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七擒孟获的是谁

Posted 演义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揭秘:七擒孟获的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揭秘:七擒孟获的是谁

2、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揭秘:七擒孟获的是谁

云南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里有个孟获城是个很美丽的地方,之所以叫孟获城是和三国时期一个叫孟获的人有关,就是《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中的孟获,那么孟获是云南人吗?还有这么有名的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孟获在《三国志》里面没有任何相关事迹的记载,仅记于《汉晋春秋》和《襄阳记》等史籍里面。据《汉晋春秋》介绍,孟获本是为夷汉所服的首领,生活在益州建宁郡人,在蜀汉刘备去世后在益州参与雍]的反蜀,但具体事迹没有记载。在《三国演义》中记诸葛亮当时南征,据说是百战百胜,听说有个叫孟获的人被当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所以擒获孟获。

孟获其人是否在学术界是具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孟获是被后人虚构的,因为三国志里里面没有记载,但是有些人则从孟孝琚碑中推测,汉代孟姓为南中最著名的两大姓之一,说以说孟获在历史上应该是存在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国演义》里面,罗贯中所写的孟获的夫人祝融也是一大亮点,两夫妻都是武艺高强的人,三国演义迷们将祝融夫人称刺美人。据《三国演义》中描述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南征巩固南方统治,几乎是大功告成后,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召集了那些被打败的散兵再次袭击蜀军。诸葛亮向人打听这个孟获,知道他是一个勇敢坚强而且非常忠厚的人,在当地彝族和汉族人的心中威望很高,所以决定让孟获归服自己。孟获虽然勇猛,但是他不善于用兵,第一次见蜀兵退后一位蜀军不敌自己,便追赶,结果被埋伏,当时孟获以为自己死定了,但是诸葛亮亲自为他松绑,劝他归降,结果孟获不服,结果诸葛亮放了他。

孟获并不服气自己输给诸葛亮,当天夜里又召集500人潜入蜀军大营,结果又再次被抓,就这样六擒六纵孟获,孟获在最后一次作战的时候,军粮都快吃完了,结果向诸葛亮借粮,诸葛亮居然答应了,孟获从心里佩服诸葛亮。回去后召集了各部的首领都让他们去攻打诸葛亮,结果被蜀兵一网打尽,但是诸葛亮却传令再次释放了孟获等人,至此孟获彻底臣服,他认为七擒七纵,诸葛亮已经对他们仁至义尽,决心归附蜀汉。这就是演义里面大篇幅描写的七擒七纵。但是《三国演义》里面七擒七纵的故事只不过是民间的流传,诸葛亮南征在历史上记载是始于建兴三年春,平定叛乱回朝是秋。所以从成都出发到渡泸已经花了至少4个月的时间,其余时间用来走遍云南各地区也走不完,所以时间上不成立,还有历史上诸葛亮怎么可能把孟获当小孩子那样七擒七纵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沪水,进入云南,于孟获交战,生擒孟获。

首次抓住孟获,诸葛亮好酒好肉招待,并且故意让孟获观看蜀军军队实力,孟获看了并不服。诸葛亮就放他回去。之后却找来孟获副将,称孟获把罪名全部怪在他身上。副将十分生气,诸葛亮故意把他也放了。副将回去后,心中愤愤不平,就把孟获绑了送至蜀营。孟获第二次被抓,心里更是不服,诸葛亮再次放他回去。这次孟获回去也想出一计谋,其弟孟优假装来蜀营投降。诸葛亮识破其计,故意灌醉孟优。等到孟获来劫营的时候,再次被诸葛亮擒住。这第三次擒拿孟获,孟获仍不服气,认为不过是遭人暗算被计谋陷害,并不臣服。诸葛亮仍然放孟获回去。第四次孟获以为诸葛亮独自出来堪察地形,带兵欲偷袭诸葛亮时候,又中计被抓。第四次孟获部下感恩诸葛亮宽厚,竟然灌醉孟获,亲自把孟获送至诸葛亮军营。第五次被抓的孟获仍然是觉得被内贼陷害,于是诸葛亮又放回孟获。

如此反复几番,孟获并不臣服,最后孟获投奔木鹿大王还有乌戈国国王,两个大王虽然兵力强势却仍然被诸葛亮打败,孟获最后终于下跪起誓,永不反叛,效忠蜀国。至此,几次三番和南蛮征战,终于收复南蛮人心,保障了以后蜀国南境安宁。

两军交战必有死伤,为此南征回师途上,诸葛亮还命士兵制作了一种食用馒头来祭奠死去的冤魂。

诸葛亮出战之前曾有部下阻止,称南蛮险恶之地,不宜一国丞相出师,以防意外。可是诸葛亮擅长外交权术,人心连结,当时诸葛亮就已有征服南蛮免除后患之心。在南蛮境内,诸葛亮闻之孟获在当地破有人心,于是想到制服孟获,以其来统领南蛮效忠蜀国。于是便有了诸葛亮南征七擒七放孟获的典故。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三国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简介 七擒孟获的故事是真的吗历史名人

  孟获人物生平简介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七擒七纵后降服,此后不再叛乱。首先在《汉晋春秋》中就有相关的记载说,刘备在去世前后的一段时间内,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

对该地区了解不足 陈寿为何没写七擒孟获的故事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

对该地区了解不足 陈寿为何没写七擒孟获的故事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

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典故 卧龙先生

公元225年,诸葛亮率兵入南蛮。而此时南蛮内部刚经历内讧,高定军事政变杀了前首领拥护孟获称王。诸葛亮派马忠和李恢兵分两路攻打南蛮,自己率军击败高定主力部队,杀了叛军高定。孟获退回益州郡。五月,蜀兵渡过沪水...

历史人物 陈寿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终于安定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终于安定

陈寿的《三国志》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七实三虚”的说法,就是说大部分是真实的历史人物、事件,少部分则出于艺术虚构。就拿“七擒七纵”来说吧,这是说诸葛亮南征时七次捉住了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孟获,又七次释放了他,终于安定

历史人物 陈寿为何不写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历史名人

  陈寿的史书《三国志》中的确没有提到孟获,但其他史书,如习凿齿《汉晋春秋》,常璩《华阳国志》等书中却有对孟获“七纵七擒”的记载,应该说《三国演义》的描述是“事出有因”的。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