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隆中对”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Posted 战略
篇首语:苦不苦,想想学霸九十五!累不累,想想学霸还没睡!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隆中对”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隆中对”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刘备虽然出身低微,却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可惜先天不足,缺少根基,虽然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但是响应者不多。长期面临手下武将不足、韬略有限的尴尬局面,以至于屡战屡败,辗转于各个诸侯之间,惶惶不可终日。>直到公元208年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献给刘备一个古今闻名的战略,即“隆中对”。隆中对的核心内容是:>>隆中对>一、天下大势:曹操是北方霸主,当时全天下最大的势力,所以不可以主动与之正面交锋;而东吴在江东立足已稳,只能结盟,不可以谋取。>二、唯有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璋比较弱小,可以夺取作为创业的根基。>三、以益州、荆州为根据地,争夺天下、光复汉室。先稳定戎越,对外和孙权搞好关系,对内搞好内政,等中原有变,兵分两路,从荆州和益州出发北伐,就可以完成复兴大业。>>隆中对策略>此后,刘备集团基本上按照这个战略奋斗,而且确实实现了第二步,即获得益州和荆州的这两大根据地。>但是令人扼腕的是,最终隆中对的战略目标没有达成。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是隆中对本身有问题,还是有人执行错误呢?>一个战略的好坏,一看其分析是否符合实际,二看相关人员的执行能力。(本文为“和历史进行历史性沟通”所作,请勿抄袭)>从隆中对的提出的背景分析角度看,问题应该不大。如果一开始就和曹操死磕,那时鸡蛋碰石头,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无数次吃亏了;如果不和孙权搞好关系,估计刘表一死,刘备也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唯有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西取荆益,是唯一途径,没有他途。>>关羽北伐>那么对于东和孙权,孙权方面愿意配合吗?>事实上,东吴一直存在路线之争,周瑜、吕蒙主张搞南北朝,不要支持刘备而是趁机吞并刘备,隔江与曹操对抗,争夺天下;鲁肃等人则主张联刘抗曹,如果孙刘相争,两败俱伤,获利的只能是曹操。孙权动摇于两种观点之间。>东吴实际上也是“隆中对”一个关键的节点。可惜刘备集团在具体执行的时候忽略了,导致东和孙权战略执行不力,隆中对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本文为“和历史进行历史性沟通”所作,请勿抄袭)>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与曹操争锋的同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出兵进攻北方。关羽开始了北伐进程。应该说一开始,关羽节节胜利,先是水淹七军,迫使于禁投降。中原震动,“梁、郏、陆浑群盗”纷纷起义,曹操甚至考虑迁都,“以避其锐”。>不过,曹操集团很快发现了关羽方便的弱点,巧妙利用了孙权和关羽的矛盾,东吴的吕蒙暗中袭取了关羽根据地荆州,釜底抽薪。曹孙联手,关羽打败,最终父子身死。>关羽失败就是失败没有真正理解隆中对中“东和孙权”的精髓。甚至可以说扩大矛盾,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导致彻底的失败。>具体说来,关羽的错误在于:>一、忽视东和孙权政策。>首先孙权提出和关羽联姻,让关羽把女儿嫁给孙权儿子。但是关羽对于来提亲的诸葛瑾说:>“虎女焉能嫁犬子?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无论如何孙权也是东吴之主,而且和刘备集团有着结盟关系。关羽粗口骂人,骂的又是诸葛亮的亲哥哥。实在是莫大的失策,即使也拒绝,也应该婉言谢绝,不留下后遗症。也有人分析,这是关羽对诸葛亮也不满的表现。>孙权听到后觉得丢了面子,当然非常生气。>后来关羽北伐抓了很多曹操的俘虏,粮食不够,竟然不和孙权方面商量,“擅取湘关米”。孙权更加不满,下定决心,倾向吕蒙的策略,调转枪头对付关羽。>>刘关张>二、误判北方形势>关羽节节胜利,导致自己误判北方形势。误以为自己很快可以攻下襄阳,同时也不怕孙权进攻。当然也被吕蒙的表面和善的态度所迷惑。>所以就抽调荆州精锐北上,全心全意对付襄阳,顾头不顾尾。而且关羽认为即使攻不下襄阳,也可以退守荆州。>可惜他的如意算盘完全打错了,最终败走麦城。>所以说,隆中对最终没有实现,关羽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因为他对内看不起诸葛亮,对外看不起孙权。终于导致孙权一度选择了吕蒙等人的南北朝战略。相关参考
《隆中对》的战略为何没能成功?诸葛亮的计策是什么?本站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隆中对》是诸葛亮复兴秦汉经典帝国体制的指导性构想。他预想控制荆州与益州,再从南襄盆地和关中夹击中原。这个计划看似
三国时期有这么一个地方,魏蜀吴三国都曾经占领过一部分,三方角力于此,但谁都没完全吞下,这个地方就是荆州。诸葛亮献《隆中对》认为荆州是匡扶汉室的关键之地,对外交际上联吴抗曹,待天下有变,兵分两路还于旧都
《隆中对》中有这样的记载: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从这一段
核心提示:欢迎访问本站网中华上下五千年三顾茅庐《隆中对》的故事。 刘备到荆州以前,在与各路诸侯的征战中屡次失败。他从失败中总结经验,认为是没得到有才能的人辅佐自己。见到名士徐庶后,刘备对他很器重。徐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公元207年冬到公元208年春,刘备带着关羽和张飞先后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终于在第三次拜访中见到了诸葛亮的人。在此之后,刘备向诸葛亮提及他自己胸有大志,但一直没办法实现,希望诸葛亮能够教他,当时诸葛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安史之乱究其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李隆基为什么没能力挽狂澜?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早年发动唐隆政变除掉韦后集团,此后李隆基父亲李旦禅位于他,也就此拉开了他的称帝之
原题:拖累国家: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为什么不能搞工业化?旧中国贫瘠落后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完成工业化,以至于泱泱中华被东夷小邦蹂躏了十几年。如今中国在很多领域能与世界霸主美国一较高下的根本原因则是伟大的
阿斗的“扶不起”,诸葛亮是第一责任人,其实诸葛亮根本没有扶阿斗,他一直是在“代”阿斗,所以最后难免最后落个“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结局。阿斗的个人品牌就是“扶不起”,无论民间还是正史,都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