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传统乐器都有啥?至今又有何发展

Posted 黎族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族的传统乐器都有啥?至今又有何发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的传统乐器都有啥?至今又有何发展

在保亭槟榔园旅游景区,有一支黎族器乐演奏队,椰壳、牛角在他们手上都能奏出优美的旋律,还有更多乐器外地游客从来就没见过。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队,使这个景区生机盎然。

黄照安,这支黎族器乐演奏队的队长,多年来一直研究、挖掘、整理和保护黎族乐器,并耐心地在传承。黎族乐器在他的精心照顾下,渐渐地和世人见面。

器乐博物馆

如今在黎族地区,许多传统乐器已经难得一见,独木鼓、叮咚、唎咧、口弓等,曾经与人们朝夕相伴的器乐,如今已经散落难寻,黄照安却收集了上百件黎族乐器,并且都能熟练地演奏,现在有些上了年纪的老者乐手,都曾经是他的学生。他家的客厅,摆满了各种黎族乐器,被当地人称为黎族乐器博物馆。

走进黄照安家里,你会发现这个黎族器乐的博物馆名副其实,独木鼓、古老的牛角号、叮咚、唎咧、灼吧、口弓、哔哒、口拜,以至于从来没有见过的乐器,件件透着古朴与原始。但每一件在黄照安的手里、口中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房间里的20多种、200余件乐器每一件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他的爱。

黄照安说,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民间丰富的竹木资源,制作工艺也不复杂,但要制作一件好的乐器也是要有一定技艺的;传统乐器的演奏技艺,对演奏技艺一般要求不高,男女青年均能学会使用,但要演奏得好,则需要一定的功夫,可是在民间,乐于挖掘整理保护黎族器乐的人士少之又少。

来源于生活

传统的黎族器乐,与生活息息相关。

据有关资料,最早出现的乐器是独木鼓。黎族古民歌传述,远古时候因雷公击倒大树,烧树木成洞,黎族祖先就击木洞呼众围猎,后来人们用牛皮或鹿皮蒙住大洞口,敲起来咚咚作响,以作招众、祭祀和乐器使用。叮咚木也是较早出现的打击乐器。古时,黎族人民砍山种山兰,以驱赶山猪,后来发展成为跳舞娱乐用的打击乐器。

史书对黎族传统乐器有零星记载。宋初的《太平环宇记》云:“琼州聚合推鼓歌乐。”据老艺人相传,黎族传统乐器以清康乾年间最为盛行。

据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称非遗中心)专家符策超介绍,黎族乐器不少于40种,传统乐器主要有:独木鼓、叮咚、口弓、唎咧、哔哒、口拜、鼻箫、灼吧等八大件。

省非遗中心副主任王海昌一直以来对黎族器乐有深入的研究,他说:“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黎族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

昔日的辉煌

如今,世人对黎族器乐认知的并不多,这还需要我们去宣传推广,省非遗中心专家符策超说。

据了解,黎族器乐曾有过辉煌,如黎族器乐《打叮咚》参加1957年第一届全国音乐舞蹈会演,得到好评;黎族乐手卢玉昌吹奏的“口拜”乐器1980年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连吹20多分钟不换气,博得满场喝彩;乐手黄会基因为吹唎咧,被广东民族歌舞团招收,他吹奏的唎咧乐曲《相会在山兰园》从1984年至1992年先后应邀到新加坡、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吹奏,饮誉国内外。

符策超介绍说,如今有些黎族传统乐器的生存土壤已经消失,留下的只是一种文化符号,但我们文艺工作者要成为这种符号的记录者与传播者。因为黎族乐器有着自己的价值,它的萌生、发展和最终形成,融汇了民族历史、生产、生活、风情习俗的诸多信息,生动地体现了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传统。对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特别是为音乐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同时,黎族传统乐器和乐曲在祖国的音乐殿堂里独具一格。如叮咚木、鼻箫、口弓、唎咧、洞勺(灼吧)等乐器在国内并不多见,许多乐曲也是本民族独具的,它丰富了祖国器乐的宝库,呈现出祖国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危难的处境

