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 申屠嘉和晁错有何恩怨

Posted 历史人物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人物 申屠嘉和晁错有何恩怨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人物 申屠嘉和晁错有何恩怨

  皇帝的宠臣谁敢得罪?谁得罪谁就倒霉!但是,历史上偏偏就有这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傻大个”,不看不知道,看了你就知道,这类人花样作死的能力到底有多强!

  申屠嘉是西汉时期的一位丞相,他是以武士身份起家的,为人正直刚毅,但不知变通。由于性格太正直了,所以他得罪了很多人,特别是汉文帝的绯闻男主角邓通,以及被汉景帝称为“智囊”的晁错。

  不过,接二连三的得罪人,申屠嘉最后也很惨啦,他是被晁错活生生给气死的,吐血而亡啊!

  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我们先来看一看申屠嘉和汉文帝的“男宠”邓通之间的那些事儿。邓通是汉文帝的宠臣,也可以说是男宠。总之,汉文帝刘恒对邓通很是护短和照顾。邓通和汉文帝的关系亲密,有时候一个不注意就会忘记礼数。但是,皇家的规矩是最为严格的,礼数也是最为繁杂的,如果失了礼数,就是大罪。

  有一次,申屠嘉进宫面见汉文帝,准备报告一些事情。邓通当时就站在汉文帝的身边,对汉文帝和申屠嘉在礼数上都有些怠慢。事情报告完毕,申屠嘉说:“皇上喜欢某些臣子,可以赏赐给他金银财宝,但是在礼数上,却一定不能轻慢了去。”汉文帝看了眼邓通,赶紧说到:“丞相放心,我回去一定会好好教训他的。”

  谁知,申屠嘉在回府的路上,越想越生气,于是他派人去请邓通来府中见他,要是邓通不来,就砍了邓通的脑袋!邓通害怕极了,抱着汉文帝的大腿:“我不要去,丞相是要杀了我呀!”汉文帝安慰他说:“你放心大胆的去,我保证,立刻就派人到丞相府接你,你在丞相府待不了多久的,别害怕。”

  邓通来到丞相府,见到申屠嘉,一下子就跪在地上行礼。但是申屠嘉故意学邓通那样没礼数,骂了邓通一顿后,让人把邓通抓下去,立刻处死。邓通害怕极了,好在汉文帝的人及时出现,这才救了邓通一命。

  再来说申屠嘉和汉景帝的智囊晁错之间的恩恩怨怨。晁错在汉景帝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其才学和能力就受到了刘启的欣赏,并得到刘启的重用。可是申屠嘉却十分讨厌晁错,他嫉妒晁错更受宠爱。你没有看错,为人正直的申屠嘉吃醋了。都说女人吃起醋来很可怕,依我看,男人吃起醋来也不相上下嘛!

  那时候晁错担任内史,可内史府的大门设计得非常不科学,每次都需要晁错绕好大一个圈子才能出宫。晁错内史府的大门在东边,他觉得应该改一下,更加方便出行,就在内史府的南边凿了一堵墙,开了一个大门。这是小事吧,可申屠嘉却从中抓住了晁错的把柄。

  申屠嘉上奏汉景帝,请求处死晁错,因为晁错对太上皇不敬。原来,晁错凿开的那堵墙是太上皇宗庙的外墙,他也没想到,这竟然会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好在,他提前得到消息,连夜进宫向汉景帝“自首”。汉景帝已经知道了这件事,他对申屠嘉说,晁错凿开的墙壁是外墙,算不得对太上皇不敬。为了给晁错脱罪,他还说这件事是他授意的,晁错无错。

  申屠嘉气愤极了,回到家里就大吐了一口血,结果就这么死了。申屠嘉死后,谥号被定为节侯。个人看来,就算申屠嘉没被气死,照着他这种玩命的玩法,死是迟早的事,就看是因为什么事而死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史上被皇帝错杀的2位大臣,张蕴古和晁错

中国历史上有些时候皇帝在某种原因下,不得不杀一些大臣,比如盛怒之下,比如情急之下等等。结果有时候不该杀的也杀了,于是杀完后又后悔不已,比如下面这两位被皇帝错杀的大臣。>第一位是晁错。>晁错,这可能是死

历史人物 汉初难评定对错的两个人:袁盎和晁错面对削藩

  袁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仁心为质,引义慷慨。>  1.人缘极好,且极其有原则。>  在处理周勃与文帝的关系上,周勃得势时,袁盎提醒文帝和周勃,保持君臣之间应有的分寸,打压周勃自以为灭吕有功的气焰

袁盎是谁 袁盎和晁错为什么不和袁盎是怎么死的

  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喜欢把人物都分成一拨一拨的,比如他会把性格或是秉性相近的人放在一块写一篇列传,也会把两个性格和品性截然相反的人物放在一起写,以此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后世在津津有味了解

袁盎和晁错为什么不和袁盎是怎么死的 袁盎是谁

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喜欢把人物都分成一拨一拨的,比如他会把性格或是秉性相近的人放在一块写一篇列传,也会把两个性格和品性截然相反的人物放在一起写,以此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后世在津津有味了解人物

袁盎和晁错为什么不和袁盎是怎么死的 袁盎是谁

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喜欢把人物都分成一拨一拨的,比如他会把性格或是秉性相近的人放在一块写一篇列传,也会把两个性格和品性截然相反的人物放在一起写,以此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后世在津津有味了解人物

历史人物 袁盎是谁 袁盎和晁错为什么不和袁盎是怎么死的

  太史公在写《史记》的时候,喜欢把人物都分成一拨一拨的,比如他会把性格或是秉性相近的人放在一块写一篇列传,也会把两个性格和品性截然相反的人物放在一起写,以此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后世在津津有味了解

历史人物 陶青,曾与他人联名上书弹劾晁错,使之腰斩

汉景帝开始以他为御史大夫。前155年,申屠嘉死后,陶青为丞相、晁错为御史大夫,前150年,汉景帝罢免陶青,以周亚夫为丞相。景帝三年(前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为名联兵反叛,是为吴楚七国之乱。景帝

重农抑商 悲剧先知晁错的维稳政策

重农、抑商和维稳的三位一体,不可能长治久安,只会导致又一轮治乱循环。在外儒内法成为汉代国策之前,士人就已经“先天子之忧而忧”,尝试儒法融合。出生于公元前200年的同龄士人贾谊和晁错,即是两个具有代表性

重农抑商 悲剧先知晁错的维稳政策

...忧”,尝试儒法融合。出生于公元前200年的同龄士人贾谊和晁错,即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家,前者以儒家为主,法家为辅;后者则以法家为主,儒家为辅。这里暂且放下贾谊不表,只说晁错。晁错因主张削藩而被“清君侧”...

汉朝历史 吕雉和戚夫人有何恩怨

  吕雉和戚夫人的恩怨众说纷纭,吕雉大权在握后,刘邦宠姬戚夫人被其痛下毒手,残为“人彘”,历来被世人诟病。吕后为何那么痛恨戚夫人,而戚夫人难道就没责任吗?  吕雉——刘邦的糟糠之妻  吕雉与刘邦因吕父