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都说功高震主 秦朝大将王翦是怎么打消君主的疑心的

Posted 君主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都说功高震主 秦朝大将王翦是怎么打消君主的疑心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都说功高震主 秦朝大将王翦是怎么打消君主的疑心的

还不知道:秦朝大将王翦是如何打消疑虑的读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孙子的这句名言表明:用兵做战不是一件随意的事,将帅在决定战争策略时一定要慎重对待,不可轻易改变。在战争中,君主对前方将帅是否有疑心而控制军队,导致失败的事件是太多了。像南宋时岳飞,大破金兵,正欲直捣黄龙,却因奸相秦桧进谗言,宋高宗更是连下金牌调岳飞回师,导致抗金战果白白流失。再看《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第四次出祁山,由于后主刘禅的猜疑,致使北伐失败。>但也有很聪明的将领,他们在出征时,为了确保胜利,就想方设法的打消君主对自己的疑心,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就是秦朝大将王翦。> >公元前225年,秦王赢政连续灭掉了韩国、魏国、赵国、燕国等国家后,就留下了实力最为雄厚的楚国了,秦王此时召集众将,询问该如何征讨楚国。此时老将王翦提出来自己的意见,楚国地大人多,实力雄厚,远不是燕赵等国可比,再有楚国更有大将项燕带兵,更是不可轻视,应集合全国兵马方可打败楚国。>但是当时有个年轻将军叫李信,却说自己只需二十万兵马就可打败项燕,秦王派他出征,但是没过多久李信反被项燕打的大败。>秦王为早日统一天下,决定让老将王翦挂帅,率六十万兵马出征。一般在出征前,君王都要为大将饯行,秦王也不例外,在宴会上王翦并没有向秦王雄心壮志的表决心,而是向秦王要赏赐,要房要地。> >后来,王翦领兵再外,快到武关时,还连续派人回朝,请求秦王多赐他一些房舍。引得朝野上下都不满,连身边的服侍人员都觉得王翦有点要的过份了。>王翦却这样说:秦王交给我的差不多是秦国全部兵马,如果我不表现的贪心一点,一旦心生疑忌,肯定会派人监督我,管制我的权力,到时候稍有不妥就会有大麻烦了,轻则解除兵权,重则把我斩首灭族。我这样一再的向秦王要赏赐,就是为了打消他的疑虑,从而平定楚地。最后王翦不负重望,灭掉了楚国。>从王翦不断要赏赐可以看出来,王翦很聪明,明白只有君主全力信任你,才能取得最后胜利,相反如果君主猜忌心重,不断的束缚将帅,最后只能是失败。>而在我国历史也有很多因为君主猜忌而导致失败的故事,像上面说到的诸葛亮四出祁山,岳飞被杀,还有太平天国后期,石达开不被天王洪秀全信任而出走导致太平天国灭亡等等,屡见不鲜啊。>但也有像王翦这样聪明的将领,远的不说,就秦朝之后,汉朝刘邦手下的萧何,他看到一个个开国功臣都被杀掉了,明白迟早会轮到他,所以他假装很贪心,不断的贪财,受贿,最后刘邦认为他只是贪财,所以没有杀他。>其实这也是在阐述另外一个道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的技巧最重要的就是信任。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谁说功高震主却不得以善终,他们就得以善终了

在我国古代,皇帝虽然需要那些能征善战的将领打江山,一旦江山稳定之后,这些将领大多都会被以各种名义除掉,因为他们功高震主,让皇帝感到了危机,像白起、李牧、韩信及岳飞等人,无不是万里挑一的战神,却都被处死

汾阳王郭子仪功高震主而不被猜疑,权倾朝野却得善终,他凭什么

功臣是一个非常有重量的词,搞得好可以给自己带来富贵荣华,搞得不好就会带来灭门之祸。并且最重要的是得看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皇帝,如果皇帝疑心病比较小人又大度的话那对功臣就比较放心,所以这些功臣的结局应

陈朝第一名将却功高震主被赐死 南陈大将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齐军,

陈朝第一名将却功高震主被赐死 南陈大将侯安都

侯安都(519年-563年),字成师,始兴曲江(今广东乳源)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侯安都出身于始兴豪门,早年曾被始兴内史萧子范征辟为郡主簿,后追随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参与袭杀王僧辩,数次击退北齐军,

汉朝历史 功高震主,惹来杀身之祸

  在封建社会,一些位高权重的臣子倚仗自己手中的功劳,对君主不甚恭敬,结果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  力挽狂澜,仅仅用了三个月就平定了七国之乱,为此他很受的器重。景帝前元七年(前150),周亚夫升为

功高震主必须死

功高震主必须死?看看史上这三位功高震主的人,是怎么得以善终的在我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人们的阶级观念是非常重的,一个人就算是再有能力,也很难突破自己的固有阶级,上升到另一个更高的层次,要想突破只有一个办法

如何评价王翦其人 王翦最后结局如何怎么死的

  在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里面,廉颇老矣,得不到君主的信任,而不被重用,寂寂终生;李牧一腔热血,尽洒疆场,却被一计反间,自杀而亡;白起闻名古今,功高震主,也被帝王赐死。这四大名将里面,大部分都是死于君主

功高震主却能得以善终,你最佩服谁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中,有很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忠臣良将,都因功高震主而未能善终。所以如何消除帝王的猜忌,一直以来都是臣子们难以捉摸的,但下面这六大名将,却能在功高震主之下,或急流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

自古功高震主者,多没有好下场。尤其是手握重兵的将军,他们只要有一点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受到帝王的猜忌。而对于一个将军来说,最令人害怕的不是千军万马的敌兵,而是庙堂之上的君王的猜忌。君王猜忌的根源就是将军

中国历史 《刘休仁功高震主》的历史故事

刘休仁功高震主刘休仁是宋文帝的第12个儿子,年仅10岁就被封为建安王,食邑两千户。此后官运亨通,加上他能力出众,很快就成为刘宋王朝的顶梁柱,位高权重,为刘宋王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当时,刘宋王朝的皇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