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韩麟春革命经历是什么样的 韩麟春简介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韩麟春革命经历是什么样的 韩麟春简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韩麟春革命经历是什么样的 韩麟春简介
韩麟春(1885年—1931年),字芳宸,奉天省辽阳县(今属辽阳)人。历任北洋军军咨府参事,北洋军陆军次长,后补陆军中将,东三省兵工厂总办,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1927年6月18日安国军政府成立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授陆军上将。是年末因病去职。>>早期经历>韩麟春青年时期刻苦好学,成绩斐然。1904年考取北京“练兵处”,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第六期炮兵科毕业。1908年毕业回国任清政府陆军部军械科科员,后升为军械司司长,又由司长而升为陆军讲武堂教务长等职。旋任陆军部参事,驻美陆军武官。>>革命历程>民国建立后,韩麟春在北洋军阀政府陆军部任职,因发明“韩麟春式”步枪有功,被授予王位勋章,升任军咨府参事。1919年,他代表北洋政府赴欧洲考察军事,并代表陆军部任巴黎和会军事委员。1922年1月任陆军次长,后补陆军中将。1922年直奉战争后,韩投身奉军,被张作霖重用,任命为东三省兵工厂总办(督办为杨宇霆),掌握工厂的计划和管理工作大权。在他的管理下,该厂每年能制造大炮150多门、炮弹20余万发、步枪6万余支、枪弹60余万发、机关枪1000挺以上,迫击炮的数量也不少。该厂规模之大和生产能力之高居全国首位。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韩麟春任第1军副军长。战后,得到张作霖重用,接替杨宇霆为东三省兵工厂督办职务。>>>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任镇威军第一军副军长,第二军军长。曾作为张作霖代表赴广州与孙中山商讨奉孙联合反直事宜,任善后会议会员。1925年任东三省陆军训练处副监。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时,韩麟春任镇威军第4方面军军团长,与张学良的第3方面军组成联合军团,是奉军的主力。郭松龄反奉失败后,任第九军军长。1926年,任镇威军三、四方面军军团长。同年6月,被吴佩孚任命为将军府麟威将军,加陆军上将衔,韩通电拒受。同年11月,参加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和阎锡山的天津蔡园会议,授安国军陆军上将衔。韩麟春此时极受张作霖信任。1927年2月,与张学良等率军讨伐靳云鹗入豫,旋与武汉政府北伐军激战。3月12日,在对抗北伐前线,与张学良联名发表首倡弭兵的《张韩对时局通电》。6月18日安国军政府成立时,任陆军第四方面军团军团长兼陆军大学校长。是年末因病去职。1927年冬天,韩麟春突然中风。1931年病逝,享年46岁。相关参考
提起张作霖,我们就一定会提起皇姑屯事件。很多人都在说,要是张作霖没有死的话,可能抗日战争就不会打这么多年,又或者说抗日战争不会延续到1945年。当然,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历史不会重复,很多事情发生了
张作霖在东北自称一系时,他的手下有五人号称「”五虎将”,这五人分别是姜登选、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郭松龄,是张作霖在军阀混战中五员猛将。但张作霖的五虎将性情各异,品行不一:韩麟春智谋厉害,不拘小节;
文|和佛赏花去张作霖账下有五员大将号称他的五虎将,分别是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郭松龄、姜登选。5个人5种性格,韩麟春有智谋,而不拘小节;李景林多才艺而好说大话;张
文|和佛赏花去张作霖账下有五员大将号称他的五虎将,分别是韩麟春、李景林、张宗昌、郭松龄、姜登选。5个人5种性格,韩麟春有智谋,而不拘小节;李景林多才艺而好说大话;张
辛亥革命时,革命党人对旗人进行了迫害和屠杀。就全国而言,驱逐鞑虏口号产生了强大的激发作用,革命军与八旗军之间的仇视对立情绪未能因清帝逊位而及时化解,局部的武装冲突也没能避免,在南京、西安、福州、荆州等
从战场上的最强冷兵器,到现样的救人利刃,刀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
刀作为武器的一种,是十八般兵器里边的九短之首。最早的刀类武器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几乎是有人的时候就有了这把可以用来防身和捕猎的利器。原始人类的刀具多以石头,兽骨打造,相比于普通的钝器,刀的出现可以说成
近代羌族服饰基本上承袭了袍服之制,服饰面料仍以皮裘、毛、麻织品为主。道光《茂州志》载:“其服饰,男毡帽,女编发,以布缠头,冬夏皆衣毪。”羌族缠头之俗在乾隆年间《职贡图》中已经出现。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纳西胡琴,纳西族弓拉弦鸣乐器。因饰龙头和琴筒较大,纳西族又称其为龙头胡琴和大胡。形制较为古朴,音色柔和浑厚,用于“白沙细乐”和“纳西古乐”。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外观与湖南花鼓戏的长筒式大筒
白族的龙头三弦,其形制奇特,音色圆润,常为白族民歌和说唱伴奏,深受白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剑川、鹤庆、洱源、大理、云龙和兰坪等地。传说洱海边住着一位白族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大郎贪财,二郎好吃懒做,三郎爱弹...
拉祜族小三弦,是拉祜族、佤族和哈尼族爱尼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因拉祜人最为喜爱而得名。流行于云南省思茅地区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临沧地区沧源佤族自治县等地。形制比较独特,它不仅与汉族的小三弦有较大区别,也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