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
Posted 王朝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孙承宗76岁率全家抵抗,家族100余人全都殉国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承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对于他的评价,很多人说他是大明王朝之罪人,正是他的所谓“三线合围”战略,让本已经入不敷出的大明王朝,财政枯竭,仅其在辽东几载,其修筑关宁防线,便已然花费700万两白银,而在大明王朝年入200余万两的背后,只能是加税加赋。最终,民不堪其苦,民变迭起。但亦有人说正是他,启用了袁崇焕、马世龙,修堡屯田,逼退努尔哈赤700里,而其对于登莱巡抚袁可立的信任也让这一战线,成为明清战争史上唯一主动出击的正面战场,他就是英雄。那么他到底是罪人,还是英雄呢?> >作为死敌的满清在编修的《明史》中为其单独列传,而在明朝276年的历史中能够单独列传的只有王阳明与他。评价如此说:“夫攻不足者守有余,度彼之才,恢复固未易言,令专任之,犹足以慎固封守”意思简洁,或许以其才能,恢复江山未必容易,但如果能够信任他,将权力交给他,稳国现有的国土,足矣。言外之意也便更明确了,他在 清朝或许是无法得天下的。>1604年,他中进士第二名,而在处理“梃击案”中,正是用了他的计谋才算合理的解决了这团乱麻。而在明熹宗朝作为帝师,更作为后来的蓟辽督师,他的一系列措施也都是行之有效的。但后来却因得罪魏忠贤而罢官回家。> >在中国历史上,能够满门忠烈的少之又少。所谓的杨家将一门七狼八虎满门忠烈也只是演义中的美好希冀。人们希望见识不凡,但却往往甘于平凡。因为代价又是何等的惨烈。而当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蹈海赴难之时,他被人记住;而当孙承宗以莫大牺牲,慨然赴死,他孙承宗又何止如此。>在罢官归乡,又起任再罢官后,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位老人,即便如此的仕途,归家之后还是埋头研究军事,提出以热兵器为主要杀伤手段的十二车营,俨然就是跨越时代的产物。当然此时的大明王朝早已危如累卵,自然也不容许如此需要大量资金的方案的实施。但国家存亡,匹夫有责的理念,更是支撑他的动力。> >1638年,皇太极第四次南侵,而此时的他已经76岁。面对好友茅元仪的劝说,让其前往南方躲避,他却说道“我如此年纪,没有什么可怕的了,也算是死得其所。”这就是高阳孙氏的风骨。当面对满清鞑靼以大军进攻高阳之时,76岁的他,率领全族以及高阳民众奋起抵抗,兵力悬殊,城破被俘,与洪承畴、祖大寿之流不同的是,就是这样一位老人,以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侄孙战死,孙家百余人遇难,来为这场毁家纾难的战争交上了一份答卷。多尔衮派来游说的孔有德不会理解,甚至多尔衮本人也不能理解。>在明朝末年的三十多年间,崇祯帝换了50位内阁首辅,但又有几人才是真豪杰?叶向高之流?鼠目寸光的肉食者,尸位素餐,国家山河破碎,外族涤荡,而这光怪陆离的大明朝堂,又岂是一人之功过?崇祯帝勤政却狐疑刚愎自用,东林党,党政不断为的是这天下苍生?莫不是那背后的大地主们的利益;阉党?功过又有几分?>高阳陷落后,多尔衮继续南侵,在济南又杀13万人。历史仍在继续……>究竟谁才是可以救世的历史巨人?当1644年,李自成如此偶然的攻入北京,兵部尚书为他开门,定国公为他开门,我们知道这曾经不可一世的大明王朝也终于在这诸班的无奈之中落下帷幕。孙承宗,不是薛仁贵没有三箭定天山的实力与运气,更没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一样用自己的血肉,家族告诉了后来人,他就是英雄。相关参考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深入京都
孙承宗是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自请经略蓟辽,到职后亲自勘察关外的山川关隘,支持抗清名将袁崇焕、祖大寿等将领,练兵屯田强化边塞。崇祯十一年(1638)清兵绕道入长城,深入京都
孙承宗 孙承宗在明朝与后金对抗连连败绩下力挽狂澜,阻挡清兵进攻步伐,最终却辞官回乡,在清兵进攻高阳时他率全家人以及全城百姓守城,城破自缢,子女后人多战死,满门忠烈。 孙承宗的子女后代 儿子:
早年在辽东从军,历事熊廷弼、孙承宗,积功升至游击。1629年冬,随袁崇焕入关保卫京师,在抵抗后金侵略中有功。1630年7月,陕西民变势大,曹文诏被封为延绥东路副总兵,进行征讨。1631年4月,曹文
孙承宗后人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
孙承宗后人清兵最后攻破高阳城,而带着全家人守城的孙承宗也被清兵给抓住了。而且多尔衮还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活活拖死了。孙承宗的家人也没有好运气,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还有两个侄子,八个侄孙
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末著名军事家、学者、诗人,明末的文坛领袖人物,官拜东阁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等,在他死后六年明朝灭亡,有人不禁要问,崇祯帝为什么不中用孙承宗? 孙承宗简介 孙承宗(1563年
历史人物 孙承宗主要事迹 孙承宗人物生平 孙承宗人物成就简介 孙承宗的死因
中文名:孙承宗别名:孙稚绳,孙恺阳国籍:中国(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出生日期:1563年www.cha138.com逝世日期:1638年职业:军事战略家信仰:儒学主要成就:
说到孙承宗可能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说到袁崇焕大家应该都认识。而孙承宗是袁崇焕的老师,换句话说他比袁崇焕厉害。不止如此,他文武双全,还是天启皇帝的老师,号称明朝帝师之楷模。孙承宗,字稚绳,别号恺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