受时尚音乐的冲击,黎族传统器乐日渐式微,民间乐手也青黄不接,传统的乐曲也有失传之危,这是省里专家对黎族乐器当前状况的评定。面临这种境况,省非遗中心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文体局也对保护做了计划。

据省非遗中心主任王学忠介绍说,对黎族传统器乐,当前正在组织进行全面的抢救保护,首先是掌握传统乐器的制作技艺,征集遗存下来的乐器文物。在掌握技艺的同时,传承传统乐器独特的演奏手法,如“内循环换气”,掌握声音长久不断的演奏技巧。

与此同时,全面深入进行传统乐曲的收录记谱工作,以便留存遗产;大力培养传承人,避免人亡艺绝;加强研究,有效地进行传统乐器的改革,提高它的表现力,坚持在各种文艺活动中使用,弘扬和展示传统乐曲的独特魁力。

相关参考

黎族传统乐器鼻箫有何历史?又是怎样演奏的

说起箫,人们无不联想到用嘴来吹奏的箫。可是海南的一百多里却有一种用鼻子来吹奏的箫。称为鼻箫。鼻箫是用一节白板做成,直径一厘米左右,长约七十厘米,两头顶端各有一个小圆孔,全箫四个孔,但能吹出7个音阶,声

黎族民间的创世神话都有啥?有何来源

神话《大力神》在黎族中广为流传。神话说:“古时天地相距很近,天上有七个太阳和月亮,人类深受其苦,难以为生。有个叫大力神的人,在一夜之间把天拱上高空,第二天又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弓箭,把太阳和月亮各射下了

黎族的生活习俗舞是怎样的?又有啥含义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最早居民,在海南岛这种自然环境条件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有灵魂,都有吉、凶、福、祸。所以黎族人民在日常的生活劳动中,形成了各种生活习俗,诸如生产劳动、建屋

维吾尔族传统的乐器都有啥 维吾尔族乐器

弹弦乐器:弹拨尔、热瓦甫、独它尔、卡龙。拉弦乐器:萨它尔、艾捷克、胡西塔尔。吹奏乐器:笛、巴拉曼、唢呐。打击乐器:手鼓、那格拉、萨巴依、它石。维吾尔族乐器很发达,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维吾尔族的乐器制作

羌族都有啥传统乐器 羌族乐器简介

羌笛:羌笛系用骨制成,前端吊一截皮绳,又作鞭使。最初只“宫、商、角、徵”四音,传有名京房者(公元前77至37年)又加一高音按孔,构成“宫商角徵羽”5音,后汉马融《长笛赋》所记:“近世双笛从羌起……君明

黎族的竹竿舞是怎样跳的?又有啥好意头

黎族舞蹈是黎族人民在海南岛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条件中,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积淀而形成的。黎族社会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经济生活、劳动生产、反抗斗争等等,都可以从舞蹈这个角度上得到一定的展现。竹竿舞又

黎族社会留下的氏族制都有啥民族特色

黎族的传统社会,无论五指山腹地还是外围地区,都保存着浓厚的氏族制度残余。黎族母系氏族残余的主要体现在婚姻关系、生产力水平及其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等。黎族严格遵守族外婚的习俗,即不同血缘集团才能通婚。在沿

黎族快乐的打柴舞是啥样的?至今有何发展

每当黎族的三月三,或是庆丰收时,人们便聚会于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分成两队,一队持竿打柴,有坐、蹲、站三种,一队跳竹竿,持竿一队把竹竿有节奏地打击,跳舞者在竹竿分合的瞬间,敏捷地跳跃,作出各种优美的动

黎族传统的竹木乐器都是啥 黎族乐器简介

黎族竹木器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传统乐器取材于大自然中的各种竹木、畜兽皮原料,经过手工加工而成乐器,散发着原始社会的生活气息。黎族乐器是人们崇尚自然的生动体现,是原生态音乐的遗存

黎族人结婚的习俗有啥民族特色 黎族婚俗

黎族婚姻与家庭的建立,是黎族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具有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的综合特征,又有封建社会的色彩,构成了黎族民间独特的婚俗。黎族婚姻制度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婚配关系,严禁同一个宗族谱系血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