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元朝的灭亡真的是因为他治河不利吗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Posted 王朝

篇首语:私心胜者,可以灭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元朝的灭亡真的是因为他治河不利吗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元朝的灭亡真的是因为他治河不利吗 事实究竟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元朝真的是因为脱脱治河而灭亡的吗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脱脱,字大用,蒙古蔑儿乞部人。伯父是元朝大臣伯颜,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即位后任中书右丞相,独秉国政达八年之久,是元末有名的权臣,而脱脱也因此得势。> >少年时代的脱脱就臂力过人,能挽弓一石,是一位显见的将才。他很是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并要求自己要用儒家标准做人。由此,他立下了"日记古人嘉言善行,服之终身"(《元史·脱脱传》)的志向。>而成年的脱脱在目睹伯颜倒行逆施,势焰熏灼后,深感事态严重,虑一旦事败,伯颜有杀身之祸,自己也会受牵连。所以脱脱就对其父说:"伯父骄纵已甚,万一天子震怒,则吾族赤矣。曷若于未败图之。”>脱脱也是个行动派,在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就马上积极靠近元顺帝。在得到元顺帝的信任后,终于一举打倒了伯颜,自己也得到了接触朝政的机会。不久就接替了伯颜,升任大丞相一职。> >但元末注定是不平静的。>而据《元史》记载:"至正四年夏五月,大雨二十余日,黄河暴溢,水平地深二丈许,北决白茅堤。六月,又北决金堤。沿河郡邑,如济宁路、曹州、大名路、东平路等所属沿河州县均遭水患。”几十万百姓沦为难民。但元廷对之却是束手无策,以致水势不断北浸。>到至正八年正月,河水又决,先是淹没济宁路诸地;继而“北侵安山,沦入运河,延袤济南、河间,将隳两漕司盐场,实妨国计。”大有掐断元王朝经济命脉之势。>关于救灾,元朝大臣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一定要修,另一种认为不能修。主张修的人是担心放任不管会失去民心,引发暴动,从而导致王朝的覆灭;而主张不修的人是深谙元朝的腐败状况,无论政府下多大的力气投资,都会被装进各级官员的口袋里。这样会导致更大民怨,引发民众的暴动和元朝覆灭的危险。由此可知,主张修与不修的两派都是出于忠心,都是出于为元帝国的生死存亡的考虑。> >到了至正八年二月时,元廷于济宁郓城立行都水监,命贾鲁为行都水监使,专治河患。贾鲁经过实地考察、测量地形、绘制地图,提出二策:“其一,议修筑北堤,以制横溃,则用工省;其二,议疏塞并举,挽河东行,使复故道,其功数倍。”>九年,贾鲁以都漕运使身份再次提出自己的治河主张,并进一步强调"必疏南河,塞北河,修复故道。役不大兴,害不能已"。脱脱当机立断,取其后策,并言"事有难为,犹疾有难治,自古河患即难治之疾也,今我必欲去其疾!">但元朝的腐败真的已经烂到了骨子里了,朝廷所发粮款非但不能用到治河上。而且沿线治河官吏更是大肆压榨百姓,使河南等路,民不聊生。> >白莲教主韩山童等则抓住这大好时机,凿好独眼石人一个,预先埋于黄陵岗,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五月初,韩山童与刘福通等在颍州颍上发动起义,元末农民战争爆发。>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听闻大怒,把脱脱召去,责之曰:"汝尝言天下太平无事,今红军半宇内,丞相以何策待之?"脱脱汗流浃背,一时竟无言以对。>后来脱脱渐被奸臣排挤,最后竟被贬云南。但一个被贬的脱脱,仍然无法令这些人彻底安心。最终脱脱被他们娇诏毒杀,时年42岁。> >但南方的起义军却是越演越烈。>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但后世对脱脱的评价仍然十分之高的,认为脱脱是元朝后期蒙古贵族集团中少见的有见识、有能力的宰相。明代修撰的《元史》本传称他:"功施社稷而不伐,位极人臣而不骄,轻货财,远声色,好贤礼士,皆出于天性。至于事君之际,始终不失臣节,虽古之有道之臣,何以过之。"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和多尔衮有关吗?

清太宗皇太极的死因一直是大家谈论的问题,后世许多野史都说是多尔衮和庄妃(后来的孝庄太后)一起密谋杀害了他,事实真的如此吗?虽然史书上记载的是他“无疾而终”,也就是说他没得病却突然死了,这不由得让大家感

“忠臣良将”真的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吗?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无路可逃,自缢而亡,屹立了两百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一个帝王,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可到底是怎么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忠臣良将”真的是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吗?

1644年3月18日,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陷北京,明崇祯皇帝无路可逃,自缢而亡,屹立了两百多年的明王朝灭亡了。一个帝王,一大票“忠臣良将”,忙活了半天结果还是亡了。可到底是怎么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一个西天取经的真实唐僧究竟是个啥样的人?

《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知名人物。在吴承恩老先生讲述的故事中,他是唐朝贞观年间状元陈光蕊与当朝宰相千金殷温娇的儿子,在家门遭遇不测后,被金山寺长老搭救,取小名江流,法名玄奘。

纳西胡琴究竟是啥样的 纳西族乐器简介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

传说中项羽以一敌百的故事究竟是真的吗?

尽管项羽在历史上被归于悲情英雄的行列里,自古成王败寇,按说项羽作为失败者可能很快就被历史所遗忘,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但是项羽却是个例外,尽管项羽最后自刎乌江,但是他的名声却好像比胜利者刘邦还大,这

蒙古帝国究竟是如何灭亡的

公元1271年,忽必烈从金与南宋手中夺得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从此成为中国大地的又一位新主人。可是在短短的98年之后,元朝被朱元璋领导的起义推翻了,与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欢帖睦

纳西胡琴究竟是啥样的 纳西族乐器简介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

揭秘古代守宫砂真的管用吗?原理究竟是什么

大家看古代电视剧的时候,有时候会看到叫守宫砂的东西,那么守宫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中国古代验证女子贞操的药物。那么守宫砂真的管用吗?原理是什么呢?1、守宫砂是用什么做的?梁朝的名医陶宏景说:守宫喜缘篱壁

历史人物 因为一个朝鲜美女,搞垮了强大的元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朝鲜半岛自古出美女,因此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元明时期,朝鲜半岛的政权要经常进贡朝鲜女子,到中国的宫廷之中。但谁能想到,在元朝时期,一位进贡来的朝鲜美女居然做了皇后,还掌握了朝政,最后还搞垮了这个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