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一场考试诞生8位文坛大家和9位当朝宰相

Posted 科举

篇首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我们会生不如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一场考试诞生8位文坛大家和9位当朝宰相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一场考试诞生8位文坛大家和9位当朝宰相

在中国科举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响亮的名字“状元”。一千三百年来,这个名字风靡过整个中国大地。使千百万士子追逐着这顶桂观,通过金榜挂名,步入政坛,获得升官晋级的机会。而中国的老百姓把他们看作文曲星下凡,全国震动。俗话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就成为当时荣耀和显赫的代名词。

然而在科举史上,能金榜题名的无疑都是当时的精英,不过,金榜题名与名传后世并不是同义词,考场上的精英们往往很难成为让后人津津乐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时候,名落孙山者,比金榜题名者更容易让人记住。不过,在有些时候,一科金榜题名者却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当时显耀,更流传千古,被称为“名榜”。

网络配图 皇榜

众所周知,【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科举意在选才,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末光绪年。如果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可以说科举制度存在对中国历史上的政坛、文坛上都有深远的影响。《诗话二则·推敲》“岛(指贾岛)初赴举京师”,意思是说贾岛当初前去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网络配图 殿试

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佑二年,这年的科举考试,堪称中国科举史上的第一名榜。这一年,看似普普通通的年份,一场考试却诞生8位文坛大家和9位当朝宰相。

这一年,范仲淹已逝世5年整,自他之后“文正”两个字成了千年来文官死后的最高荣誉。

这一年,四川眉山父子三人同时赴京参加考试。

这一年,周敦颐的两位弟子也来到了京城汴梁。

这一年,王安石还在某个地方做一个小小的官吏。

网络配图 宋仁宗

嘉裕二年(1057),年仅21岁的苏轼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而深受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赏识。随后在殿试中,苏轼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仁宗的赏识。关于苏轼的科举,还有一个典故,说苏轼参加科举的时候,主考官欧阳修对一份卷子非常欣赏,有意把他定为第一,但又以为是自己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后面。后来才知道,这份卷子不是曾巩的,而是苏轼的。

这个典故大家都听说过,其实,这个说法与事实不符,是后人想当然编的。真相是,苏轼连前三名都没进,只是中了进士乙科,而且名次也不好。史书记载:欧阳修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那这段文字是不是意味着苏轼考了第二名呢?不是的,因为史书接着写:苏轼“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

曾巩

实际上,除了苏轼和曾巩这两位大家,这科还有不少后来的文坛大腕,比如苏轼的弟弟苏辙,曾巩的弟弟曾布。要是范围再扩大点,这科的主考官是欧阳修,还有苏氏兄弟的老爸苏洵也跟着来了,好家伙,一次考试就汇集了唐宋八大家的五位,除了那个不合群的王安石,大宋朝最会写文章的都齐了。

除了这几位大文学家,这科还出了两位名气不在他们之下的大思想家,一个叫程颢,另一个叫张载。程颢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师从周敦颐,开创的理学思想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直接影响了之后近千年的中国人的思想;而张载,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其庙庭与周敦颐庙、邵雍庙、程颐庙、程颢庙合称“北宋五子”庙,影响极为深远。

欧阳修

对于这一次考试,一是有豪华的考官阵容。主考官是翰林学士欧阳修不用多讲,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副主考官是王珪、梅挚、韩绛、范镇,这四位都是当朝文学名家。其余的考官和工作人员也都是馆阁文臣;二是这一榜进士能人最多,集中了神宗、哲宗两朝各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在政治、经济、文学、经学各方面都有独领风骚的人物出现,当朝宰相就出了9名,文学家好几个,文武双全的人也不少,《宋史》里有传的就有24人,王安石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都在这一榜里。

宰相的代表人物吕惠卿、章惇、王韶、林希。吕惠卿,是王安石变法的二号人物,协助王安石推行了很多新政,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实干家。章惇官至宰相,不仅自己中了二甲,他的侄儿章衡竟还是这一科的魁首——状元。王韶是北宋名将,官至枢密副使。嘉裕二年贡举录取的进士可谓是群星闪耀,其中有不乏有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物。

苏轼

也许你会好奇,这一科的前三名都是谁呢?很遗憾,大家可能不太认识: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

状元章衡,苏轼评价他:“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宋徽宗赵佶评价他:“内德温纯,外容庄重,翰苑词宗,国家梁栋。”榜眼窦卞更是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探花罗恺资料太少,无法考证!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从芝麻官到当朝宰相,揭秘明朝重臣张璁的为官之路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张璁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张璁的早年轨迹和著名举子范进有点像,只不过范进是考举人考不上,而他是先后考了七次进士都没考中,直到第八次才中了进士,这时候他已经四十七岁了,在

中国历史上的8大“作死男”,最后一个还是文坛大家……

1祢衡最著名的作死派人物代表关于祢衡(173年-198年)同志的一生,可以用狂拽炫酷屌炸天来概括。给曹操打工时——祢衡:曹操,老子他妈的就是瞧不起你,你要是牛逼你杀了我啊。曹操:你牛逼,我不杀你。给刘

历史人物 史上半路夭折的四位神童,一个12岁当丞相,一个9岁写下千古名言

历史上有很多才华出众的神童。这其中有的年纪很小就已经官至宰相,有的人英年早逝,却留下著名的诗篇,甚至有的还未成年就早早去世写下千古名言,更是让成年人都感慨万千。今天给大家盘点几位历史上的神童。>>第一

他是名臣之子,一生清廉去世时仅有46枚铜钱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清官的故事。他是历史上一位名臣的儿子,出身可谓高贵;他在5岁时便受到皇帝的封赏,待遇可谓优厚;他成年后又娶了当朝宰相的女儿为妻,地位可谓显赫!然而就这样一位富贵之人,一生为官极为清廉,

一神秘小村庄,延续了两千多年,出过100多位宰相和大将军

华夏大地,自古人才辈出,这也是我国古代能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主要原因。今天作者给大家介绍一个神秘小村庄,尽管古代战乱频发,而它却延续了两千多年。更令人佩服的是,这个小村庄,共出过100多位宰相和大将军

历史人物 盘点明朝历史上惨遭毒手的8位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明朝不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王朝,但却应该是诞生名将最多的王朝之一,这与其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皇帝癖好有关;明朝自建立后基本就没享受过什么和平,绝大部分时间中都在战争;而且明朝皇帝普遍善猜忌,惨遭毒手的名

历史人物 东汉第三位皇帝刘炟简介

汉朝天子本名:刘炟别称:汉章帝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人诞生地:洛阳诞生时候:57年作古时候:88年4月9日重要造诣:首创“明章之治”,励精图治,注意农桑;发现章草在位时候:75年9月5日—88年4

历史秘闻 一神秘小村庄,延续了两千多年,出过100多位宰相和大将军

华夏大地,自古人才辈出,这也是我国古代能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的主要原因。今天作者给大家介绍一个神秘小村庄,尽管古代战乱频发,而它却延续了两千多年。更令人佩服的是,这个小村庄,共出过100多位宰相和大将军

历史上零录取率的一场科举考试,李林甫为何这样做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林甫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科举考试是封建统治子者揽延人才一种手段。总体来看,科举考试还算比较公平,改变了魏晋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用人体制

张献忠开科举选人才 参加考试者无一活着回家

零录取率的考试公元747年,杜甫、高适等一大批当时杰出的才子参加玄宗为选拔人才而设的“制举”考试。当时担任主考官的是李林甫,他是当朝宰相,但却是个嫉贤妒能的小人。图片来源于网络他尤其嫉恨因为文学才能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