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
篇首语:人生必须的知识就是引人向光明方面的明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
陈友谅这个人,如果不是正好生逢乱世,群雄并起,农民起义,也许只最终会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的万千人中的一个。正是在那个人人都可以拼出自己的一方天地的时代,才能让他这个小小的渔家之子,能打下一方势力,能够和明太祖朱元璋共争天下,还建立了一个大汉政权。陈友谅生于公元1320年,湖北沔阳黄蓬人,中国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元末农民起义爆发后,参加以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公元1357,陈友谅,以勤王为理由,袭杀反叛徐寿辉的倪文俊。
公元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持徐寿辉,自称汉王。公元1360年,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建国号大汉,改元大义。此后,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一面把军事重心放在对邻境朱元璋部的战争上。大汉将士多数是天完旧属,对陈友谅杀掉徐寿辉,自立为帝的做法极其不满,在战争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最终将天下在鄱阳湖大战中输给了朱元璋。
陈友谅建立了大汉政权后,极其自得,用现在的说法,大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因此,他一面继续进行反元战争,但另一方面却早已把军事重心放在了和朱元璋一部的征战上。在势力上来看,陈友谅控制着长江中游,朱元璋的势力则在苏南皖南赣中,势力相邻的两人,势必会爆发一场大战。两人的战争,历经龙湾(至正二十年闰五月)、江州(二十一年八月)、鄱阳湖(二十三年夏)几次重大战役。
陈友谅称帝立汉,一干官员除太师邹普胜,其下官员大多数都是天完旧属,这些旧有官员对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这种篡权夺位的行为深为不满,在与朱元璋的对战中相继倒戈降朱,使陈友谅接连败北。这也简接导致了陈友谅部军心不稳,最终在鄱阳湖大战中中流矢身亡。陈友谅自满专横,穷奢极欲,不恤民力。
传闻朱元璋战胜陈友谅后,曾登上陈友谅所铸造的恢弘战船,其房内一个床铺都极其奢华,精致到了极点。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想来这便是陈友谅会输给朱元璋的主要原因。另外,陈友谅不善于抓住战机,在刚经历一场大战后便贸然与朱元璋发动战争,不给将士喘息的机会,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查看陈氏宗亲网,汉王陈友谅公世系记载,其父陈普才一共有五子。这也就说说陈友谅一共有五个亲兄弟,分别是陈友富、陈友直、陈友谅、陈友仁、陈友贵。其中陈友仁在鄱阳湖一战中战死了,陈友贵及堂弟陈遂在战败后保护五皇妃何氏携二子伯能、伯通及一女伯慧和九皇妃薛氏逃走。还有两弟投降朱元璋后被授予爵位。朱元璋对陈友谅的亲族还算不错了,不仅给其两弟封授爵位,连他的父亲陈普才在投降后也被封承恩侯。
陈友谅娶有妻妾杨苕华、娄玉贞、陶氏、阇氏。有记载为陈友谅有两字,长子陈善,次子陈理。陈友谅兵败后,长子陈善在陈友谅的部下护送到大别山腹地,改名换姓,化名郭景福逃掉朱元璋的追杀。等明朝被灭后,重新开始统一辈分:世家之传,克承其志,立乃仁心 ,以启方一,延泽礼长,文定光国。
次子陈理在陈友谅鄱阳湖打败后,由陈友谅旧部张定边等护送返回武昌。返回武昌后,在张定边等人的拥护下,成为大汉第二任帝,改元德寿。后来在朱元璋兵临武昌城下后,出城投降。投降后,朱元璋念其年龄尚幼小,皇恩浩荡,免其死罪,流放远地。“理居京师,邑邑出怨望语。帝曰:‘此童孺小过耳,恐细人蛊惑,不克全朕恩,宜处之远方。’”清·张廷玉等《明史》。
汉王陈友谅最终以鄱阳湖大战的失败而告终,但同样,他也是一个乱世枭雄。
为何自己会先被灭? 陈友谅与张士诚约定夹击朱元璋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陈友谅为了吞掉朱元璋,勾结朝廷太尉张士诚,约定东西夹击应天,平分朱元璋的领地。朱元璋收到消息,召集众将商量对策,一时众说纷纭,刘基提议必须集中力量消灭陈友谅。朱元璋同意刘基的判断,采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朱元璋的部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他修书一封,派人送到了陈友谅营中,约陈友谅攻击应天,并说愿意在江东桥作内应。
六月二十三日早晨,陈友谅率舰队主力赶到应天郊外的江东桥,这时才发现桥是石桥而非木桥,这才知道自己中计了。但为时已晚,朱元璋的伏兵奋起攻击,陈友谅大败。
朱元璋收太平,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于是朱元璋率军直取陈友谅的老巢江州,陈友谅逃往武昌,朱元璋攻克江西和湖北东南部。
正在这时,中原红巾军发生分裂,力量大大的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二月,张士诚乘人之危,派部将吕珍进攻安丰,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等到朱元璋率军赶到安丰时,刘福通已被吕珍杀死,朱元璋只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在朱元璋率军营救小明王时,陈友谅认为自己反攻时机已到,于是率兵进攻洪都 。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率领将士坚守了八十五天。
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朱元璋统兵二十万,进发洪都,陈友谅获悉后,撤出围军,迎战朱元璋,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决战。鄱阳湖水战从八月二十九日开始,至十月三日结束,进行了三十六天。朱元璋的军队充分发挥小船灵活的长处,火攻陈友谅军队,最终取胜,陈友谅最终也被乱箭射死。
相关参考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着,不管为什么要对付对方,但只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陈友谅对待倪文俊的态度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首先咱们介绍一下倪文俊这个人,他的老板是徐寿辉,也是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至正二十年(1360)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陈友谅为了吞掉朱
邹普胜是元朝末年起义将领之一,早些年与徐寿辉一起揭竿而起,后推举徐寿辉为起义首领,建立天完政权之后,被封为太师。不管天完军是徐寿辉主导,还是倪文俊,亦或是最后的陈友谅,邹普胜的地位都未曾改变,一直
邹普胜是元朝末年起义将领之一,早些年与徐寿辉一起揭竿而起,后推举徐寿辉为起义首领,建立天完政权之后,被封为太师。不管天完军是徐寿辉主导,还是倪文俊,亦或是最后的陈友谅,邹普胜的地位都未曾改变,一直
元朝末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先有韩山童,刘福通起义,随后群雄揭竿而起,诸侯割据,随后朱元璋占领应天,张士诚占领苏州,徐寿辉占领汉阳。此时陈友谅正在倪文俊手下担任一名高级干部,(请各位注意此陈友谅可并
元朝末年,烽烟四起,民不聊生。先有韩山童,刘福通起义,随后群雄揭竿而起,诸侯割据,随后朱元璋占领应天,张士诚占领苏州,徐寿辉占领汉阳。此时陈友谅正在倪文俊手下担任一名高级干部,(请各位注意此陈友谅可并
陈友谅斩杀倪文俊,是残暴还是人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本站小编告诉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着,不管为什么要对付对方,但只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陈友谅对待倪文俊的态度
陈友谅斩杀倪文俊,是残暴还是人性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全榜网小编告诉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直被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着,不管为什么要对付对方,但只要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好。陈友谅对待倪文俊的态
陈友谅徐寿辉都是元末红巾军农民起义军的领袖,陈友谅本来姓谢,因入赘到陈氏所以改姓为陈。陈友谅略通文理,在徐寿辉起义的时候是一个县里的小吏,听说徐寿辉率领红巾军起义,于是投奔了徐寿辉的部队,在徐寿辉的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