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

Posted 官吏

篇首语: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

一提到苏州,脑中的景象都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小桥和流水,让很多人都向往。但是,在明朝,苏州可是江南地区最昏暗的地方。朱瞻基上位之后,立刻就派人到了江南苏州,大力惩罚贪腐的官吏,这个派去的人就是况钟。苏州在当时是出了名的难治理,那里的繁荣景象和丰富物产使得当地的土豪和官吏都在互相勾结,甚至是欺压百姓。当时,皇帝就在上早朝的时候,问有没有自愿去治理苏州的?底下的大臣都慌了,一听到苏州,就令人大腿打颤,先前好几任官员去了之后,并不是治不好的问题,直接就是命都丢在那里了,苏州并不是一潭清水,你只要一只脚踏了进去,想不沾脏衣服都是不可能的,更甚至是整个人都被吞噬进去。此时,大堂内没有一个人敢说话,但是有一个人想了想还是站了出来,这个人就叫做况钟。> >况钟这个人以机智机敏著称。他本来就是吏部尚书的一个门生,但是由于吏部尚书极力推荐,皇帝发现了他的才能于是就破格升为朝廷的一个官吏。到了苏州之后,他从代理知府那里接过官印,于是就开始了他的苏州治理生涯。他自己或许也没想到,自己会在苏州这个地方待上整整十三年。> >上了任,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案件。第一起案子,就是杀人案。那个杀人犯早就已经给地下的官吏送过礼了,所以等到况钟结果案底的时候,那个官吏就对况钟说,这个赵五是被冤枉的,大人你就放了他吧。况钟这个时候就在假装糊涂,于是就连连点头,说,“放了他吧,他是无罪的。”官吏一听,十分欢喜,走出门后,就走到杀人犯的家里,多要了几两银子才肯将人送回来。被害的那个人的家属知道了这件事,控诉老天的不公平,大声地怒骂这个官员不负责任,干出这种瞎了眼的事情。> >在办第二件事的时候,官吏又收了原告的贿赂,要求诬陷被告的人。这个时候,那个官员就主张老爷将无辜的被告压入大牢,之后听到心上人的知府连连点头称赞,心里想这个人估计也是个大贪官,于是就轻蔑地看了一眼,走了。况钟等到人走之后,终于露出了狠厉的神色。他派自己身边的亲信,到地方上去查办这个官员,看看他一共收了多少的贿赂,并把收的每一笔钱都要找到凭证一块带回来。等到搜集了所有的证据之后,况钟叫来那个官吏就问他,“你确定赵五真的就没有杀人吗?”一字一顿,说的极其认真,每一个字都仿佛在那个官员的心上划了一道,一刀一刀的划破那个黑心的表皮,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做的。> >那个官员一听,腿就软了,知道自己受贿赂的事情败露了,只能跪下来,连声喊着饶命。况钟将自己的查到的证据都甩在他的脸上,那个官员直接就被吓傻了,抓着这些纸就想往嘴里吃,但是没想到况钟就冷笑着对他说,“你要知道这只是复印的版本,真的那一个我有留存档案的,你的命是饶不了了。”那个官员直接被吓昏了,况钟叫底下的人全部查清牵扯的人有谁,按照受贿金额的大小,一律按律法处置,贪污严重,牵扯人命的就直接就地打死,贪污较小的就关入大牢。这下,真的是铲除了不少受贿赂的人,以前的案子凡是有异议的全部翻出来重审,底下的百姓知道,都在拍手叫好,大声地称赞这个况钟有胆识。> >当时的百姓因为每次上缴粮草都要亲自押运到很远的地方去交到朝廷里,但是在路上就会经常遇到劫匪,生活的十分艰难。况钟发现这件事情之后,就像朝廷上奏,说明情况之后,就要求朝廷统一设一个比较近的地方,让百姓将粮草都运到这个地方,也不必跑太远的路了。这个想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同时皇帝也大力嘉奖了况钟。但是况钟都没有收下这个赏赐,而是直接将赏赐转给了家里有困难的百姓,让他们好好地生活。>等到况钟要升任的时候,苏州的百姓聚集了两万多名,统一向朝廷上书,要求他继续留在苏州治理。朝廷没办法只能答应,况钟在苏州一呆就是十三年,最终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苏州的百姓都为他所哭泣,满城都是痛哭的声音。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况钟的后人 况钟是个什么样的人

况钟况钟是明朝官员,曾任礼部郎中、苏州知府等职,他三任苏州府,长达13年。任职内成绩斐然,是一位勤于政事、清廉公正、深得百姓爱戴的清官,苏州人民赞他为“况青天”,与包拯、海瑞并列中国民间三大青天。那么

明朝历史 明代清官故事之况钟――《明史》卷一六一

  一段《十五贯》的戏剧故事,使况钟成为妇孺皆知的清官。而历史上的况钟,也并不亚于戏剧中的况钟,他出身吏员,深知官场的积弊,为官后奖善惩恶,被百姓奉之若神。他任苏州知府十二年,“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

解密陈后主陈叔宝为何会被称为“井底皇帝”呢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

解密陈后主陈叔宝为何会被称为“井底皇帝”呢

陈后主,即陈叔宝,陈宣帝陈顼的长子,是南北朝时期南朝陈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一生共在位7年,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疏于朝政,整天纵情声色、花天酒地,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陈国的国力也逐渐走向衰落。据《南史·卷

况钟是一个怎样的人

况钟不仅刚正廉洁,而且孜孜爱民。前后各届苏州知府都不能与他相比。他在任期间,先后为人民办了许多好事。贪官污吏动不动对百姓处以酷刑,他先后酌情予以减免者近一千四百余人。同时,他协同巡抚周忱,悉心筹划,为

明代历史上三教皆通的姚广孝为何会被世人称为“黑袍妖僧”

明朝僧侣道衍,原名姚广孝,他是一个很奇特的和尚。幼时,姚广孝很是聪慧,善于学习,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十四岁时,出家为僧,当了和尚,但他又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和尚,放着好好的经书不读,偏偏拜了一位道士为师,

历史人物 萧道成为什么会被称为鱼鳞子

对为何称呼萧道成为“鱼鳞子”?萧道成和萧衍的关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本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萧道成是位博学多才的君主,在历史上享有很高的名声。萧道成生于公元427年,卒于公元482年,享年

为何会被百姓剖腹 同治的皇后去世多年后

清朝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不到三个月后,身怀有孕的皇后阿鲁特氏也突然自尽,朝野震惊。5年以后,这同治皇帝夫妇被合葬在惠陵。70年以后,也就是1945年,已经死去多年的同治皇帝和皇后的陵墓被

为何会被百姓剖腹 同治的皇后去世多年后

清朝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皇帝驾崩。不到三个月后,身怀有孕的皇后阿鲁特氏也突然自尽,朝野震惊。5年以后,这同治皇帝夫妇被合葬在惠陵。70年以后,也就是1945年,已经死去多年的同治皇帝和皇后的陵墓被

野史寇准为何会被百姓演绎成简朴的清官

一说到北宋名臣寇准,许多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一个身穿补丁衣、腰悬醋葫芦、清廉简朴到了极点的寇老西儿形象。刘兰芳的长篇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