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徐寿辉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Posted 领导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徐寿辉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徐寿辉和陈友谅是什么关系
元朝末年,中原地区农民起义军四起,其中有三支对元帝国威胁最大:一支是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一支是私盐贩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还有一支是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这三支起义军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支便是徐寿辉领导的红巾军。>>徐寿辉(1320-1360),罗田(今属湖北)人,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卖布出身。1351年八月,他与邹普胜等在蕲州(今湖北蕲春)利用白莲教聚众起义,也以红巾军为号。十月,率部攻占蕲水与浠水,随后他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第二年,所部以"摧富益贫"等口号发动群众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也许真的是“盛极必衰”,就在他登上人生巅峰时,他开始走下坡路了。也或许他只适合卖布,不适合当领导,特别是当百万众的大领导。他的天完政权内部矛盾重重,部将争权夺利,徐寿辉的部将倪文俊心怀叵测,企图暗杀徐寿辉,篡夺帝位。其阴谋败露后,自汉阳逃往黄州,被陈友谅(也是徐的部将)所捕杀。陈友谅杀了倪文俊后,又吞并了他的军队,自称宣慰使,随即又称平章政事,完全不把徐寿辉放在眼里。>>至正十九年(1359)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并改年号为天定。此时陈友谅已掌管着军政大权,便权欲熏心,自称汉王,设置王府官属,并暗地里将徐的心腹部将一一杀害。徐寿辉也无可奈何。>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暗置伏兵,以察言观色看作战地形为由,将徐寿辉诱骗至太平(今安徽当涂)附近的采石镇,将其杀害。陈自即皇帝位,国号汉,改年号为大义,不久亦被朱元璋击败。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徐寿辉和陈友谅_徐寿辉的结局_徐寿辉简介_徐寿辉的四大金刚
本名:徐寿辉别称:徐真一,徐真逸所处时代:元末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蕲州罗田县出生时间:1320年去世时间:1360年主要成就:揭竿起义反元,建立天完政权在位时间:1351年—1360年年号:治平、太
...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以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公元1357,陈友谅,以勤王
陈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万千人中的一个。正是在那个人人都可以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时代,才能让他这个小小的渔家之子,能打下一方势力,能够和明
历史人物 元朝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徐寿辉简介,陈友谅为什么杀徐寿辉
人物生平徐寿辉是罗田多云乡上五堡(今天堂九资河)人,原是贩卖土布的小商贩,他身格魁伟,相貌非凡,为人正直,见义勇为,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五月,北方白莲教会的韩山童、刘福通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
当朱元璋的势力向南方发展的时候,首先遇到一个强敌是陈友谅。陈友谅原是徐寿辉起义军的部将,后来他谋杀了徐寿辉,自立为王,国号叫汉。他占据江西、湖南和湖北一带,地广兵多,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割据政权。公元13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讲陈友谅,必定先要提一下“天完”政权。这一支湖北红巾,事主儿是“彭和尚”彭莹玉,主要执行人是邹普胜,至于被推为“领袖”的徐寿辉,本来布贩子一名,彭和尚见他相貌不俗,便推举他为王,老徐实则绣花枕头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