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Posted 崇祯 孙承宗

篇首语: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2、孙承宗简介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忠尽一生 崇祯年间关宁防线的缔造者孙承宗

孙承宗,高阳人(河北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天启二年以帝师身份督辽,修筑宁锦二百里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功勋卓著,遭到魏忠贤的妒忌,辞官回乡。

崇祯二年(1629年),清军大举进攻,从大安口直取遵化,快要直逼都城。朱由检传旨让孙承宗去守通州。孙承宗于是领二十七名骑兵出东便门,直奔通州。他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以严肃军纪,振奋士气。又立东营,建水师,练火兵,改革马政,提高了关门守军的战斗力。

他出巡宁远等地,切实地考察了关外数百里内的人情与地形,认为宁远地当险要,可守可屯,为“必据必争”之地,主张在此建城,练兵屯田,扼守关外。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其耕之人以为战、其战之人以为耕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先后恢复辽河以西疆土四百余里。

十一年,清军深入内地,十一月进攻高阳,这正是孙承宗的故乡,此时的孙承宗正在城中坚守。清军并未发动攻击,而是派使者围着城墙大声呐喊劝降,因为他们知道城中既无将领,又无守军。可没想到,换来是竟然是孙承宗在城墙上严厉的拒绝。

清军无奈之下发动了进攻。其实必须猛攻,对于这个小地方,很容易就能拿下。但别忘了,此时站在城墙的是孙承宗。

此时,孙承宗七十六岁,城内并没有守军,也没有将领,更没有粮草,弹丸之地,不堪一击。很明显,清军知道谁住在这里,所以他们并没有进攻,派出使者,耐心劝降,做对方的思想工作,对于这位超级牛人,可谓是给足了面子。

而孙承宗的态度,是这样的,清军到来的当天,他就带着全家二十多口人,上了城墙,开始坚守。在其感召之下,城中数千百姓,无一人逃亡,准备迎敌。失望的清军发动了进攻,在坚守几天后,高阳失守,孙承宗被俘。孙承宗接受了敌人的敬意,他整顿衣着,向北方叩头,然后,自尽而死。孙氏一家四十余口,全部殉国,满门忠烈。

这就是气节。这位老人!没有在家中安享晚年,为国尽忠至最后一刻,称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孙承宗简介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军事家、学者、诗人,明末的文坛领袖人物,官拜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在他死后六年明朝灭亡,有人不禁要问,崇祯帝为什么不中用孙承宗?

  孙承宗简介

  孙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北直隶保定高阳(今河北)人。既是明末军事战略家、爱国者,同时又是一位教育家、学者和诗人。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明末的文坛领袖 。曾任兵部尚书、辽东督师、东阁大学士等。   在明与后金作战连遭败绩、边防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孙承宗代替王在晋成为蓟辽督师,修筑关宁锦防线,统领军队十一万,收复失地四百余里,选拔培养了如马世龙、袁崇焕等一批文武将领,修筑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余座,屯田五千多顷,安置战争难民近百万,逼迫努尔哈赤后退七百里功勋卓著,后遭到的妒忌,辞官回乡。   崇祯元年(1628年),绕过关宁锦防线,进入长城以内,京师告急,又是在危殆时刻,蒙诏起用,起家陛见,议守京师,出镇通州,调度援军、追还溃将,重镇山海,袭扰敌后,迫敌出塞,收复四镇,再整关宁,却遭权臣掣肘,告老回家。在家高阳县住七年。   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南明弘光元年(1644年),获追赠太师,谥号“文忠”。清高宗时追谥“忠定”。著有诗集《高阳集》、军事著作《车营扣答合编》等。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有人认为:孙承宗的战略水平也很一般,客观来说袁的建立防线还是基本按照他的计划执行的,最后拖垮了明的财政也有老孙的错。而且当时承宗因柳河之败被弹劾。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他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王朝之罪人,正是他的所谓“三线合围”战略,让本已经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财政枯竭,仅其在辽东几载,其修筑关宁防线

孙承宗简介 崇祯为什么不用孙承宗

  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军事家、学者、诗人,明末的文坛领袖人物,官拜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在他死后六年明朝灭亡,有人不禁要问,崇祯帝为什么不中用孙承宗?  孙承宗简介  孙承宗(1563年

历史人物 孙承宗简介

尊永之战www.cha138.com明崇祯三年(后金天聪四年,1630年)五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明军击败后金军,收复滦州、水平、迁安、遵化四城的作战,史称“遵永大捷”。先是,后金汗皇太极派大贝勒阿

76岁的高龄被活活勒死 明末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深入京都

76岁的高龄被活活勒死 明末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深入京都

没有主力野战军 孙承宗的全面退守策略的问题所在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是孙承宗早在天启年间就提出的复辽方略,此方略核心就一个字——“辽”。在孙承宗看来,客兵皆不可用,只有辽东汉人才能真正保家卫国,与其徒耗钱粮调来那些无用的客军,不若用心打造

没有主力野战军 孙承宗的全面退守策略的问题所在

“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是孙承宗早在天启年间就提出的复辽方略,此方略核心就一个字——“辽”。在孙承宗看来,客兵皆不可用,只有辽东汉人才能真正保家卫国,与其徒耗钱粮调来那些无用的客军,不若用心打造

历史人物 孙承宗主要事迹 孙承宗人物生平 孙承宗人物成就简介 孙承宗的死因

中文名:孙承宗别名:孙稚绳,孙恺阳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出生日期:1563年www.cha138.com逝世日期:1638年职业:军事战略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如何评价孙承宗

  孙承宗  孙承宗在明朝与后金对抗连连败绩下力挽狂澜,阻挡清兵进攻步伐,最终却辞官回乡,在清兵进攻高阳时他率全家人以及全城百姓守城,城破自缢,子女后人多战死,满门忠烈。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儿子:

孙承宗与孙殿英有关系吗 孙承宗后人有多少

孙承宗后人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