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可他临死前却不推荐姜维为相

Posted 丞相

篇首语:别总是羡慕别人光芒万丈,却忘了自己也会发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可他临死前却不推荐姜维为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可他临死前却不推荐姜维为相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亮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一定对姜维很熟悉,对于蜀国来说,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可以说是蜀国的定海神针。有了姜维,曹魏才不会轻而易举将蜀国攻破,才使得蜀国能坚持那么些年,由此可见姜维对蜀汉的重要性。>姜维早年因缘际会投降诸葛亮,从此为千古奇才诸葛亮鞍前马后,同时也开始自己传奇的一生。姜维深得诸葛亮器重并被委以重任,在诸葛亮病逝后更是忠心耿耿以恢复汉室为己任。>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为蜀汉事业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然虽思虑周全,但终因蜀国国力下降,以及当时朝廷用人不当,导致自己北伐计划不能实现。后来蜀汉灭亡,而自己也为国捐躯慷慨就义。> >早年,姜维的父亲是一员武将,在其殉职后,姜维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年诸葛亮的蜀汉大军北伐时,姜维的上司怀疑他有二心,于是不理他自个逃走了。成了弃子的姜维无路可走便投降了诸葛亮。没想到姜维的才干得到诸葛亮的赏识,他觉得眼前的姜维是个奇才,前途将不可限量。于是将他重用,使得姜维能力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诸葛亮生前以匡扶汉室恢复中原为己任,这也是诸葛亮坚持不懈为之努力的目标。诸葛亮为了将明主刘备的遗愿得以实现,于是连年北伐,以期能够将恢复汉室。无奈天不遂人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最后北伐事业并未成功,反而因为连年征战使得蜀国国力衰退,实力严重下降,几乎将国力消耗殆尽。>北伐事业的不成功使得诸葛亮心力交瘁,终致积劳成疾,油尽灯枯。而此时,刘备的儿子刘禅已经继位,他得知自己国家最为仰仗的丞相,已经到了几近弥留的时刻,于是急忙派使者李福向丞相询问国家将来的路该怎么走?>当李福赶到,看到诸葛亮形神消瘦,口不能言卧病在床时,不禁号啕大哭。要知道诸葛亮可谓蜀国的精神支柱,甚至是蜀国人民的信仰。而诸葛亮却被这重病打到,怎不叫人心痛和难过,同时为蜀国的将来感到了悲哀。>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早知其来意,他也早已安排好了未来的人选。他对李福说到:“丞相的最佳人选是蒋琬”,使者又问:“蒋琬之后呢?”诸葛亮回答:“之后由费袆担任”使者再问之后呢?然而诸葛亮一睡不起并没有回答。> >诸葛亮身死灯灭,他那闪耀千古的智慧之光终于熄灭。蜀国将士遵照丞相部署,其中姜维和杨仪压阵秘不发丧,在稳定下军心后从容撤退。>那么问题来了,要知道作为诸葛亮最器重的姜维,诸葛亮嘱咐后事时为什么没有提议把丞相的位置交给姜维呢?甚至诸葛亮说了两个人名后都没有提姜维的名字,这是为何?在笔者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在三国后期,姜维经过多年的战争洗练,以及常年跟着丞相学习,渐渐成为一个很有才干的知名将领。其军事指挥能力,行军部署能力都已十分卓著,甚至军事上已无人出其右。>然而蜀国最大的信仰是诸葛亮,其威望口碑是任何人所不能比的。诸葛亮认为自己去世后,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怕姜维不能胜任,不能将局面控制住。而后来的一些事情也验证了诸葛亮这个担心是对的。>第二,诸葛亮也深知经过连年北伐,蜀国此时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蜀国如果再征战恐将不堪负重,所以休养生息是恢复蜀国国力的当务之急。而诸葛亮选的两个人都属于防守型人才,而姜维本质上还是属于攻击型人才。如让姜维担任,蜀国将负担不起。>第三,可能诸葛亮也是不想让姜维进入权利漩涡。他知道姜维最大的优点即是军事能力突出,然而政治手段比较薄弱。如果让姜维进入权利中枢,他难免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以姜维的性格恐会遭人陷害而落得个悲惨下场。>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姜维的确遭受了迫害和排挤。这也说明诸葛亮其实是为了保护他,才不让他当宰相。> >第四,如果任命了姜维为丞相,那么姜维会不会在权力面前迷失了方向?权利的诱惑是巨大的,他会不会飘飘然而不顾国家的一切。虽然诸葛亮是很信任姜维的,但人心隔肚皮,况且他也是降将,在利益面前谁知人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呢?而后主刘禅性格敦厚,有此强臣,刘禅是否能够驱驾?>第五,推荐的两人主守,姜维主攻,待两人使国家休养生息后,姜维的性子也磨的差不多了。到那时,如无人可用,姜维算是一个合格的人选。由此可见诸葛亮剖析人性之精准,也见他对姜维的用心良苦。>后来,蜀国的军事大权还是归姜维所掌握。他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北伐,总体上是胜多负少,这也充分说明他拥有“诸葛传人”的称号是名不虚传的。只是可惜姜维遇到曹魏军事天才邓艾,加上蜀国用人不当及配合不默契,导致蜀国投降,自己无奈接受失败的现实。>然而被俘后的姜维还是不死心,他想利用钟会的野心去反击曹魏,无奈事情败露后姜维被魏军所杀。姜维为了蜀汉而鞠躬尽瘁,也算是没有辜负诸葛亮对他的恩义。奈何蜀国国力衰弱,朝廷用人不当,使得姜维的愿望不能实现。毕竟那时的蜀汉已不是姜维能挽救的了,说实在的他已经尽力了。>姜维一心为蜀汉,从无二心。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力以及人才各方面都非诸葛亮在世时可比。对姜维的这一生,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相关参考

