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张伯行作品 关于张伯行的历史评价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过不去的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张伯行作品 关于张伯行的历史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张伯行作品 关于张伯行的历史评价

张伯行 张伯行学习程朱理学,一生刚正清廉,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于公元1725年逝世,死后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恪”,配享文庙。 张伯行作品 张伯行著作宏富,有《正谊堂集》十二卷、《道南源委》、《道统录》、《伊洛渊源续录》、《居济一得》、《小学集解》、《续近思录》、《学规类编》、《性理正宗》、《广近思录》、《濂洛关闽书》、《困学录集粹》、《濂洛风雅》(均见四库总目)等,并传于世。 >关于张伯行的历史评价 >康熙帝:①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②素性偏执,且短于才,封疆之寄不能胜任。③伯行操守为天下第一。 >郎廷极:才性短偏,多疑苛细。 >《清史稿》:清世以名臣从祀孔子庙,斌、陇其、伯行三人而已,皆以外吏起家,蒙圣祖恩遇。陇其官止御史,而廉能清正,民爱之如父母,与斌、伯行如一,其不为时所容而为圣祖所爱护也亦如一。君明而臣良,汉、唐以后,盖亦罕矣。斌不薄王守仁,陇其笃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继之。要其躬行实践,施於政事,皆能无负其所学,虽趋乡稍有广隘,亦无所轩轾焉。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张伯苓生平故事简介,张伯苓历史评价,张伯苓怎么死的?

张伯苓,原名寿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生于1876年4月5日(清光绪二年三月十一日)。父亲张云藻是秀才,擅长弹琵琶,以教授乐器为生。张伯苓六岁入塾,受过十年中国传统文化教育。1891年考入北洋水师

中共人物传 张伯简人物传,张伯简生平事迹,张伯简评价

张伯简张伯简,字稚青,别名红鸿,白族,1898年出生于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桥头街。父亲张鹤裳是清末的秀才,曾在剑川高等小学任教多年。父亲耿直、倔强的性格和不畏权贵、敢于斗争的精神,给幼年的张伯简留下了深

历史人物 张伯行个人简介_张伯行生平介绍_张伯行事迹_张伯行天下清官第一

本名:张伯行字号:字孝先,号恕斋,晚号敬庵所处时代:清朝民族:汉族主要成就:其政绩在福建及江苏最为著名官职:礼部尚书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清恪张伯行——天下清官第一  张伯行(1651年—1725年),

知名人物 张伯声人物简介

·张伯声张伯声,地质学家、大地构造学家、地质教育家。参与了平顶山煤矿和巩县铝矿等大型矿山的普查与评价;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太古代与元古代地层间的造山运动——“嵩阳运动”界面;重新厘定了“汉南花岗岩”的时代

历史人物 张伯行简介 张伯行和噶礼

张伯行张伯行是清朝理学家、大臣,康熙年间进士,担任过礼部尚书等职,以清正廉洁著名,素来与噶礼不和,在科考风波中遭噶礼诬陷,但最终官复原职。张伯行简介>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

历史人物 张伯行简介 张伯行和噶礼

张伯行张伯行是清朝理学家、大臣,康熙年间进士,担任过礼部尚书等职,以清正廉洁著名,素来与噶礼不和,在科考风波中遭噶礼诬陷,但最终官复原职。张伯行简介>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

历史人物 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简介,张伯行是个怎样的人

人物生平步入仕途张伯行自幼即聪敏好学,受父亲、祖父的影响,品德也很高。十三岁时就通读了四书五经。康熙二十年(1681年),张伯行考中了举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殿试三甲八十名,赐进士出身。康

历史人物 张伯行是谁

  张伯行是清朝大臣,同时也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生于公元1651年,去世于公元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敬庵。  张伯行自幼聪慧好学,到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了四处五经。同时因为门风严谨,家教极好

张伯行在担任福建巡抚是都有过哪些伟大事迹

在福建巡抚任上,张伯行兢兢业业,明察秋毫,抑恶扬善,造福百姓,使得全省风气大变,官清民乐。张伯行在福建巡抚任上为民做了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买粮抚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粮食要从他省购买,但前几任

张伯行是谁?他是怎么死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张伯行是清朝大臣,同时也是清初著名的理学家,生于公元1651年,去世于公元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敬庵。  张伯行自幼聪慧好学,到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通读了四处五经。同时因为门风严谨,家教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