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餐具和炊具是怎样的?又有啥特点

Posted 黎族

篇首语:只有忍得住寂寞,才能够见明日的繁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族的餐具和炊具是怎样的?又有啥特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的餐具和炊具是怎样的?又有啥特点

餐具

一、排塔

“排塔”是竹制的饭盒。取老云竹的一个竹节筒,直径15厘米,长30厘米,削去竹皮。在筒身上端三分之一处相对制有两个耳孔,系着绳子,筒口盖也是竹制的。筒身雕刻几何纹、人纹和青蛙纹图案,象征吉祥。“排塔”工艺美观且耐用。居住在五指山地区的黎族出门野外劳动,都用“排塔”盛饭,是一种较为卫生的餐具。

二、喂猜

“喂猜”是使用五指山树果制成喝菜汤的小匙。这种果呈球状,果壳坚硬,大如鹅蛋。把成熟的果壳破开两块,加工后钻两个孔,用白藤片系上竹柄,制成舀菜汤的勺具。

三、辣椒具

民间普遍利用小竹筒或独木制作成盛辣椒的小盒子,工艺美观实用。

四、簸箕

居住在山区的黎族使用竹片编织直径一米宽的簸箕。用餐时把簸箕放在地上,放置碗筷和菜碗,周围是用餐坐的小木凳。

炊具

一、陶锅

陶锅,是黎家煮饭做菜的主要炊具,大小不等,锅盖陶制或独木刨挖制成。

二、铁锅、铝锅

铁锅和铝锅,均系外地输入。铁锅于唐代进入黎区,铝锅于1939年日军侵占海南始,在沿海黎区使用,解放后黎家普遍使用铝锅。黎区甚少使用铜锅煮饭。

三、皮锅、南瓜锅、椰子锅

黎族上山狩猎,捕获山猪或黄猄时,剥开其皮,用树木在地上立四根木桩,固定兽皮,把野物的血及内脏放进皮锅中煮,加入盐巴,煮成美味野餐。黎族守山栏园时,把山栏园里的大南瓜,从瓜蒂部开洞,取出瓜瓤,盛上水放进适量米和盐巴,在火堆中烧。椰子锅,即把椰子从蒂部开洞口并保留其水,把米装入椰子内,以椰子皮和壳当锅,放进火堆中烤,煮成干饭。味道独特,滋补健身。正如黎族歌谣:“出门不带锅,时对(即时餐)多基础;仙饭任尝吃,肚饱又唱歌”。

相关参考

黎族的竹竿舞是怎样跳的?又有啥好意头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黎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反抗斗争等等,都可以从舞蹈这个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现。竹竿舞又

黎族的生活习俗舞是怎样的?又有啥含义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都有吉、凶、福、祸。所以黎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各种生活习俗,诸如生产劳动、建屋

黎族族名是咋来的?黎族的方言又有啥特征

黎族族称叙述。黎族方言及特征。“黎”是他称,即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一般都自称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哈”、“杞”、“润”、“赛”和“

黎族服饰都有啥特点 黎族服饰文化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

黎族的传统乐器都有啥?至今又有何发展

在保亭槟榔园旅游景区,有一支黎族器乐演奏队,椰壳、牛角在他们手上都能奏出优美的旋律,还有更多乐器外地游客从来就没见过。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队,使这个景区生机盎然。黄照安,这支黎族器乐演奏队的队长,多年

黎族人结婚的习俗有啥民族特色 黎族婚俗

黎族婚姻与家庭的建立,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综合特征,又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构成了黎族民间独特的婚俗。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关系,严禁同一个宗族谱系血缘成

哈萨克族民歌有啥特点?又有啥民族魅力

新疆各民族民歌中,哈萨克族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是两种最活跃的民间音乐。我生活的伊犁就是哈萨克族自治州。哈萨克意思是“避难者”,他们祖先是两汉时的乌孙、康居等部族。新疆128.7万哈萨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伊犁

哈萨克族民歌有啥特点?又有啥民族魅力

新疆各民族民歌中,哈萨克族民歌和维吾尔族民歌是两种最活跃的民间音乐。我生活的伊犁就是哈萨克族自治州。哈萨克意思是“避难者”,他们祖先是两汉时的乌孙、康居等部族。新疆128.7万哈萨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伊犁

黎族人是怎样水田耕作的?有何民族特点

水田耕作在黎族地区有大春和小春两种,小春是10月犁田耙田,11月播种,12月和次年1月插秧,4月、5月割禾;大春是4月开始犁田耙田,5月播种,6~7月插秧,10~11月割禾。1949年以前,黎族的水田

云南的白族是怎样过年的?又有啥习俗呢

和汉族地区一样,白族春节的序曲在腊月底就已开始,主要活动是杀年猪,腌制腊肉、火腿和白族风味食品“猪肝鲊”。大年二十九合家打扫卫生,清除当年的年画、对联等。白族人民早上写对联,家家户户的人都以贴上自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