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Posted 诸葛亮 孟获

篇首语:知识是头上的花环,而财产是颈上的枷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擒故纵。可见,兵书的魅力令人折服。

如今,兵书在国外亦受到热捧,我国古典兵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学圣典”“百世兵经”,成为政治家的治国方略、军事家的制胜秘诀、外交家的谈判法宝、企业家的营生之本、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必读书、美国西点军校学员的“口袋书”。对于比国外军事思想家克劳塞维茨的着作早2000年的《孙子兵法》,我们军人更应该拿起这个“传家宝”,让它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中发挥更大作用。

兵书之所以如陈年老酒越久越醇香,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朴素唯物辩证理念。在吴王阖闾面对星象学“测定”而对攻越举棋不定时,孙武指出:“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用他的唯物论思想批驳了天命论。透过兵书中战法战策的形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蕴含着分析、研判、综合、推理等思维形式,这些思维能力是不少人在工作实践中所缺乏的。因此,掌握兵书中的思维方式,就能避免看问题鼠目寸光、分析问题以偏概全、解决问题不讲章法。

带兵之道,兵书中早有明示。《孙膑兵法》第六篇《月战》开篇即云:“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将苑》中《哀死》曰:“古之善将者,养人如养己子。有难则以身先之,有功则以身后之;伤者泣而抚之,死者哀而葬之,饥者舍食而食之,寒者解衣而衣之。”道出了带兵的核心——以人为本。《孙子兵法》中提出带兵的五条标准:智、信、仁、勇、严。又从反面提出了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兵书中的“爱兵如子”“爱卒如婴”?我们提着灯笼在苦苦寻觅的带兵之道,蓦然回首,却在灯火阑珊处。

兵书中的战略战术是经过无数次流血牺牲总结出来的,其战略战术思想博大精深,堪称精髓。《兵谋》中三十二谋个个都是战略,《三十六计》中计计都是战术。面对战略战术,很多人也许会说此一时彼一时、时过境迁之类的话语,但为什么千年之后毛泽东提出的避实就虚、以迂为直等战法与兵书异曲同工,我们各种方案、预案中的迂回包抄、设卡堵截等战法与兵书不谋而合?答案只有一个——兵书是树,这些战略战术是枝。新时期,古代兵书上的战略战术仍然可以发挥重大作用。所以,我们学习古代兵书,要根据现实情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把它与信息化有机结合,不断发展创新。

相关参考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到底从何而来?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

揭秘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灵感究竟从何而来

诸葛亮一生所指挥战役中,最为成功的当数率军南征时七擒七纵蛮王孟获。他征服的不仅是一个部族首领,更征服了百姓的心。这是诸葛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实行民族政策的胜利。这一战中,诸葛亮只用了兵书上的一计——欲...

揭秘:七擒孟获的是谁

云南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里有个孟获城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之所以叫孟获城是和三国时期一个叫孟获的人有关,就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中的孟获,那么孟获是云南人吗?还有这么有名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是不是

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介绍,七擒孟获是真的

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简单地说就是如何让一个人心服口服。诸葛亮愿意陪一个人玩七次这样的游戏,可见这人的重要性。我们知道诸葛亮著名的《出师表》,文中简述他自己的一生,向蜀国表明忠心,为幼主安排好所有

历史人物 三国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简介 七擒孟获的故事是真的吗历史名人

  孟获人物生平简介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首先在《汉晋春秋》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说,刘备在去世前后的一段时间内,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沪水...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终于安定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终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