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崇祯帝是怎么教皇子读书的

Posted 皇子

篇首语:男人无志,钝铁无钢,女人无志,乱草无秧。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崇祯帝是怎么教皇子读书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崇祯帝是怎么教皇子读书的

明朝灭亡,很多人都喜欢将罪责归结于崇祯皇帝没有从北京撤退到南京,这才导致后来的南明政权不稳。然而就算崇祯皇帝逃到南京,也不见得能够守住江山,在崇祯皇帝登基之前,明朝的形势比南明政权还要好,可现实是,崇祯皇帝上台后,明朝就日益腐朽,最终垮台了。好奇的人还会问,崇祯皇帝不行,那他的儿子总可以吧,能担当起重任吧?> >据历史资料记载,崇祯皇帝的三个儿子,最后都死于清朝之手。明末崇祯皇帝的第三子、定王朱慈炯,命运更是众说纷纭。曾经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历史类小说《少年天子》,主要叙述了清军入关后顺治帝的一生,其中就写到定王朱慈炯的命运走向,让人唏嘘不已。命运很大程度取决于少年时代的教育,由此可见记录定王朱慈炯的读书历程很有探讨的价值。> >崇祯十五年(1642年)八月,皇三子定王朱慈炯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崇祯皇帝为定王选派颇有名望的青年学者方以智负责纪律和训导,负责讲解书本文章的是刘明翰。封建时代,皇子刚开始读书时都要有一套拜师礼,当时方以智端坐在大堂之上,定王则毕恭毕敬、不敢开口说话地行礼。> >拜师礼之后就开始读书,两位老师定下了讲学训导的时间,逢三、六、九的日子两位教师就会入宫教书。在定王学习的书房之中,按照次序安排了老师的座位,方以智坐东面,刘明翰坐西面,定王坐在正中间。开始上课的时候,刘明翰移步到定王的旁边,大声朗读着书中的内容,方以智训导两句,定王便跟着念两句。因为方以智比较严格,所以定王很害怕受方以智的责罚,便急忙对刘明翰说,请您前来训导。这时,皇帝身边的太监就说:“这是礼节,不可更改祖宗所定下的礼仪。”无奈之下,定王放弃了这种想法。> >定王只好在方以智的教导下,先把书跟着念完,休息了片刻后,方以智先生走过来询问定王是否已经温习完,定王说这些书已经读完并已经背诵完毕。按照皇子读书的制度礼仪,皇子只有将书本读熟背诵出来,才能让教授的老师出来。于是,方以智把今天应该诵读背诵的书呈给定王,定王便合上书本,进行背诵。定王背诵完,方以智从书房退出来。然后,就轮到刘明翰先生讲书了。方以智先生便在书房外等候着,等刘明翰讲完再进去训导。>从定王读书的过程,可以一窥明朝皇子教育的情形,而这无疑关系到国家未来命运的安排。明朝皇子的教育,比较僵硬,无趣无聊,扼杀了小孩子的好奇心,不过这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通病,也许这也是明朝出了很多“无厘头”皇帝的原因吧。

相关参考

细数崇祯帝是大清国卧底的八大理由

1大杀反清官员崇祯在位17年,有人统计过,他换了50位内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14位兵部尚书。杀死或逼得自杀的督师或总督多达11人,杀死巡抚11人、逼死1人。这还都是直接死在他手上的,被他抓进监狱关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明朝中后期的阉党之祸非常严重,到了明熹宗的时候,宦官魏忠贤权势遮天,一手操纵朝廷,形成了明朝最大的阉党集团。天启七年八月,明熹宗病故,其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

励精图治的崇祯帝是怎么成为亡国之君的?

...明熹宗病故,其弟弟朱由检便受命即位,次年改国号为“崇祯”,是为明思宗,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崇祯帝。崇祯即位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铲除阉党势力。即位之初,这个16岁的少年皇帝雷厉风行地铲除了魏忠贤的羽翼,使他...

崇祯皇帝三位皇子的最终结局 崇祯皇子下落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

崇祯皇帝三位皇子的最终结局 崇祯皇子下落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

明朝灭亡后崇祯三个皇子下落竟成千古之谜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

明朝历史 崇祯帝三个皇子去哪了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

明朝灭亡后崇祯三个皇子下落竟成千古之谜

在诸多亡国之君中,恐怕很难再找出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这样,是在殚精竭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无可奈何地用死来宣告自己王朝的覆灭,也很难再找出一个想尽办法救国而不为自己的家族考虑后路的末代皇帝。崇祯可以把皇

康熙读书曾累到咳血 清代皇子“减负”难

清代皇家教育到康熙“平定三藩”后才确立正规制度,据《养吉斋丛录》记载:“我朝家法,皇子、皇孙六岁,即就外傅读书。”意思是皇子虚岁满6岁便开始读书,早5点到下午3点,共10小时。一年只能休息5天,即元旦

康熙帝曾读书累到咳血 清代皇子教育严苛

虽然是凌晨5点开始上课,但皇子需凌晨4点到书房复习前天的功课,夏天虽热,皇子读书时却不允许使用扇子祛暑,每学一个字,即要写100遍,一段课文,要朗诵120遍。康熙皇帝年幼读书,自己曾累得咳血,故四书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