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审讯过秋瑾的县令李钟岳,为什么在她英勇就义后悬梁自尽
Posted 山阴
篇首语:愿你成为自己喜欢的模样,不抱怨,不将就,有自由,有光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审讯过秋瑾的县令李钟岳,为什么在她英勇就义后悬梁自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审讯过秋瑾的县令李钟岳,为什么在她英勇就义后悬梁自尽
“秋风秋雨愁煞人”,然而,还没有等到秋天,秋瑾就被押往刑场,英勇就义。>那一刻,是1907年7月15日凌晨4点许。地点是浙江绍兴轩亭口。>秋瑾时年32岁,正是青春大好年华。>秋瑾英勇就义后,曾经审讯过她的山阴县令李钟岳,于当年10月29日在寓所中悬梁自缢。这一天,离秋瑾遇难仅百余日。>>李钟岳,字崧生,山东安丘县辉渠乡谋家河村人,生于1855年。李钟岳家是一个书香家庭,耳濡目染之下,他顺理成章地走上了科举之路。18岁中秀才,39岁中举人,43岁中进士。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所致,李钟岳没能留在朝廷,被分配到地方上,先是署理浙江衢州府江山县县令,继而调任山阴县令。>这一年,是1907年。>山阴县,正好是秋瑾的家乡。秋瑾在家乡度过了近30年光阴,直至1904年7月,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离开家乡,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本,秋瑾积极投身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并以“鉴湖女侠”为笔名,在杂志上发表文章,宣传女权主义,倡导爱国精神。1905年,秋瑾曾经短暂回国,随即又第二次赴日本,加入了同盟会。1906年,秋瑾为抗议日本政府颁布《取缔清国留日学生规则》,愤然回国,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公学。>1907年正月,秋瑾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在复会领导成员徐锡麟、陶成章等人创建的大通学堂任职督办,主持校务工作。在大通学堂,秋瑾一边招纳革命青年,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一边派人到浙江各地,联络会党,准备发动革命起义。>秋瑾与徐锡麟约定,于当年7月19日同时在浙江和安徽发起起义。然而,徐锡麟去了安徽后,遭到泄密,被迫提前到7月6日在安徽安庆发起起义。由于起义太匆仓促,被清朝弹压下去。徐锡麟被清廷杀害。>起义失败后,一个叫胡道南的绍兴绅士,向当局告密秋瑾。浙江巡抚张曾扬(张之洞侄曾孙)随即急电绍兴知府贵福,对大通学堂进行查封,抓捕秋瑾等人。贵福则将这个任务交给了山阴县令李钟岳。>这时候,李钟岳任职山阴县令还不到半年。>李钟岳对秋瑾的事迹早有耳闻。他并不觉得这个奇女子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叛逆”。相反,李钟岳极为仰慕秋瑾的才情,对她的诗歌至为推崇。秋瑾曾经吟出了“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山河故国羞”的诗句,李钟岳将这句诗拿来教育儿子:“以一女子而能诗,胜汝辈多矣!”>收到贵福的严令后,李钟岳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亲自来到府署,向贵福陈述,表示大通学堂并没有违法越轨之举,不可武力摧残。在李钟岳的保护下,大通学堂暂时保住了平安。>>然而,由于张曾扬、贵福一再威逼催促,李钟岳不得不于7月13日下午率300士卒来到大通学堂,将秋瑾等人捉拿回县衙。贵福一度将秋瑾提到府署,但由于秋瑾坚决不承认参加旨在推翻清廷的行动,贵福又查无实证,只好将她押回山阴县,让李钟岳继续审讯。>李钟岳对自己仰慕已久的才女执礼甚恭。7月14日,李钟岳将秋瑾提审时,破例给她设了座位。秋瑾在审讯时,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诗句。这句诗出自清朝诗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怀》,相当切合秋瑾当时的心境。李钟岳赞叹秋瑾书法很好。秋瑾回答:“未见过贴,字实不能写,文章是能作几篇的。”>整个审讯过程持续两小时。这哪里是什么审讯,分明是文人会客嘛。>贵福对李钟岳的做法相当不满,要求李钟岳对秋瑾用刑。李钟岳表示秋瑾是读书人,又是一介女子,且查无实证,难以用刑。贵福一怒之下,向张曾扬报告,谎称秋瑾已经承认密谋革命。