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如何善终

Posted 名将

篇首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如何善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如何善终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功高震主如何善终?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每当我们回顾起中华民族5000年的悠久历史时,其中不得不提的便是那2400多年不断更替的封建王朝了。而在这封建社会漫长的历史时期当中,无论是哪一个朝代,其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那极不平等且非常森严的阶级观念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不幸穿越回封建社会中的话,就算是再有能力,也很难突破自己的固有阶级,更别说妄想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阶级体系。(至于我们经常在穿越小说中看到的,那种主角从无名小卒一路平步青云扶摇直上的剧情,无论在哪一个朝代实现的可能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当然,正所谓“世事无绝对”。历代封建社会中的底层人物,一步登天位居九五的例子也不是没有。譬如,汉高祖刘邦的出身也只不过是沛县的一个亭长;明太祖朱元璋当皇帝前不仅出身低贱,后来更是当过乞丐、和尚等。而他们之所以能够一举冲破阶级限制实现一步登天,只因为他们都采用了同一种方法,那便是——起兵造反!> >正如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时,陈胜、吴广号召的那样,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以说是准确的点到了封建统治者的痛处。因此,虽说历代帝王照旧在不断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还不忘以“天子”、“龙脉”等封建迷信思想,大肆渲染自己皇权地位的合法性。但是,他们内心其实非常清楚,这些根本不足以保障自己的地位。> >因此,历代帝王对于那些功劳过大、能力过强的臣子,其实是非常忌惮的,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权、功勋卓著的重臣更是如此。那么可能许多朋友看到这儿忍不住就会问了,历朝历代中那些功高震主的臣子,究竟有没有善终的?他们又是如何善终的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三位伴君有术的名将,他们虽然采用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全都得到了善终。> >按照历史顺序来说,首先必须要提的一位便是秦朝名将王翦了。在大秦帝国完成大一统之前,春秋战国时期的王翦便已经是声名显赫的名将了(与白起、李牧、廉颇并称为战国四名将)。然而,可惜的是这四位名将之中,只有他唯一一个得到了善终的结局。> >至于王翦为何能够得以善终,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懂得取舍。而这一点从当年王翦带着秦国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时的所做所谓,便能够看出一二了。据说,当时他曾主动向嬴政提过要求,索取了很多的豪宅跟良田。甚至在出关之前,还不忘反反复复五次写信,提醒嬴政别忘了许诺过自己的豪宅和田亩。当时很多人都非常不解,不明白王翦为什么会变得如此贪财,而且还敢直言向秦始皇索要。> >而王翦最终也给出了解释,那便是秦王生性多疑,虽说表面上是把全国的兵权都交给了自己,但实则对心里却并不能完全放心。所以,他只有不断地向秦王表明,自己想要的只有豪宅和良田,只有这样才能打消掉秦王对自己的猜忌。果然,嬴政在不断接到王翦催促索要豪宅的要求后,心里却是非常的高兴。最终,放心的让王翦带着六十万大军打仗去了。王翦表面看起来是向嬴政索要豪宅,但实则用的却是自污的方式,这样才得以善终保全了自己。> >除了王翦之外,唐朝还有一位老将军那就更为厉害了,他便是被称为“大唐保护神”的郭子仪了。正所谓“时势造英雄”。郭子仪的成功便是从安史之乱开始的。成功之后的他又履历功勋多次平定叛乱,最后还收复了长安。他一生之中经历了七代帝王,其身份和地位之尊贵,那可是连皇帝都得礼让三分的。那么对于这样一个群臣敬仰、百姓爱戴、功高震主的大臣,不用说皇帝内心其实是非常忌惮的。> >但是,郭子仪却能一直历经七朝而不倒。这其中的奥妙之处,便是郭子仪最为聪明的地方。至于他究竟是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卖自己的隐私。>据说,郭子仪在晚年时,家中的大门从来都没上过锁,任何人想进他的府邸基本都不用经过通报就可随意出入。因此,就连普通百姓都能够随意去郭子仪府上参观。一次有个官员去找郭子仪办事时,恰巧看到他正好在院子里为妻子洗头。此后,很快这件事情便被传遍了整个长安。当其子忍不住提醒郭子仪,以后需当设立通传,不能再发生这类“贻笑长安”的事情时。郭子仪这才道出其中的缘由,他之所以会这样做,为的就是要让所有人知道,自己过得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因为只有做到这样开诚布公,才能达到让别人无从诬陷抓不到任何的把柄。当然,其代价便是郭子仪一家的隐私。不过,却是换来的全家平安和自己的善终。> >最后,小编要跟大家介绍的这位,便是南宋时期与岳飞齐名的一位名将——韩世忠。他和岳飞一样也是兵权在握的大将,但是从两人最终的结局来看,那可谓是有着云泥之别。毕竟岳飞的结局是惨死于风波亭中,而韩世忠却是得以善终。而他们二人之间最大的差异,便是在审时度势这一环上。当时的韩世忠一发现朝中的风向不对之后,立马就主动交出了自己的兵权,这才远离的庙堂上的明争暗斗,如愿得到了善终。虽然韩世忠这直接交权的方法,比起前两位来说看似损失最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方法也是最为彻底的。毕竟,无论对于哪朝哪代的帝王来说,兵权的归属才是他们最忌讳的。> >虽说上述这三位功高震主的大将,都各施手段保全了自己。但无论是在名声、隐私还是权力方面,多多少少也都做出了相应的牺牲。当然,我们也不能说似岳飞这般举世闻名的大将不够聪明。事实上很多时候他们也只是选择了坚持实现自己的理想,没有委曲求全以求自保而已。

