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被誉为“王佐之才”荀彧简介 荀彧最后是自杀死的吗
Posted 汉室
篇首语:八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二成丢。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被誉为“王佐之才”荀彧简介 荀彧最后是自杀死的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被誉为“王佐之才”荀彧简介 荀彧最后是自杀死的吗
荀彧人物生平简介
荀彧字文若,豫州颍川郡颍阴县人。兵法属性为光,行事温和讲究仁道。身为保汉派,是汉献帝最信任的人之一,有王佐之才,被曹操赞为“吾之张良”。长于内政与外交,谦称其绝技为“养兵千日,用在一朝”。
曾在曹操讨董大败后助其收纳青州的十万黄巾余党,濮阳之战曹军处于不利之时,荀彧使司马懿拖延时间,与李典带领青州兵逼退陈宫。又使计让曹操顺利迎汉献帝至许都,不费吹灰之力便收服长安,并收纳董卓余众。
庞统联合众诸侯讨曹,曹军被逼到危厄之际,荀彧不得已与郭嘉合作,安排于禁身在要职救援曹操,遣荀攸游说袁术,自己则应付吕布集团,终使曹操转危为安。曹军讨伐吕布时说退袁术援军,又以汉室名义劝刘备等人出兵剿灭袁术。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后来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虽然在他死后,得到了如此之多的荣耀,但这些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荀彧的死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的性格造成的:一是太直白,二是太忠心。
他向曹操提出他的观点太直白,假如他向曹操提建议时,话语能够委婉一点,态度能够和蔼一点,他或许还能幸免一死,或许不能继续做他的官,但至少留下了宝贵的性命,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是最宝贵的,是应该珍惜的啊。
他的忠心一是对汉室,二是对曹操,他既对已经不可挽救的汉室抱有恢复的希望,希望能在他或者说他和曹操的努力下能够得到延续和恢复。其实,这都要怪他太固执,或者他读书太少,不懂得朝代的更替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
而且任何人也不能阻止社会的进步,汉王朝的灭亡是必然的,是不会因为他一个人的聪明和努力能够改变的。他太忠于他的汉室,假如他能放弃对汉室的忠心,而不管曹操做什么,那么他的一生又将改写,或许会是一帆风顺的一生,令人羨慕的一生。
他对曹操太忠心,正是为了曹操好,他才表述他的观点,希望曹操能够改变既定策略。可是荀彧没有想到人是会变的,随着曹操的功劳越来越大,他的权力也越来越大;随着他的权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对于荀彧的建议,曹操不仅没有采纳,还要干掉手无缚鸡之力的荀彧。
在三国演义中,荀彧是被曹操赐毒酒而死的,而历史上荀彧真的是被曹操所害死的吗?其实不然,三国演义这样描写只是为了突出曹操的残暴不仁,疾贤妒能。
荀彧是自杀死的吗
由于荀彧不适应淮南的气候,不幸病倒了,于是就被留在寿春,曹操继续进军濡须,交战期间,孙权送给曹操两盒甜酥。曹操吃了一口,感觉味道十分可口,于是就在盒子上提了“一合酥”三个字,并吩咐把众将叫来,大家共同分享。
后因孙权来攻,曹操出帐去了,这时大家都来到帐中,不见曹操,只看见桌子上的食盒,谁也不明白什么意思。主薄杨修打开食盒,吃了一大口,并告诉大家其中的奥秘,于是大家便争先恐后把一盒甜酥全都吃了,有嘴谗的发现还有一个食盒,就把第二个食盒里的甜酥也吃了,并把盒子盖好,放回原处。
这时曹操回到大帐,看见一个食盒已经空了,就问左右是谁猜透他的意思,左右告诉他是杨修,曹操十分高兴。突然,曹操想起荀彧,就命人把另一个食盒送去,这时,荀彧正在寿春养病,正值冬天酷冷,又受了风寒,磕喘不止,接到曹操馈赠的食盒,心里十分高兴。
可当他打开食盒一看,却是空的,心里暗想:曹公是个精细的人,绝对没有送我空盒子的道理,故而送我个空盒子,暗示让我自裁的意思。转念又想,曹公平时待人,宽容豁达;言谈戏笑,尽无所隐。再加上往日待我推心置腹;若是对我有不满意的地方,必有显露。
相关参考
我们如果要说一个人的治国才能相当之高,足以用来辅佐帝王,常会说“王佐之才”,而历史上担得起这个赞赏的,都是些名流千古的厉害人物,好比姜尚、管仲、张良等。而三国时期,曹操身边的荀彧也被称为拥有王佐之才,
被称为 ”王佐之才”的荀彧,曹操称他为张良,为何先助曹又叛曹
荀彧(yu)字文若,颍川颍阴人,父亲荀绲,任济南相。汉魏交替之时,河南颍川荀氏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簪缨世族,而荀彧无论是学问还是人品都明显高于当时很多人,而他的祖父荀淑号称「”神君”,很多
怎么死的?为什么要呢?(163年-212年),字文若。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即有人称其为「王佐之才」。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
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的确是无愧其名啊。荀彧所学和曹操可谓是相得益彰,他帮助曹操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和战略思想,而“迎奉天子”就是其中之一,让曹操
(163-212年),字文若。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在战略上为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
拥有“王佐之才”的荀彧,为何知名度却不如诸葛亮和周瑜?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王佐之才这个称号可绝对不是谁都配享用的,最侧重的就是超卓非凡的治国能力和辅佐君王砥定大业的不世才能。从出自董仲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南阳名士何颙称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荀彧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
荀彧(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南阳名士何颙称荀彧有「”王佐之才”,曹操称荀彧为「”吾之子房”,荀彧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敬称
(163-212年),字文若,颖川颖阴(今河南许昌)人。> ,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作为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荀彧在战略上为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的战略方针而得到
曹操送荀彧空食盒是什么意思?曹操和荀彧有什么矛盾?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荀彧,字文若,因做了十几载是尚书令,时人又称之为:荀令君!>>他自幼便被称之为“王佐之才”,“秉忠贞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