张曾扬没有进行复查,下令“就地正法”。>秋瑾的命运就此注定了。>7月15日凌晨3点钟,李钟岳将秋瑾带到大堂,说:“余位卑言轻,愧无力成全,然死汝非我意,幸谅之也。”话音未落,他已经泣不成声,“泪随声堕”。秋瑾深感李钟岳暗中保护之恩,默然而立。李钟岳问秋瑾还有什么要求,她提出不要枭首、刑后勿剥衣服等。李钟岳一一应允。>>4点钟,李钟岳带着秋瑾步行到行刑地点——轩亭口。秋瑾在此英勇就义。>秋瑾就义3天后,李钟岳就被免去了山阴县令一职。他离开山阴县,寄居在杭州寓所,整日闷闷不乐,对秋瑾之死深感悔恨,反复念叨“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虽然旁人都极力劝解,但他始终不能释怀,且起了殉身之念。>10月29日上午9点多钟,李钟岳在经历几次自杀未遂后,趁家里人不备,在寓所中悬梁自缢,年仅53岁。相关参考
秋瑾这个女子为了革命事业而失去了生活的机会,这一年她才32岁,可是问讯她的当时的地方官员李钟岳却在这个女子就义百天左右的时间就自己结束了性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整个过程是这样的,下面我就来给大家详细的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却也是一部革命史,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中国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革命过程是残酷的,需要牺牲和流血,很对爱国志士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秋瑾女士作为辛亥三杰之一,为推翻清朝统
她是一个女性却为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鉴湖女侠”,以此表示自己不甘落后于男子,要为拯救祖国,拯救劳苦大众而战斗的决心。她用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巾帼英雄,谁说女子不如男,接下来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这一代女英
导语:秋瑾之后,被世人普遍赞誉为「女侠」的革命家并不多,方君瑛就是这不多的「女侠」中的一个。这位温婉女子,并不像秋瑾那样发扬踔厉,也没有任何武术功底,但她是一位公认的现代民族主义革命家,一度主掌暗
秋瑾自知难逃一死,无论贵福如何咆哮,只是不理不睬。贵福气的发抖,叫喊大刑侍候。李钟岳说:“此人底细,卑职略知一二,且容卑职带回去细细审问吧。”贵福见秋瑾态度强硬,再审下去也问不出什么来,自讨其辱而已,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在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清政府腐败无能,百姓的生活非常艰难。随着一些新思想传入国内,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渴望运用新思想去拯救这个
民国历史 从小缠足却热爱舞剑、能逃走却选择就义,死前只求“不要脱衣服斩首”你所不知道的女侠秋瑾
清朝末年西学东渐,帝制在诸多知识分子眼中,成了该打破的旧体制,在一众起义革命的义士中,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秋瑾大概最让人印象深刻。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不但离开丈夫独自到日本求学,更加入了革命运动
“稗史漫传曾羽化,千秋一例不平鸣”,翼王石达开是太平天胱罡挥写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十六岁便“被访出山”,十九岁统帅千军万马,二十岁封王,英勇就义时年仅三十二岁,他生前用兵神出鬼没,死后仍令敌人提心吊胆
革命志士秋瑾牺牲后,她子女过得如何?女儿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文|武品文史《中国女报》是一刊提倡女权以及宣传革命的报纸,她的创办人就是革命志士秋瑾,秋瑾1875年出生在福建云霄县,因为是官宦世家,所以秋
我的姑姑伍若兰1906年出生于耒阳县一户知识分子家庭,1924年考入当时著名的衡阳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简称“女三师”),从那年起,她便投身于轰轰烈烈的革命之中。1929年,她为了掩护丈夫朱德和红四军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