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为何荀彧立马自杀
Posted 政治
篇首语: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百万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为何荀彧立马自杀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个空盒子,为何荀彧立马自杀
众所周知,荀彧是曹操的重要谋臣,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从他后来的作为来看,的确是无愧其名啊。荀彧所学和曹操可谓是相得益彰,他帮助曹操制定了一统北方的蓝图和战略思想,而“迎奉天子”就是其中之一,让曹操先于诸侯们占据正统地位。曹操在外征伐陶谦,吕布叛乱,兖州三城就是因为他而得以保全,在官渡之战中提出四胜四败论,坚定了曹操对战袁绍的决心;纵观荀彧一生,追随于曹操左右,一个主外而一个主内,奠定了曹操强盛的根基。
在那个群英璀璨的三国年代,荀彧能够脱颖而出,既是因为他是千里马,同时也因为曹操的唯才是举,心胸宽广所致,英雄之间惺惺相惜的壮志豪情。
荀彧一生的政治抱负,那就是“匡扶汉室”,这一点在开始之初可能曹操与之是一样的,都想要荡平宇内,还大汉以清明,这也是荀彧为什么和曹操推心置腹,以及不遗余力的助其规划的主要原因。可是没有想到的是,人一旦势力大了,初心也就慢慢的变了,这一点从曹操气势的嚣张与日俱增就可见一斑。
终于在建安十七年,曹操要挟汉献帝给他封魏公加九锡,这个事件引发了荀彧的反对,自此他们之间的矛盾就出现了,应该说正面化了,荀彧是希望靠着曹操的势力而扫荡群雄,使得大汉中兴,成为汉朝臣子,他的政治立场是拥护刘汉王朝的。
此事出了之后,曹操和荀彧之间渐渐的有了很深层次的隔阂,后来曹操要征讨孙权,就派遣了荀彧去谯县慰军,荀彧因病而留在了寿春,曹操就赠送了一个食盒给荀彧,而打开一看却是空的,荀彧于是就饮毒药而死。
古人都挺喜欢弯弯绕绕的,这里是有着很深的政治原因在里面的。很多人的理解是“食中无果,请君自采(裁)”即变着法的让荀彧自杀。因为荀彧是忠于汉室的,曹操也就是以此告诉荀彧:大汉要灭亡了,没有你的俸禄了。也就是说,要么跟着我曹操混,要么就自裁吧,两者选其一。
其实,这么多年的携手合作,曹操又怎么舍得荀彧,荀彧亦怎么舍得曹操呢?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相惜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可是在政治追求面前,一切都只能为之让步了,曹操和荀彧,他们互相太了解了,所以曹操以空盒送之,荀彧以生命而还之。
再者,荀彧是曹操的大功臣,帮助他顺利一统了北方,完成了战略布局,立下了赫赫功勋,此人对曹操的反对将会令的曹操阵营出现裂痕,而只有将其杀之,曹操方能在霸业上再无重重阻力;再者,曹操不能直接杀害荀彧,否则将会使得追随者为之心寒,所以才有了这样一幕哑谜。
相关参考
帝王王心术往往教人胆寒齿冷,曹操曾送了一个空食盒给自己的谋士荀彧,荀彧看后便服毒自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每当改朝换代之时,就是对“忠君爱国”的考验之日。一个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原先那些吃朝廷俸禄、满口
帝王王心术往往教人胆寒齿冷,曹操曾送了一个空食盒给自己的谋士荀彧,荀彧看后便服毒自杀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每当改朝换代之时,就是对“忠君爱国”的考验之日。一个王朝走到了穷途末路,原先那些吃朝廷俸禄、满口
曹操派人送來一空盒,荀彧看完立馬服毒自盡,換來子孫200年富貴
曹操一生最刻骨之事,莫過於陳宮、張邈的背叛。當年他一無所有時,是陳宮說服鮑信,讓他做了兗州牧。張邈更是他的至交,當年曹操追殺董卓。十萬諸侯大軍無人響應,唯有張邈派衛茲出兵相助。汴水一戰,徐榮大破曹操部
曹操送给荀彧一个空盒,荀彧为何要服毒自杀?在历史上能够成就大事的人身边无不拥有一个神机妙算的军师,如果刘邦没有张良的相助仅凭自己是不能建立汉朝,刘备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便一直是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在三国时
荀彧为何要自杀?是被曹操逼的吗?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荀彧是自杀而死的。先前荀彧反对曹操受九锡,已经引起了曹操的忌恨。曹操征吴时,命令荀彧去劳军,却把他中途留在寿春。以荀之聪明,当可意识到自己死期将至。据历史记载,曹操送去的是一个食盒。看到空食盒,荀彧这
何颙曾经评价荀彧是“王佐才也”,而曹操说荀彧是自己的子房,即将荀彧比喻为张良。张良大家都知道,他是刘邦手下的智多星,屡次将陷于僵局和不利境地的刘邦解救出来,而荀彧比张良有过
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勇猛或忠义名留青史,其中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智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故事。荀彧就是其中的一位,为其主出谋划策,来实现
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勇猛或忠义名留青史,其中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智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故事。荀彧就是其中的一位,为其主出谋划策,来实现
荀彧为何要自杀?是被曹操逼的吗?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