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朝历史 第五节 讨伐蜀国
Posted 陇西
篇首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朝历史 第五节 讨伐蜀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朝历史 第五节 讨伐蜀国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以后,直到公元238年年底,蒋琬出屯汉中,其间,蒋琬曾经企图从汉中东进,但遭到否决,以后,就任命姜维为司马,“数帅偏师 西入”,从西边企图联络羌胡,占领陇西。派给姜维的多是小股部队,基本上是做试探性的攻击,或者支援魏国羌胡的叛乱。比如,《三国志·郭淮传》记载:魏正 始元年(公元240年)“蜀将羌维出陇西。淮遂进军,追至强中,维退,遂讨羌迷当等,按抚柔氐三千馀落,拔徙以实关中。”然而,一直到魏国正始六年(公元 245年),蜀国第一人蒋琬去世,由于蒋琬身体原因,所以,蜀国没有进行大的北伐行动。双方唯一一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是在公元244年,魏国曹爽派遣10万 大军进攻蜀国,蜀国取得了汉中保卫战的胜利。但是,遗憾的是,蜀国本来就没有打算主动进攻,因此,蜀军没能扩大优势,采取进一步的进攻措施。这就是在诸葛 亮死后蒋琬执政的11年中蜀国的情况。> > 蒋琬死后,费执政。从公元245年到公元253年的8年时间,费神更是抑制姜维做大的军事进 攻,每次仅仅给姜维一万多人马。战役目的主要还是利用魏国陇西的羌胡反叛力量,扰乱魏国社会稳定。比如: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也就是曹爽和司马懿 关系恶劣、司马懿装病的那一年,姜维率兵出陇西,与魏将郭淮,夏侯霸大战洮西,凉州胡王白虎文、治无戴投降姜维,姜维把他们迁移到蜀国,而其他小种的反叛 羌胡却被魏国郭淮击败。到249年魏国高平陵事变以后,夏侯霸逃亡蜀国,成为姜维的一个得力助手。那年的秋天,姜维派句安、李歆在陇西曲山修建了两个城 池。被郭淮、陈泰攻下,损失惨重;后又派廖化企图进攻洮水,也被邓艾识破,无功而返。公元250年,姜维又进攻西平,没有攻下。但受降了一个郭修的人,此 人心怀魏国,多次想刺杀刘禅未果,终于在公元253年刺杀了费神。> > 这年的正月费被刺杀,这年的夏天,姜维就带领数万人进攻魏国的石营(甘肃礼县西北),包围了狄道。以此为开始,从公元253年的夏天算起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10年时间,姜维一共进行了6次比较大的西征。> > 第一次,就是公元253年夏天,姜维率领数万兵出石营,经董亭(甘肃天水东南),围南安,魏雍州刺史陈泰解围至洛门(甘肃武山县洛门乡),维粮尽退还。 《三国志·姜维传》称,这次由于吴国诸葛恪率20万大军进攻魏国,魏国也集结20万兵力迎击,因而西线兵力不足。魏军集中了西线的所有兵力,前往南安的狄 道解围,姜维却因粮草不足而撤退,可以说是浪费了-次很好的机会。> > 第二次,是第二年的公元254年,狄道(甘肃临洮)长李简投降蜀 国,导致姜维出兵陇西(甘肃陇西)。姜维占领狄道以后,又进而攻下河关(甘肃临夏)、临洮(甘肃岷县)。但是,在交战中,魏国将军徐质斩杀蜀国荡寇将军张 嶷,姜维只好把攻下的三个地方的人民迁移入蜀,草草而回。> > 第三次,是255年秋天,姜维和夏侯霸不顾张翼的反对,率领数万兵马再次进 抵罕(甘肃临夏),进攻狄道。当时魏国刚刚平定毋丘俭和文钦的叛乱,司马师刚刚死去,魏国征西将军陈泰命令雍州刺史王经率兵先去狄道坚守,等待陈泰大军 一起到了,再和姜维交战,结果王经不听陈泰的话,到狄道以后,王经与姜维战于洮水西岸,结果大败,死伤万余人,剩余一万多人退守狄道。当时蜀国张翼建议就 此罢手,结果姜维不听,进围狄道。魏国经此大败,高度重视起来,任命邓艾行安西将军,和征西将军陈泰并力抗击姜维,同时,太尉司马孚亲自领兵作为后援。陈 泰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姜维提兵来,利在速战,王经本应当坚守,结果他主动出击,造成失败;而现在呢,姜维胜利了,本来应当不顾狄道,往东进兵, 占据栎阳(应为略阳,甘肃秦安县)的粮食,然后放兵招纳羌胡,再东向和我争夺关陇,这样眼光就大了,我们都不利了,结果现在他姜维乘着战胜之威却顿兵在之 下,等到兵的锐气消磨掉了,粮食也跟不上了,他就退了。于是,陈泰提兵迂回到姜维背后,姜维担心被围,就撤掉了狄道之围,回军退屯钟提(甘肃临洮县南)。> > 第四次,就是第二年256年,因为上一年的胜利,姜维被封为大将军。到这一年的7月,姜维又率兵直指祁山,听说邓艾早有防备,只好回师亭(甘肃武山县 南),转而进攻西边的南安(甘肃陇西县),邓艾驻守武城山(甘肃武山县西南)上,与姜维对峙。