相关参考

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你最佩服谁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很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良将,都因功高震主而未能善终。所以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一直以来都是臣子们难以捉摸的,但下面这六大名将,却能在功高震主之下,或急流

历史人物 谁说功高震主却不得以善终,他们就得以善终了

在我国古代,皇帝虽然需要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打江山,一旦江山稳定之后,这些将领大多都会被以各种名义除掉,因为他们功高震主,让皇帝感到了危机,像白起、李牧、韩信及岳飞等人,无不是万里挑一的战神,却都被处死

历史人物 谁说功高震主却不得以善终,他们就得以善终了

在我国古代,皇帝虽然需要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打江山,一旦江山稳定之后,这些将领大多都会被以各种名义除掉,因为他们功高震主,让皇帝感到了危机,像白起、李牧、韩信及岳飞等人,无不是万里挑一的战神,却都被处死

历史人物 郭子仪虽功高震主,但为人处世之道让他善终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郭子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纵观我国的历史,有无数个英雄豪杰,或功勋卓著,或满腹经纶,或功高震主,但是能够善始善终者却很少。而唐朝的郭子仪却能一身正气,功高盖世,且善始

历史耿弇为何功高震主却得善终?

帝王心术向来都是冷薄无情,过河拆桥兔死狗烹是常见的事。但汉时有一位名将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最后却能独善其身暗度晚年。那么,此人是谁呢?同样是一代名将,韩信成为开国功臣却身死族灭,岳飞忠心为国却惨遭...

历史耿弇为何功高震主却得善终?

帝王心术向来都是冷薄无情,过河拆桥兔死狗烹是常见的事。但汉时有一位名将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人,最后却能独善其身暗度晚年。那么,此人是谁呢?同样是一代名将,韩信成为开国功臣却身死族灭,岳飞忠心为国却惨遭

功高震主必须死

功高震主必须死?看看史上这三位功高震主的人,是怎么得以善终的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人们的阶级观念是非常重的,一个人就算是再有能力,也很难突破自己的固有阶级,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想突破只有一个办法

汾阳王郭子仪功高震主而不被猜疑,权倾朝野却得善终,他凭什么

功臣是一个非常有重量的词,搞得好可以给自己带来富贵荣华,搞得不好就会带来灭门之祸。并且最重要的是得看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皇帝,如果皇帝疑心病比较小人又大度的话那对功臣就比较放心,所以这些功臣的结局应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们只要有一点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受到帝王的猜忌。而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千军万马的敌兵,而是庙堂之上的君王的猜忌。君王猜忌的根源就是将军

中国历史 《刘休仁功高震主》的历史故事

刘休仁功高震主刘休仁是宋文帝的第12个儿子,年仅10岁就被封为建安王,食邑两千户。此后官运亨通,加上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成为刘宋王朝的顶梁柱,位高权重,为刘宋王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当时,刘宋王朝的皇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