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他们为何喜欢称蒋为“校长”
Posted 将领
篇首语:奋斗者在汗水汇集的江河里,将事业之舟驶到了理想的彼岸。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他们为何喜欢称蒋为“校长”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他们为何喜欢称蒋为“校长”
经常在影片中看到,不少国民党将领过着奢侈的生活,住庭院、盖别墅、养小老婆、聚众豪赌等,哪怕就是一个师长也能养十多个姨太太。还有,不少将领对蒋的称呼很奇怪,他们不叫委员长,而叫校长。难道真是师生情谊深厚?>其实这种关系,和一个“钱”字大有关联。>蒋自1926年当上北伐军总司令后,花钱大手大脚,引起很多人不满。>共产党人吴玉章发出质问,要蒋报告每月的军饷是怎么发的,蒋迟迟不予回答,吴玉章等不依不饶。经多次催促,蒋才很不情愿地派他的军需处长去算了算账,结果越算越糊涂,下拨的钱与蒋的支出根本对不上,随便一个账目的开支就有几百万说不清楚。>蒋对吴玉章的查账非常不满,在会上骂:“北伐以来,不过就多用了1300万元而已,但我以这点钱买下了湘、赣、鄂几省,走尽天下也找不着这样的好事了。你们还要计较钱,真是没有良心!”>吴玉章认为蒋是在装糊涂,说:“所谓多用1300万,只是一个月的钱。如果从北伐以来算起,总数含混不清至少达1亿以上。”>其实什么钱该花,什么钱不该花,蒋心里很有数。>>他跟很多旧军阀一样,笼络人心是他的重要开销用途。>北伐后,北伐军分为4个集团军,南京方向由蒋负责,中原由冯玉祥负责,华北由阎锡山负责,两广由李宗仁负责,再加上关外的东北军。名义上,是各集团军归南京统一管辖,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各军阀自成一派,并非绝对服从。>蒋深知这一点。他有一个很大的开销,就是在军队内培植亲信。>他对亲信出手阔绰,是大家公认的。有人指责蒋的这种作法与旧军阀并无二致,当年袁世凯组建北洋六镇时花钱如流水,驾驭亲信诸将就是用这种方法。>在用人上,蒋的鲜明特点是“黄埔浙江”。>众所周知,蒋就是依靠“黄埔系”起家的。以至于他一手授衔的将领,主要来自保定系和黄埔系。而在抗战胜利后,黄埔系势力达到了顶峰。>其次,蒋用人还讲究同乡渊源。“浙江帮”横亘整个党政军警宪特系统。>军事系统,有胡宗南、陈诚、汤恩伯等,掌握了国民党兵力最盛、武器最先进的军队,党务系统有陈果夫、陈立夫兄弟,特务系统有戴笠、毛人凤,简直就是浙江人的天下。>>这些都是他赖以起家的资本。>当年,蒋格外垂青黄埔学生,仅黄埔同学会每月的开支就达数千大洋。一场毕业典礼,蒋眼睛都不用眨就能批下数万大洋开支。在民国初期,比较当时一般生活必需品的物价,一块大洋价值近似于今天的250元人民币。>到了后来,黄埔军校的学生见到蒋,都以他是自己的校长为荣。>带兵打仗的学生即使做了错事、打了败仗去见蒋,蒋也就是一顿大骂,骂完之后气也消了,接着就要问挨骂的这位学生是不是缺钱花?如果有需要可尽管开口。>后来有将领说:“校长骂得越凶,给的钱就越多,自己只管受着就行了。”>在蒋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的时候,因为要指望着他去带兵打仗,几乎不限制地迁就他,给予了黄埔军校大量的钱物。有段时间,黄埔军校被媒体称为全世界花费最大的军校。>蒋花钱如流水,别说当时并不富裕,就是有座金山也被他败光了。担任财政部长的宋子文,最害怕蒋找他要钱。宋子文给蒋谈经济,蒋听不懂,宋子文便数次拒绝其要钱要求。被逼急了,宋子文甚至说:“我辞职好了!”相关参考
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学生集会上演讲。胡适,原名洪、嗣,字希疆,参加留美考试后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生于上海。胡适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
36岁以后,蔡元培看到清朝已不可救药,决意参加革命,他在上海一边办学、办报、办刊物,一边以翰林的身份学习造炸弹、参加暗杀团,这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现在能想象一个中科院院士亲手去制造炸弹、搞暗杀
蒋碧薇,生于宜兴的一个官宦之家,可算是贵族出身。但却喜欢了一个穷小子,甚至和他私奔,这令蒋碧薇的父亲十分恼怒。蒋碧薇的父亲在《申报》上发了一个仆告,称蒋碧薇病逝,还买了一口棺材,举办了一场丧礼,而令蒋
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宽厚温良,虽然寡言,但一言九鼎,万事都有主意。或许是因为笃信基督教,所以行为克己,接近苦行僧,连吃的饼中肉馅太多,也会觉得靡费。 梅贻琦先生在清华校史中被提得并不多,甚至刻意
梅贻琦 梅贻琦先生宽厚温良,虽然寡言,但一言九鼎,万事都有主意。或许是因为笃信基督教,所以行为克己,接近苦行僧,连吃的饼中肉馅太多,也会觉得靡费。 梅贻琦先生在清华校史中被提得并不多,甚至刻意
素食作为一种文化观念,历史悠久,许多中外名人都是素食主义者,如达·芬奇、莎士比亚、牛顿、爱因斯坦和老子、王维、孙中山、蔡元培等。蔡元培缘何奉行素食,本文讲述了如下的故事。北大校长蔡元培的素食,在他的《
从1985年开始,著名军事传记作家吴东峰就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先后采访开国将领200余人,用白描手法,文言句式撰写《开国将军轶事》。书中的篇篇将军记,新奇曲折,朴实淳厚,以独特的笔触,为世人
从1985年开始,著名军事传记作家吴东峰就致力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研究,先后采访开国将领200余人,用白描手法,文言句式撰写《开国将军轶事》。书中的篇篇将军记,新奇曲折,朴实淳厚,以独特的笔触,为世人
36岁以后,蔡元培看到清朝已不可救药,决意参加革命,他在上海一边办学、办报、办刊物,一边以翰林的身份学习造炸弹、参加暗杀团,这是今天的人们无法想象的。我们现在能想象一个中科院院士亲手去制造炸弹、搞暗杀、...
说起大汉王朝的历史不能不说到两个人,一个是王莽,一个是曹操。这两个人生活的年代虽然相差二百年,但他们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别的不说,仅说四点,一是,他们二人都是历史上公认的最着名的乱世枭雄;二是,他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