姜维无奈,趁夜率军东进,企图进攻上封(甘肃天水)。邓艾在 段谷(甘肃天水西南)追上了蜀军,和姜维大战,由于蜀国的胡济军没有按时到达战场,邓艾军大破姜维军,姜维部队死伤惨重。姜维上书要求自贬,刘禅只好把姜 维刚刚封的大将军又罢免,以卫将军履行大将军的职责。> > 第五次,257年,司马昭兴起了讨伐诸葛诞的战役,关中的部队也调往东部地区。 姜维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就率领数万部队,从骆谷(陕西省周至县西南)出击,抵达沈岭(周至县西南)。这时,长城(曹魏帝国沿边所筑的御敌要塞)存粮很多, 而守军太少,征西将军、雍凉军区司令长官(都督雍凉诸军事)司马望(司马孚的次子,与司马昭为堂兄弟)和安西将军邓艾,进兵据守。姜维在芒水(周至县南里 水谷)扎营,屡次挑战,司马望、邓艾乒、是坚守不出。双方陷于僵持,一直等到第二年司马昭杀了诸葛诞,姜维才率兵退回成都,又被封为大将军。> > 从刘备开始,蜀汉政权对曹魏所采取的战略是:留魏延镇守汉中(陕西省汉中市),沿边谷中的险要关卡都有实力较强的部队驻防,如果敌人进攻,那就让敌人顿 兵于汉中外围的险要关卡之下,等到敌人疲惫,再进行追击包围打击。公元244年打胜曹爽的兴势(陕西省洋县北)之役,就是这个办法。等到姜维当权,他却异 想天开地建议:“分别防守各地险要,只是消极抵抗,不能积极进取。不如诱敌深入,各据点储存粮秣,加强守卫,主力退守汉城(在陕西勉县)、乐城(在陕西城 固县)。敌人一旦进入汉中平原,我们各城严密防守,再派出机动部队乘虚攻击,敌人攻城攻不下,郊野抢不到粮食,千里之长的供应线,自然不能长久维持。等他 们撤退之日,我们各城同时出击,加上机动部队的力量,这是一个大歼灭战略。”> > 刘禅(本年52岁)接受这个建议,命汉口防卫司令胡济将主力部队撤退到汉寿(四川省广元市西南),监军王含据守乐城(陕西省城固县),护军蒋斌据守汉城(陕西省勉县)。相关参考
公元226年曹丕驾崩,司马懿还与曹真、曹休、陈群四人被曹丕任命为顾命大臣。这一年,司马懿47岁。>> 在曹丕看来,曹真和曹休是宗室,而司马懿和陈群是亲信,二对二,力量平衡。>> 但是,他没考虑
辛弃疾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不是路程,而是一条牛。此牛一口气能跑几百里地,通体光亮的黑毛,两只角和蹄子更是漆黑锃亮,叫做八百里胶。胶是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猛
西汉初期,统治者虽然崇尚黄老思想,标榜清静无为政治,但同时也杂用儒术。其具体表现有两点:一是吸收儒生参政,二是鼓励孝悌力田。>> 历来的儒生们,多有积极参政意识,汉初的儒生也不例外,而且对西汉政
军是反秦集团中第一个攻进咸阳城的军队,就是实力远超过他的也没能如愿。认真分析一下,这与刘邦的做人风格及品行有很大关系。在世人心目中,刘邦一向宽厚待人,从不轻易惩罚将领。就是一介草民,只要向它提出建
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弘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那么,朱棣为什么让郑和下西洋呢?下西洋的动因是什么呢?>> 明朝永乐
文帝执政后,深知听取不同意见对处理朝廷事务的重要,于是,下诏命令群臣进谏。他说:“群臣都要认真考虑朕的过失和朕所未知、未见的问题,并请大家告知朕。还请大家向朝廷举荐贤德善良、刚正不阿、能够直言进谏
俗语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吕雉不仅临朝称制,还大二力扶植势力。她的野心,路人皆知。>> 吕雉提拔外人,那全是垫,她真正的目的在于封诸吕为王。>> 吕雉先提拔开国功臣郎令冯五择为博城侯,再封张敖的儿
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朱允密令张、谢贵动手削燕。同时密敕北平都指挥张信逮捕朱棣。>> 然而,朱允派先锋张信前去捉拿朱棣后,这边等了许久,迟迟没见张信行动,甚至连人影也没了,如同泥牛入海。为
继承了父亲刘肥富庶的七十城,加上刘襄的野心、刘章的勇猛和他本人的任劳任怨,原本可以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身居高位,扬名后世。然而,时乖命蹇,偏逢吕氏家族专权擅势,自己又被迁入长安,封为东牟侯,受人钳
局面终于有所缓和,不再瞪大眼睛看着项庄,心里苦苦哀求不要下毒手。也意识到,此时的危险已小了,但想真正脱离危险,还很不容易,因为在楚营中,除总领导项羽不想杀害刘邦之外,其余人都在虎视眈眈,恨不得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