计收姜维的故事

  守卫天水郡的魏国大将姜维,文武双全智有勇有谋。诸葛亮想收姜维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维是个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一条计策:命魏延虚张声势打冀城,姜维得知消息,便请兵杀回冀城救母。  诸葛亮又派俘

姜维为避祸不在军事重地汉中屯田导致蜀汉迅速灭亡

景耀六年(263年),曹魏兵分四路,意欲灭蜀。千钧一发之际,手握重兵的大将军姜维并不在军事重镇汉中,却身在遥远的甘肃沓中。主将不在,兵分两处,仓促之间,无法救急,终于,汉中被钟会轻轻松松突破了,被逼无

诸葛亮为什么会那么器重姜维呢

看三国演义我们都知道诸葛亮五丈原病危时,将自己的生平所学全部传授给了姜维,诸葛亮为什么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一个降将姜维,而且连“连弩”之法图本都悉数传给了姜维。除了自己的儿子,诸葛亮帐下将军有

历史秘闻 姜维临死前大喊5个字,成功将钟会拉下马,邓艾也难逃毒手

公元234年,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之前便将一生所学尽数传授姜维!而姜维也不负诸葛亮所托,在诸葛亮死后姜维先后发动10余次北伐曹魏的战争!曹魏由于人数占有绝对的优势,虽然姜维10余次北伐,都是胜少败多!虽

历史人物 诸葛亮儿子临死前,为什么后悔没有杀掉姜维

关于诸葛瞻的事迹你知道多少?下面跟本站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临死前,说了意味深长的一段话:>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

历史人物 “内不能除黄皓,外不能制姜维”,诸葛瞻临死自责,原因何在

诸葛瞻虽然没做什么大事,但是作为诸葛亮之子,又娶了公主,与辅国大将军董厥执掌尚书台,统领国事,是举足轻重的大臣。对于蜀汉亡国,自然要承担一定责任的。>邓艾偷渡阴平,诸葛瞻带兵迎战,前锋被邓艾打败,情况

晋朝历史 第五节 讨伐蜀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以后,直到公元238年年底,蒋琬出屯汉中,其间,蒋琬曾经企图从汉中东进,但遭到否决,以后,就任命姜维为司马,“数帅偏师西入”,从西边企图联络羌胡,占领陇西。派给姜维的多是小股

不是姜维

蜀国丞相诸葛亮,于西元234年、第五次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他死后刘禅竟然不是选择诸葛亮的爱将姜维当接班人,反而任命蒋琬当尚书令、益州刺史、大将军,一手掌握蜀汉军政大权。虽然诸葛亮在遗嘱中推荐蒋琬当自己

姜维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姜维的授业恩师,是他指定的继承人,因为不但《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临死前将兵书传给姜维的描写,更加重要的是姜维战斗的一生确实继承了武候的遗志,九伐中原与六出祁山遥相呼应。但实际上如果

姜维是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人

   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是姜维的授业恩师,是他指定的继承人,因为不但《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临死前将兵书传给姜维的描写,更加重要的是姜维战斗的一生确实继承了武候的遗志,九伐中原与六出祁山遥相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