奇及京剧《将相和》,都与《谇范叔》、《渑池会》有关。
相关参考
人物评价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约生于金末。钟嗣成著贾仲明天一阁钞本《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
简介王实甫(约1260-1316年),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杂剧《西厢记》的作者。天一阁本《录鬼簿》称他名德信。河北定兴人。诸本《录鬼簿》都列
人物档案 姓名:王实甫 别名:王德信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亦有说回族 所处时代:元朝 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 出生地:大都 出生时间:1260年 去世时间:1336年 职业
人物档案 姓名:王实甫 别名:王德信 国家:中国 民族:汉族,亦有说回族 所处时代:元朝 祖籍:河北省保定市定兴 出生地:大都 出生时间:1260年 去世时间:1336年 职业
生平简介白朴(1226—约1306),字太素,号兰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T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称为“元曲四大家。”白朴出身官僚
简介明末清初,描述爱情故事的戏剧《娇红记》的问世,奠定了明末清初时剧作家孟称舜在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有人认为,孟称舜是继元代关汉卿之后,清代洪升之前,在明代中国戏剧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孟称舜自幼爱好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关汉卿是元代时期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更是元曲之首,被人们称之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因为当时元代封建的落后时代背景,使得关汉卿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很多作品,《窦...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关汉卿是元代时期非常著名的杂剧作家,更是元曲之首,被人们称之为“曲圣”,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代表人物。因为当时元代封建的落后时代背景,使得关汉卿创作出了许多具有批判精神的很多作品,《窦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四大家」之首。号已斋(一作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