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魏忠贤最怕的明朝大将孙承宗,如果他不辞官,清朝没那么容易打下明朝

Posted 巡抚

篇首语: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魏忠贤最怕的明朝大将孙承宗,如果他不辞官,清朝没那么容易打下明朝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魏忠贤最怕的明朝大将孙承宗,如果他不辞官,清朝没那么容易打下明朝

说起魏忠贤那真的是无人不恨,此人无恶不作、结党营私甚至都敢觊觎皇位,但他也有怕的人,可能有读者不相信,其实“九千岁”的魏忠贤还真有的怕的人。魏忠贤不但怕此人,而且得知此人要到京城时,他吓得跪在皇上床边大哭,这个人就是孙承宗。> >1620年,以左庶子充日讲官,进入詹事府做事,辅导当时的皇太子朱常洛学习,即后来的明泰昌皇帝。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泰昌帝继位仅一个月,就不明不白的驾崩了。>因此,泰昌帝年仅16岁的儿子明天启皇帝朱由校继位。孙承宗继而就做了天启帝的老师。这样,年近花甲的孙承宗,依借帝师的地位,逐渐地进入了明朝后期政治权力的中心。>孙承宗自己则坐守山海关,并备前屯,充当其后盾。在袁崇焕的精心治理下,宁远“商旅辐辏,流移骈集,远近望为乐土”,成为一座进可攻、退可守的军事重镇。随着宁远城守的日渐巩固,明军防线不断延伸。>1625年夏,孙承宗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这样,自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从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而配合关、宁、锦铜墙铁壁的纵深防御,是孙承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一批名将:满贵、祖大寿、吴襄、赵率教等。孙承宗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了日后堪与后金八旗劲旅决战的名将——袁崇焕。天启三年至天启六年,大明东北四年无战事。> >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关门息警,中朝宴然,不复以边事为虑矣。”在这样相对安定的大背景下,按照战功来衡量,似乎孙承宗有些碌碌无为。>然当时的兵部尚书王永光对孙承宗和袁可立积极防御的一番作为作过很中肯的评价:“兵家有云,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孙阁老之所以打的都是小仗,是因为建奴知道他能打仗,再加上袁军门的水军牵制,后金不肯贸然来碰他的霉头,所以两年下来,孙阁老和袁军门一直没有发动大战役的机会,而发动战略总反攻把后金赶出去的机会又不成熟。但反过来说,孙阁老在无形中为朝廷省下了许多军费,确保了山海关安然无恙,使明朝有了更多的机会养精蓄锐,充分显示了天朝的不战之威。”>孙承宗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为长久把持朝柄,一心想把孙承宗也拉到自己一边,故进行过多次试探,但均遭到拒绝,由此怀恨在心。> >1624年十一月,孙承宗西巡至蓟、昌,报请以十一月十四日入朝贺万寿节,并面奏机宜。魏忠贤得知,恐其拥兵“清君侧”,大惧,“绕御床哭,上亦为心动”,当即命内阁拟旨,以“无旨擅离信地,非祖宗法”为名,令其返关。孙承宗无奈,只好返回。>1625年魏忠贤派太监刘应坤到山海关,借口马世龙损失马匹六百七十匹、甲胄等军用物资,围攻马世龙,并参劾孙承宗。孙承宗气极,连上二疏,自请罢官。九月,返乡。但就这样孙承宗归隐,但魏忠贤依然不敢动他,就这样过了几年,直到崇祯即位,这位朝廷重臣毅然决然的重入仕途,与清军作战。>在清兵向高阳进攻的时候,孙承宗以76岁的高龄,率领全家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由于兵力相差过于悬殊,高阳城很快就被攻破了,孙承宗被清兵抓获。多尔衮听说抓到了孙承宗,非常高兴,亲自来劝降,孙承宗严词拒绝!>有军官向孙承宗勒索金银,孙承宗大骂:“狗臊奴,不知道天朝有个没有金银的孙阁老?”清兵无奈,鉴于对其敬重,应允孙承宗可自尽而亡;看守的清兵不忍孙承宗自尽,从梁上救下三次。到傍晚,清兵换防,孙承宗坐在一张椅子上,令两个清兵用白绫将自己勒死,从容而又壮烈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保卫高阳的战斗中,孙承宗6个儿子、2个侄子,12个孙子、侄孙殉国,全家老小40余人遇难,孙承宗死后福王时,始赠太师,谥号文忠。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魏忠贤最怕的人是谁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的大太监,极受明熹宗的宠信,权倾朝野,人称“九千岁”。魏忠贤少年时家境贫寒,不学无术。长大后只是一个街头无赖,整日沉迷于酒色,还喜欢赌博。后来因为赌博欠了一屁股债,无力偿还,只好狠心切

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

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

历史人物 大明文武双全的战将,最后结局如何

对孙承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由于孙承宗功勋卓著,在朝中也是一位大臣,魏忠贤见此,就想要攀附孙承宗,但是孙承宗却不予理睬。魏忠贤也因此记恨于孙承宗,多次陷害孙承宗,还将朝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如何评价孙承宗

  孙承宗  孙承宗在明朝与后金对抗连连败绩下力挽狂澜,阻挡清兵进攻步伐,最终却辞官回乡,在清兵进攻高阳时他率全家人以及全城百姓守城,城破自缢,子女后人多战死,满门忠烈。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儿子:

明朝历史 明朝辽东三杰是谁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三人同为明末大将,又同出于辽东,并称辽东三杰。这三人其实都曾被魏忠贤陷害。熊廷弼广宁惨败后,熊廷弼、王化贞都判了死刑。快到行刑时,熊廷弼让汪文言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请缓期执行,后

历史人物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

“抗清名将”袁崇焕被凌迟后,乾隆为何要为其翻案?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末大将袁崇焕曾在辽东任职,有幸得到孙承宗赏识镇守宁远,先后取得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后来因为得罪魏忠贤辞官还乡,明思

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 明朝重臣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

历史人物 清朝最忌惮的一个汉人孙承宗,龙脉毁在他子孙手中

虽然明朝的皇帝们都继承了朱元璋那股子不服输的性格,不管是对外还是对内都特别的强硬,但明朝还是跳不出历史的规律,在强盛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衰弱了,一直到满清入关之后被灭亡了,共存在了二百七十六年,从朱元

魏忠贤与东林党之间的战争

1620年(天启元年),叶向高成为内阁首辅,孙慎行任礼部尚书,邹元标任都御史;天启二年,孙承宗入阁,兼掌兵部事,赵南星任都御史,第二年改吏部尚书。此外,高攀龙任左副都御史,杨涟也升至左副都御史,左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